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除了情懷,我一無所有,是否還有成功的機會?
這句話還可以這樣理解:雖然失敗了,我已一無所有,但我還有情懷!
情懷至少具備了兩個作用:看似不是生產資料,但卻超越了生產資料。它像催化劑,似乎沒有情懷,其他生產資料的作用都沒法充分發揮。
另一個作用是,至少它可以成為失敗的遮羞布!
所以,講情懷的基本是兩個極端人群。一種是成功人物,情懷終于可以解讀為理想主義;一種是初創者,除了情懷,沒有方向,沒有資金,沒有盈利模式,依稀意識到我們未來會上市,不知道現在該干什么。
最極端的是馬云,從屌絲到“教主”,矢志不渝的講情懷。用賽富亞洲投資基金合伙人閻焱的話講,“他忽悠別人的東西,他自己都堅信,日后就真能變成現實。”
雖然講情懷在互聯網圈由來已久,如果追溯到2000年,你看8848的創始人老榕對未來多么篤定:“我不相信8848會崩塌,就像亞馬遜永不會干涸一樣。”這是當年最有希望成為今天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企業,比當年的阿里巴巴更有希望。但他很快就成了先烈。
但互聯網領域的情懷似乎最終都集中在了手機行業。難道造手機的就比造電腦的更有資格講情懷嗎?還是因為手機領域有一個超級榜樣喬布斯——“你是想賣一輩子糖水,還是跟著我們改變世界。”(1983年喬布斯試圖說服百事可樂總裁約翰·斯卡利加入蘋果所言)
“雷布斯”是奔著蘋果的目標去的,但是雷軍最早是執著于講互聯網思維的,講小米成功學的,一本揭秘小米成功的《參與感》據說可以讓作者小米副總裁黎萬強登上作家富豪榜。2016年1月4號,黎萬強又宣布復出了,這時候大家才知道,號稱要去硅谷充電的黎萬強原來長時間都滯留在云南,還在順義的家里反復看梭羅的《瓦爾登湖》。這是什么性質的蟄伏?
而智能手機越往深度發展,公關的情景就完全變了。
羅永浩老師是注意力經濟的代表性人物,他脫口秀般的優秀技能讓錘子手機都成了“情懷機”。用錘子手機的投資人熊三木的話說就是“在品牌精神的詮釋上,在人類文明軌跡的文化追求上,表現出了工業、科技之外理想和情懷對產品的加持。”
最重要的是,羅永浩讓其他手機廠商看到了情懷原來是個很重要的營銷武器,首先可以帶來注意力。要看看注意力效應有多矯枉過正,就看經常自嘲自己是胖子的羅永浩當選了2008年的時尚先生!
情懷當然是有用的,一臺被賦予情感色彩的產品當然會比一款冷冰冰的流水線產品更吸引消費者!講情懷更容易受到追捧和認同。尤其是在社會化媒體時代,羅永浩是不需要花費太多的營銷費用和廣告費用就能獲得驚人的傳播廣度的。
雷軍當然也有這個號召力。在2015年11月低紅米note3發布會上,伴著許巍的“沒有什么能夠阻擋,我對自由的向往”,雷軍說“我終于找到了這句話:我所有的向往”,幾近哽咽。
講小米成功學的雷軍也開始講情懷,這應該不是表演,雷軍的委屈還因為四面楚歌式的孤獨,在被圍追堵截中的挫折和無力,成功的標桿突然就成了標靶。
羅永浩說過“至少要把前三名當做自己的假想敵。”
手機市場已然紅海,有了雖然有了蘋果、華為、小米似乎不會再有奇跡。競爭主體還是不斷入場,樂視、魅族、奇酷、錘子等等。
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的整體出貨量首次跌落到個位數,中國市場也進入滯漲狀態。但2016年,還是有幾百款智能手機發布。
手機行業的講情懷高度代表了這個行業競爭激烈的程度!市場狀況堪憂,競爭又慘烈,情懷就越泛濫!
只有周鴻祎采用了更直接的方式,專注罵人10幾年,或許他認為直接給競爭對手的產品挑刺比裝文藝的情懷殺傷力更強。
當然社交網絡上傳播的“工匠精神”如果不能真正沉淀在產品上,以及沒有技術、管理、團隊、資本等市場元素的調動,光有情懷未必能成功。
最后,老曇要說一個招罵的細節,互聯網圈顏值最高“漂亮得不像實力派”的李彥宏、馬化騰很少講情懷。似乎應驗了那句話,你丑你先睡我美無所謂。硬件不足的勢必要劍走偏鋒。
來源:搜狐財經綜合報道 作者:徐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