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這是奴隸主對奴隸最深的愛。
1什么叫資產?
馬云說:“離任員工的阿里工號是保存的,每個工作過的員工都有本人的工號,哪怕只工作過1天。”
馬化騰說:“我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人才奇缺,這讓人很頭痛,我們一直很歡迎優秀的人才加入我們,大家一起闖一番事業。”
雷軍說,“如果你招不到人才,只是因為你投入的精力不夠多。我每天都要花費一半以上的時間用來招募人才。”
上面三個例子共同說明一件事: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不不不,應該是紛紛表示傲嬌:我們太牛逼了,成長的速度太快了,中國這么多人都不夠用了……
在說“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之前,還是要先弄清楚,什么叫資產,否則,就是一句“政治正確”的廢話。
事實上,員工不但不是什么“最寶貴的資產”,由于人天生的不穩定性,甚至不能稱之為“資產”。
2企業的資產?你能折舊嗎?
員工到底是不是企業的資產,問問你們的財務會計就知道了——問問他們是怎么把你“入賬”的?又是如何處理你的薪資支出?跟處理真正的企業資產有什么區別……
為什么老板說了不算,會計說了才算呢?因為大部分老板都修煉出一項特殊的技能,把自己做不到的事變成口號,然后就可以堂而皇之地不用去做了
大家不要有顧慮,我最喜歡聽別人提意見;
公司就是你家;
員工是公司最寶貴的資產;
……
事實上,會計賬目才代表老板真正的看法,當然,一定要是給老板自己看的那本,專門給稅務和銀行做的那兩本可不算。
鑒于讀者大人們絕大多數沒有學過財務,也因我二十年沒有再記過賬了,我就只說最簡單的東西,保證讓大家能聽懂,也保證我不說錯。
如果你們公司買了價值20萬的服務器,會計應該計入“固定資產”這個會計科目中。
如果你是一個年薪20萬的員工,財務是怎么處理你的工資呢?如果你是一般的白領,就計入“管理費用”,車間里的工人是“生產成本”,銷售人員是“銷售費用”,研發人員是“研發費用”……,反正不管你是誰,都是“費用”。
還有哪些算費用呢?公司買一包打印紙,這就不屬于資產,和你一樣從“管理費用”中開支。
費用聽上去好像沒有資產那么好聽,那么他們到底區別在哪兒呢?看看老板的態度就知道了。
老板:這臺機器很貴的,一定要小心,經常給它喝油,不能過度疲勞……,這就是對資產的態度;
老板:打印紙很貴的,一定要用完正面用完反面,兩面都用完成也別急著丟,吃飯時還能當桌墊,當完桌墊也別扔,現在廢紙價格一路上張……
你覺得天天加班一個頂仨的你,更像是作為資產的機器,還是作為費用的打印紙?
費用和資產更大的區別在于,費用會影響當期的利潤。你今年拿了20萬工資,公司當年的利潤就少20萬。
你一定聽說過“降本增效”,所有影響當期利潤的費用,都是老板的“眼中釘”,都是要降下來的。
資產就不一樣了。計入固定資產的服務器,這20萬不算當年的費用,不影響當年的利潤,而是以“折舊”的方式減少未來的利潤。
折舊代表著一樣東西有長期的價值,是固定資產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如果員工真的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那么正確的會計處理方法應該是:把你招進來時,就預估出你干到退休的所有工資,這就是你的價值,作為“固定資產”入賬,每年的工資,就是給你這臺“機器”提的“折舊”。
當然,你可能要說,我才不管會計怎么處理我的工資呢,反正老板對我挺好,說只要好好干,明年就給我加工資。
好吧,讓我們再來看看一種很特殊的資產——租賃資產,你再看看,像不像你。
3人是企業經營中最不確定的因素
假如貴公司想買一臺很貴的機器,但又缺資金,可以找設備租賃公司,租一臺機器,搬到公司先生產起來,賺了錢再還。
為什么扯到租賃資產上呢?你可以想象一下,大學畢業之后,你開了一家公司,公司的老板是你,唯一的員工是你,就連商品都是你,你的“營業執照”上的經營范圍:北上廣深營銷類職位無社保提供食宿亦可。
所謂“找到工作”,就意味著你把自己當成“設備”出租給一家公司。
你的工資其實是由兩部分組成,一小部分是你“這臺機器”的折舊,這是生命的成本,就算你不干活,公司也要付你錢,這也是國家要有最低工資保障的倫理依據;另外一部分是公司付給你“這臺機器”的租金。
租賃資產在會計處理上有兩種情況,如果你用了幾年,機器歸你,就叫“融資租賃”;如果用了幾年,又還給設備租賃公司,就叫“經營租賃”。“融資租賃”要以固定資產入賬,而“經營租賃”只計租金費用。
再看看你和公司的關系,勞動法規定,你在一家公司工作十年以上,就可以要求公司跟你簽無固定期限合同,你看,這不就是把自己從“經營租賃”變成了“融資租賃”了?
恭喜你,奮斗十年,終于成了公司甩不掉的“最寶貴的資產”了。
公司把你計入費用,其實也很好理解,畢竟你隨時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哪有這樣的隨時會消失的資產?
歸根到底,相比機器設備,人的價值是相當不穩定的,甚至包括企業創始人都難算是企業資產。
有一家創業企業,一筆重要的投資談到最后時,被委婉地通知:投資方對公司業務很看好,現在唯一的障礙就是創始人您本人。您今年已經40歲了,投資方不相信你拿到錢后,還能像以前那樣拼命,除非您能從CEO的位置上退下來……
別怪資本無情,穩健性是資產價值重要的標準之一,而人是企業經營中最不確定的因素,可以讓企業“指數級崛起”,也能讓企業“快速隕落”。
如果人真的被當成資產計入財務報表,反而大大降低企業的估值。
講到這兒,我是有點好奇的,為什么“員工是公司最寶貴的資產”這樣明顯的“政治正確”,還有很多人說,也有很多人相信。
有道是,事出反常必有妖,言不由衷定有鬼。咱還得接著往下說。
4誰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
GE的前CEO杰克**8226;韋爾奇是比爾蓋茨之前的老一代的商界領袖,但他良好的個人形象卻在退休后,在與前妻的離婚案中遭遇空前危機。
媒體透露,這位個人財富接近10億美元的超級富豪,退休后卻能繼續享受GE的各種無償服務:豪華公寓、專機和秘書服務;報銷的內容從頂級賽事門票到日常食品、酒水、報刊雜志等等。
更諷刺的是,杰克**8226;韋爾奇在任CEO時,以常常大幅裁員以節約成本而聞名。
為什么GE公然給一位不干活的退休員工的如此高額的福利呢?公眾嘩然。哈佛大學教授RakeshKhurana撰文一針見血地說:
杰克**8226;韋爾奇的退休待遇,其實就與過去國王的王袍、王冠一樣,是維持至高權力的神秘性的道具。
現代企業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復雜性差不多就像過去的一個王朝。
過去的王朝想要維護系統穩定,常常會編出一套說辭,中國叫“真龍天子”,歐洲叫“君權神授”。
而今天的企業,這個說辭就是“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以讓每個辛苦的員工都有個念想。
想要讓這個說辭成立,就需要一系列的榜樣——就是那些從底層一路向上,最終身居高位的“頂級職業經理人”。
假如你的大學畢業后面臨兩份offer,薪資待遇工作環境行業前景個人興趣統統一樣,只是一份offer職業生涯的頂峰有一堆身價數億的明星職業經理人,而另一份的盡頭卻很普遍,毫無疑問,你會選擇前者——盡管這個比例跟中彩票差不多。
無疑,他們才屬于“公司最寶貴的資產”,因為那些貢獻了幾乎全部利潤的員工,很大一部分都是被他們“無法判斷是否合理”的高薪吸引來的。
當然,在歷史的長河上,真有一類特殊的員工,他們確實屬于公司的“最寶貴的資產”,這就是“奴隸”。
5奴隸主對奴隸的愛
美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逃奴捉拿法案》有一個奇怪的規定:對逃亡奴隸的處罰要遠遠小于對那些協助奴隸逃亡的自由人的處罰。
這個邏輯也很簡單,奴隸是自己的財產,處罰奴隸就是處罰自己,而協助奴隸逃亡的人,就是搶奪別人財產的強盜,當然要重罰。
歷史書上通常會把奴隸主說得很殘忍,事實上,大部分奴隸主對奴隸是很愛惜的,并不會沒日沒夜地讓他們加班,畢竟累壞了,要出醫藥費,還要誤工,累死了,白白損失一大筆錢。
一切無關道德,只是利益的計算。
起初,**是不允許接觸**隸的,因為生育帶孩子耽誤的工作量,價值超過了從市場上買一個奴隸;但后來奴隸市場價格暴漲,奴隸主才允許奴隸們有性生活,以實現“自給自足”。
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這句話滿滿的是奴隸主對奴隸的愛,如果你真是企業的資產,那應該大力鼓勵“辦公室戀情”,才能“肥水不外流”。
說到這兒,大家可能覺得這是一篇嘩眾取寵的無聊文章,其實,想到寫這篇文章是看到了之前的一條留言:
我之前寫了很多“如何與領導溝通、在領導面前好好表現”的文章,實際很多人的理解有偏差的,說明我們有時真的會不自覺的把自己看成公司的資產,把公司看成你家。
可就算你是一臺“工作機器”,你也不屬于任何一家公司的“寶貴資產”,你才是自己的主人。
現代社會,大部分人需要融入公司,團隊合作,才能發揮自己的價值,但你仍然需要做一個有獨立生存、獨立思考能力的,獨立人格的人。
正如作家熊培云所說:以獨立之心,做合群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