執行力,企業管理的新一代關鍵詞,提及率高的驚人,無數企業的改善方向,都會不約而同地指向執行力,似乎有了執行力,就會自動產生競爭力。葉敦明認為,執行力有一個假定,就是戰略與組織落定之后,剩下的就是做。
而夢中的執行力,成功率恐怕跟中彩票一般。結果不好,企業經營者又是如何歸結原因的呢?執行不力!很少有企業家認為自己的戰略有問題,也不認為自己企業的組織流程能玩出多大花頭,一切的一切,都要回歸到執行力這個最為“樸素”的經營要素上。執行力,仿佛成了洗盡鉛華的美人,是每個企業家的終極追求。不信靠執行力,就是對企業的背叛。經營極端思維,也促成了中國是管理思維與實踐的大躍進。
執行力,直接等于企業業績嗎?如果是,那么,資金這個同樣稀缺的資源,可以自動在企業中產生利潤嗎?這兩個問題,認真思考與深度反思的企業家,還真的不多。企業家,要是經營哲學家,人云亦云的從眾,企業成功就只能隨波逐流,下一個停靠站尚且不知,又怎能對企業的命運有多少期待呢?于是,期盼短期內的爆發增長,成了一種經營習慣與路徑依賴。管理大躍進,人文基礎牢固的很,加上政策環境的推波助瀾,非理性的經營沖動,搖身一變為主流經營價值觀。
實業家,其經營價值與社會擔當應該如何呢?實業家,是社會要素的最重要整合者,環境、資本、人力的組合要滿足經濟學的根本需求,即產出大于投入,而且符合短期的、長期的,自己的、社會的等多維標準。葉敦明認為,光伏電行業的經營價值是負值,社會擔當幾近于零。靠政策開路,靠資本輸血,這樣的企業,就是社會福祉的吸血鬼。
執行力,其夢要圓,就必須有一只訓練有素的團隊。高效團隊,才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但是,第一,它是戰略經營與組織運營的果,而非因;第二,它不是企業成功的唯一條件。第三,過于倚重人的企業,難以做大,也難以穩定。老板的行動力,高層的行動力,占據企業執行力的絕大部分,這才是執行力強弱的因。
執行力,從高層抓起,這么淺顯的事實,就是難以入懷。中國企業,為什么一股腦迷戀執行力這個虛妄呢?葉敦明覺得,起因有三。其一,中國企業必須擔當一部分家庭與社會教育,從員工的職業倫理與價值觀開始引導做起,很多心力空耗在企業內外部的關系捋順上,到了外部競爭之前,就已經心焦力瘁。其二,變幻莫測的外在經營環境,讓企業失去了基本的安全感,從而將企業經營完全內向化,守著自己可以做主的一畝三分地,拼命地精耕下去。其三,企業家過于迷戀管理的神效,而疏于領導的威力。管理是眼皮底下的事兒,壓迫感與成就感強。而領導則是重要不緊急的事情,放一放也無妨。
執行力,若想成為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就必須從資本、項目與經營三個連環中入手。首先,企業家,要有資本家的大視野,看透行業的中長期演變軌跡,是第一要務;其次,企業家,要有項目投資人的決斷,實業經營是在動態的、交錯的要素中穿行的,不是公路開車,而是海里沖浪;最后,企業家,要有實業經營的耐心與智慧。
執行力,已然成了自我安慰的口號,這種管理大躍進的群體心態,與當年盲目趕英超美沒有根本的區別,欲速不達的現代版案例,別再一次次在這篇思想貧瘠、行動軟弱大地上重復上演。葉敦明覺得,中國式管理,歐美招式學的有模有樣,可心里卻排斥信仰、價值觀與規范化這些“經營枷鎖”。走捷徑的企業賭徒們,該清醒地審視執行力這筆糊涂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