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一家超市中,記者看到一個7歲的小姑娘拎起三包“清風”原木純品抽紙問:“媽媽,這紙是從哪里來的?”
紙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和文化傳承的最大載體,近年來,我國生活用紙消費快速增長,生活用紙的產品安全性和可持續發展備受關注。長期以來,纖維原料結構的不合理及供應不足已經嚴重制約了我國造紙工業的健康發展。面對巨大的生活用紙市場的發展潛力,造紙業該如何實現綠色健康的發展呢?
2015年12月初,“探尋低碳綠色 共享環保心得”主題活動在??谂e行,《世界經理人》記者對APP(中國)位于海南定安的育苗基地和金海紙漿企業“林漿紙一體化” 進行實地考察與調研。
綠色造紙實踐
和很多制造業一樣,造紙產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仍是造紙原料問題。目前中國雖已經成為世界紙業第二大消費國和生產國,但造紙原材料的短缺仍是困擾著造紙產業發展的瓶頸。造紙是一個消耗木材的產業。而隨著世界原始森林數量的減少,在國際上很多國家已把木材等森林資源作為重要戰略性物資,制定種種措施限制出口,因此依賴大量進口木材會對整個造紙業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為建立安全的國家經濟體系,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政府便開始號召造紙企業推行林漿紙一體化循環經營模式。
再次,只有實施林漿紙一體化工程才能解決我國造紙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我國制漿造紙不合理的原料結構造成嚴重污染,主要來自麥草化學制漿的排污。其中草漿生產線有堿回 收裝置的產量僅占草漿總產量的30.0%,草類制漿COD排放量占整個造紙工業排放量的60%以上,是主要的污染源。只有增加優質長纖維的供給,提高木漿比重,淘汰落后草漿生產線,優化我國造紙原料結構,才能解決我國造紙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
APP(中國)是世界造紙業十強之一,自1992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不僅帶來了新技術、新設備,還引入了管理理念,創造出獨特的MBOS管理體系。據了解,APP(中國)在中國建設“林漿紙一體化”產業鏈,公司綠色產業鏈包括:生態營林、環保制漿、綠色造紙三個環節。其中在桉樹的種植方面,通過合理規劃布局,實行桉樹品種和無性系多樣化搭配物種,盡量保留了原生植被,維護了生物多樣性;在污染處理方面,全套的堿回 收系統,將污染嚴重的黑液回 收利用轉換成原料和電力,使制造成本大幅降低。
在定安縣的苗圃中,APP林務事業部負責人黃博士說,一棵桉樹從組培室到苗圃育苗一年,栽植后生長6年砍伐造紙,樹樁萌芽后4年再砍下造紙,再萌芽4年再砍,14年三次采伐一片速生人工林,由于萌芽林不需要再挖穴栽植,讓我們在得到紙張的同時減少了對土壤的傷害和水土流失。APP(中國)發展生態造紙,形成以紙養林、以林促紙的綠色循環產業,提高廢物回 收,減少原料投入,從而解決企業利益與自然回饋二者之間的矛盾。他算了一筆賬,按6年一個輪伐期,150余萬畝林地每年可采伐林木25萬畝。造林(含森林撫育)、林木采伐,每年可安排就業1萬人,25萬畝林地可為合作方創造約2.25億元收入。
林漿紙一體化循環發展,是世界發達國家造紙工業的經驗,即在市場機制的促使下,將原來分離的林、漿、紙三個環節整合在一起,讓造紙企業負擔起造林的責任,自己解決木材原料問題,發展生態造紙,形成以紙養林、以林促紙的產業格局,促進造紙企業永續經營和造紙工業可持續發展。
當記者一行來到APP(中國)旗下的金海漿紙業有限公司,遠遠看到巨大的廠房和化漿造紙設備,非常令人震驚。2005年3月,這個廠年產100萬噸漂白木漿正式投產,是亞洲最大的漿紙加工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制漿生產線,。2011年該廠調試制造出第一批成品紙張,APP(中國)通過林漿紙一體化循環經營,在企業內實現了上下游產業循環發展鏈和綠色造紙,為其節省大量進口原料成本。
紙業規范指示文件《造紙產業發展政策》提出,規模和環保成為造紙產業發展的重要指標,“十一五”期間適度控制紙及紙板項目的建設,淘汰現有落后產能650萬噸,要明顯降低造紙業耗水。金海漿紙響應國家號召,引入全球最先進的全自動化生產設備,為追求制漿造紙污染物治理零排放,大膽創新,突破造紙業傳統的污染治理手段,引入堿回 收系統、增加高速過濾機、變革氣浮工藝,實現了我國化機漿污染治理的革 命性飛躍。金海漿紙制漿生產線產生的廢水,經過堿回 收和高速過濾機處理后,95%以上的主要污染物都已被處理。為近一步提高排放污水處理水平,金海漿紙又科學改變污水從調節池出來后的處理流程,變革氣浮工藝,將其放置在廢水排放末端,對生化處理后的污水再次進行深度處理,使廢水的污染物、色度、懸浮物以及感官都得到了提升,排放時不但保證了不可見污染物達標,而且也進一步優化了排放。
國家政策推動
早在2011年,金海漿紙便跟隨APP(中國)總部的步伐響應了聯合國“水之使命”倡議,配備了新的環保生產設備和技術,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水和蒸汽的消耗,改進廢水處理及實現水在生產過程中的循環利用。根據數據顯示,2014年,金海漿紙的年循環用水總量已達九億多立方,水循環利用率達到95%以上,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如果中國紙廠都達到此標準的水耗,則每年可節約水40億噸以上,相當于200多個西湖容量。
目前國內大型紙業集團如泰格林紙集團、晨鳴紙業、華泰股份、美利紙業等也開始大力推進林漿紙一體化,采用循環經濟模式,加快實施林紙一體化工程項目進程。
為了促進造紙業和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國際造紙大國如拿大、瑞典和芬蘭早在上個世紀就開始推行“林紙一體化”循環經濟模式。在當前原材料緊缺、清潔生產等備受關注的形勢下,中國紙業唯有繼續走“林漿紙一體化”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才有出路。此次活動使參與者一起見證綠色造紙的循環經濟模式和生態體系。切身體會“林漿紙一體化”的環保實踐,從而宣傳和促進中國綠色產業及環保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