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坐商”到“O2O+”,我們清醒地看到消費者在從“NEED(需要)”向“WANT(需求)”再向“VALUE(價值)”的過程不斷轉變,而品牌商如果不能實現“我有我賣”到“你需我給”再到“我愛我買”的三級跳的思維轉變,那么多么豪華的O2O模式都不能落地。
石章強:NEED、WANT和VALUE一體化,O2O才落地化
文/蔣杰(錦坤項目經理、高級咨詢師)
在互聯網+大環境下,只有抓住了消費者由“NEED(需要)”向“WANT(需求)”再向“VALUE(價值)”的三級跳,O2O+才能真正落地化和一體化。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讓“NEED”“WANT”“VALUE”一體化呢?這三者的區別又是什么?
《企業O2O+》中向我們詳細剖析了200多個O2O的實操案例,并闡明了“NEED”“WANT”“VALUE”間的關系,以及“NEED”“WANT”“VALUE”一體化和升級化的道法術問題。
企業為大的“NEED”時代
工業**后,機器帶動了生產,也直接的推動了產能的進步。于是,企業在這個歷史時期不斷的對產品細化,并進行大規模的生產,再由銷售人員推銷給消費者。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能做的就是比較不同品牌產品的性價比,哪個性能更優或者性價比更高就購買哪個。
這是典型的“NEED”時代,消費者只能被動去接受,但被動中唯一的主動就是去挑選自己認為好的產品,企業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做的就是不偷工減料地做出最好的產品。
“NEED”是企業主導市場的時代,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缺少話語權,能買到就已經是最大的滿足,但當產能進步、技術發展、競爭激烈,這樣的時代還會存在么?
消費者主導的“WANT”時代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進入了信息技術時代,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更加發達,曾經不敢想象的產品,這個時代隨處可見。
在信息技術時代,如果企業還一味的去埋頭生產,即使有最厲害的銷售人員,企業發展想必也不會太好。這個時期,消費者購物時多了思想和情感,有了自己的需求,并且每個人都開始尋求差異化。
這個時期的企業營銷的方針也開始轉變,開始注重自己的市場定位,企業的價值主張也在趨向功能性和情感化的雙向。企業與消費者在這個時期是典型的一對一關系,企業注重為每個消費者提供定制化的服務。這便是營銷2.0的消費者導向時代,也就是“WANT”時代,“WANT”時代企業不再一味的去做生產,開始關注消費者需要什么,然后再針對性的去生產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用戶領先的“VALUE”時代
到現在,我們正經歷著的互聯網科技時代,這個時代,我們崇尚獨立,講情懷,談價值,追求個人心靈的完整。用戶從關注產品質量和個人需求外開始考量企業的價值觀和情懷,在同自己的需求達成一致的情況下,用戶會去產生購買。
企業在這個時期的目標也逐漸趨于感性,對外傳播最多的概念是價值觀。過程中企業不僅通過好的產品體現他們的價值,而且還通過使命愿景來強調自己的品牌價值。這是營銷3.0的價值驅動營銷時代,也就是“VALUE”時代,這個時代企業不僅去關心用戶需要什么,更加強調企業為用戶提供的價值。
O2O的落地需要三維一體化
O2O是互聯網時代我們創造出來的打通線上線下的商業模式,其根本作用就是為了方便消費者購物,為消費者創造最大的價值,那么,我們到底該如何去讓O2O真正落地呢?
首先,O2O落地需要循序漸進,切忌本末倒置。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類似的創業項目,在線下沒有堅實基礎的時候,就想要通過互聯網的技術來做平臺打通線上線下;在產品還沒成熟的時候,就開始講情懷講價值想要做品牌;在服務還沒有做到位的時候,就開始做客戶關系營銷。顯然,沒有將產品的“NEED”做到位,沒有提供出足夠好的“WANT”,就開始強調“VALUE”,這樣的O2O模式很難成功。
老羅錘子手機的發布會總會萬人空巷,但當產品進行銷售時,總會遭遇瓶頸,就如網友說的那樣:老羅講的不錯,我買下一代的錘子。老羅是講情懷的,可謂把“VALUE”發揮到了極致,但在蘋果、三星、華為、小米這些手機占據市場絕大份額的情況下,要想通過情懷將手機突圍,難度可想而知。
其次,O2O落地需要步步為營,切忌假大空談。
餓了么從早先專注做外賣這一產品,到對接第三方團隊和眾包物流,為用戶的需求提供更多的解決方式,再到現在開始強調極致、激情、創新的價值理念不斷被用戶廣泛認可,但在前幾天的3·15晚會上,卻被爆料:在“餓了么”網站,照片看著干凈,實際是油污橫流,并且“餓了么”引導商家虛構地址、上傳虛假照片,甚至默認黑作坊入駐。這個事件絕不是一個公關就能搞定的,后續的系列病癥都會一一出現,對互聯網基因型的企業來說可謂是一場災難。
究其根本,“餓了么”就是在產品的“NEED”和客戶“WANT”基本內容還沒滿足時,就一味的去宣導傳播價值追逐更大的市場,這樣假大空的口號終將被用戶所排斥。3·15爆料的不止“餓了么”,還有很多企業也“有幸”上榜,當然還有很多企業可能在洋洋得意,覺得終于免去一次公關,但“NEED”“WANT”做不好,總歸是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最后,O2O落地需要三位一體化,切忌單*匹馬。
前面兩點多是從“NEED”“WANT”角度進行闡述,強調了順序節奏的重要性,但真正讓O2O落地并“生根發芽”,還需要整體一體化的協作。做好“NEED”,將產品打造極致,優于行業優于競爭對手;做好“NEED”,每一個產品都是用戶痛點的解決方案;做好“VALUE”,為用戶創造一個情感上的購買理由。
小米現在的生態圈無論是在用戶市場還是資本市場都風光無限,但當我們回顧小米的這幾年創業歷程,不難發現小米在“NEED”“WANT”“VALUE”上的三維一體性,小米強調“產品極致”是“NEED”的展現,小米強調“參與”是“WANT”的展現,小米強調“口碑”是“VALUE”的展現。
**160;
正如《企業O2O+》所說,從“NEED”專注于產品打造,到為消費者的“WANT”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再到為消費者創造最大的“VALUE”,這是O2O落地的三個步奏,過程中每一個都很重要。如果想要走得久,那么就要做好“NEED”,如果想要跑得遠,就要做好“WANT”,如果想要飛得高,就要做好“VALUE”,如果既要走得久,又要跑得遠,還要飛得高,那么就要“NEED”“WANT”“VALUE”的一體化,而“NEED”“WANT”“VALUE”一體化,才能讓O2O落地化,才能讓O2O的企業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