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要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對企業來說,創新意味著開發新技術、新產品,令人望而生畏。本文介紹幾種令企業開腦洞的好方法。
關注產品生命周期
企業需要掌握產品在其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的特點,根據其特點來制定創新策略。
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嬰兒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每個階段有不同的特點,采取的創新策略各不相同。
嬰兒期:新產品剛剛產生,對發明級別要求較高。企業在這個階段的投入比較大,成本大于收益,要處理好創新所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成長期:產品開始大批量生產,企業生產的營運效率變得重要,發明級別持續降低。企業在這一時期的創新要注重開發產品新功能、提高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
成熟期:產品進入大批量生產,產品需求趨向飽和狀態,系統日趨成熟,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的需求有所下降,產品區別主要在外觀。
衰退期:產品開始走向淘汰,技術發明達到極限,企業在這個階段可以考慮做新技術和新產品的預研或轉產。
揚智咨詢集團事業部總經理王宇松建議,企業先判斷產品處于哪個生命周期,并選擇在產品的成長期介入,可以降低風險,獲得最大利潤。另外,企業在創新早期的客戶調研階段,除了使用傳統的調查方式,還要親身去體驗用戶所體驗的,找出客戶的真正需求,研發出真正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
專利巧布局
專利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繞不過的坎。小米為了進軍印度市場,向高通支付了高額的專利使用費。去年,小米開始在專利方面布局。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2015年小米提交的發明專利受理總量為3183個,首度進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2015年企業發明專利申請受理排行榜前十之列,并超過奇虎、格力和聯想,位列第六。
在專利布局方面,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可以向小米學習,采用地毯式專利布局方法構筑競爭壁壘。去年,在小米已經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中,全面涵蓋“終端、設備、裝置、系統、數據、網絡、電池、來電、通話、耳機、充電”等諸多應用領域或方向。此外,小米還大量涉足電視、凈水器、凈化器、電飯煲、智能眼鏡、窗簾控制、衣柜控制、風扇控制、空調控制、車輛相關等智能家居或物聯網應用領域。
對中小型企業來說,注重細分領域的技術研發,能夠達到更高的效率。小公司可以利用申請到的專利技術獲得與大公司對等的合作關系。
工具幫助你
創新并不等同于發明。發明是用知識來解決問題,創新是用方法解決問題。王宇松認為,做產品創新的技術研發人員,首先要忘記自己的行業,跳脫行業框架,以打通知識邊界,找到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
有的企業開發出來新產品,卻因為產品的瑕疵率比較高,大部分技術人員不得不到生產現場救火,導致成本很高,企業開發新產品的利潤在這個環節被吃掉了。比如第一款錘子手機T1生產出來后,合格率不足10%,出現了漏光、屏幕邊框破裂、攝像頭位置不正等各種問題。即便通過了檢驗的10%產品,實際上質量也參差不齊。有業內人士分析,出現嚴重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在產品開發時,面向制造的設計(DFM)沒有做好。錘子手機的開發者在做產品設計時,沒有考慮到生產商的制造和工藝水平不能達到設計要求,最終導致幾乎所有的產品都要返工。
找到合適的方法,可以避免出現這樣的問題。比如六西格瑪設計DFSS就是一個很好的創新工具,可以幫助企業提高新產品的質量,保證企業有一個好的品牌口碑,獲得良好的利潤。另外一個技術創新方法TRIZ,原來大企業應用得比較多,現在也開始為中小企業所接受。創新是為了解決問題,表面上看似毫不相關的問題,其實最終都可以歸結為同一個類型。在信息過剩的時代,各種各樣的信息和知識都可以在網絡上找到。企業的創新工程師,要學會用方法快速找到知識,開啟創新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