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靠什么生存?
企業靠什么獲得核心競爭力?
答案是:知識。
但此知識非彼知識。
我們這里說的知識不是指書本上的信息,而是指恰當運用信息的能力。
成果只能由組織的外部獲得,在組織內部只有成本,那么知識想要成為真正有效的知識,有且只有一個檢驗標準,那就是能否以此獲得外部成果。
所有不能給組織帶來外部成果的知識,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從某個角度來說,每家企業都是信息服務業,每家企業都是管理咨詢業。
在我們擅長的領域,必須有能力為顧客提供其他競爭企業無法提供的專業服務,這是我們得以生存的獨特優勢。
企業最終是靠知識,是靠能獲得外部成果的知識來證明自己的市場地位。
因此,企業的知識更新絕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而是攸關企業生死存亡的事情。
當前再有競爭力的企業,如果不能通過持續的知識更新,為顧客提供持續高品質的服務,那么他今天的成功絕不代表明天依然會成功。
前段時間有本書很流行,叫《終身成長》,書中提到了2個概念: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每個人都是價值觀和思維的產物,你有什么樣的價值觀,有什么樣的思維模式,便會處于什么樣的生活層級。
顧名思義,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看這個世界是靜止的,他們活在自己的眼界里,想當然的認為今天怎樣,明天依然會怎樣。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是在不斷突破自己,即使今天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他們也依然會顛覆現有的思維模式,不斷尋找新的可能,從而使自己處于終身成長狀態。
誠然,世界是由這些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開創的,固定性思維模式的人只能循規蹈矩的做好既定的事情。
在德魯克的《成果管理》一書中,德魯克談到,
“知識是容易消失的商品,它總是需要再證實、再學習和再實踐。人們必須不斷地努力重新獲得自己所特有的優勢。”
知識顯而易見是容易消失的商品,知識的獲取必得處于時時更新中,處于時時在線狀態。
沒有什么知識是一勞永逸,永遠管用的,想要獲得能帶來外部成果的知識,必須時刻保持吸收的狀態,持續更新,持續迭代。
同時要在實踐中不斷證實、不斷學習,然后再不斷實踐。
這種特有的優勢只能通過一種方式獲得,那便是“不斷地努力”。
“每一種知識最終都會成為錯誤的知識。它會過時。我們始終都應問:“我們還需要什么?或者,我們需要什么不同的東西嗎?”
市場紛云變幻處于動態發展中,沒有一種知識是在任何場景、任何時間、任何系統下是完全正確的,正如德魯克所言,“每一種知識最終都會成為錯誤的知識。它會過時”。
所以,使學習,使不斷更新知識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是我們每一個職場人,尤其是企業最高決策者必須清楚認知的。
如此來看,正確的學習是企業領導者最重要的事情,其他都排后,這個理念關乎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那么,您今天學習了嗎?您的企業今天學習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