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一輩子最討厭干的事情,就是集體活動……被迫參與一些看上去不孤獨的集體活動,但是其實并沒有緩解內心的孤獨。”前段時間某綜藝上,脫口秀演員李雪琴的一番話,引發了很多年輕人的共鳴。
而數據調查也顯示,年輕人好像真的越來越不喜歡團建了。根據脈脈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21互聯網人生存狀況調查》顯示,在90后職場人中,只有2成人喜歡團建,95后則只有11.4%,00后更是勉強超過10%。
團建真的變成了一種年輕人討厭的形式主義集體活動了嗎?我覺得很多人認為的團建,包括很多公司在做的團建,都太局限了。
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篇舊文,講一講阿里的三種不同的團建形式,以及它們各自適用的場景和階段,能夠達到的效果。
老司機教你怎么做團隊建設
about TEAM BUILDING
很多人理解的團隊建設只是吃喝玩樂、大家殺殺人、玩玩真心話大冒險……游戲的環節固然要有,但只玩游戲的團建是遠遠不夠的。團隊建設其本質上是在情感上凝聚,在目標上結盟,在利益上共享。主要的表現形式有三大類:
01
思想的團建
宗教是全世界存在時間最久的組織,其基業長青的秘訣在于對思想的統一,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信仰。信仰是什么?我的理解是對信念的堅持和敬畏,再輔以儀式感就會促發。而信念又是什么?就是對假設的相信。
什么是我們對于商業的假設呢?比如說,我們相信能夠用科技改變世界,我們相信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我們相信讓人間充滿光明……這些都是不同的商業組織植入企業員工的對假設的相信,在商業領域里面,我們稱之為“愿景”或“使命”。
做任何團隊建設的過程中,這種思想上的一致性才會創造我們行動的一致性,其形式也最為單一,就是一遍一遍反復地講,反復地溝通,反復地宣導,讓每一步的勝利都去印證這個假設的成立,從而慢慢地形成共同假設,從后知后覺到先知先覺,再到不知不覺的完整過程。
而在宣導的過程中,所有世界偉大的領袖都掌握了一個規律,如下圖所示:

就是在思想的團建中,我們最需要講明白的一點就是why,也就是為何要這么做,為何而戰?(推薦一個TED演講視頻《關于偉大領袖如何激勵的黃金圓環》)
02
生活的團建
工作的激情源于生活,一個不熱愛生活的人也很難帶領大家快樂工作,畢竟人不是機器,而在生活的團建中最重要的是三個點:
一是釋放點:就是大家要互相裸心;
二是甜蜜點:一個能夠讓大家為之感動的環節;
三是記憶點:留下可以記憶的存證,比如視頻、照片或是郵件。
以前在帶團隊的時候,我就會要求主管在每個月的團建中做到“三個一”: 一次聚餐,一次感動,一場旅行!帶年長的團隊成員去看縱貫線或是張學友的演唱會,帶年輕的成員去看話劇《活著》,帶有活力的成員集體去踩動感單車,帶文藝男女青年去大理麗江漂泊,你都會得到很奇妙的效果和收獲。
03
目標的團建
企業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從而實現商業價值而存在的,最終我們的行為還是需要拿到業績結果,所以目標的團建才是最完美的團建,也是團建的最高表現形式。我們通過目標的團建去幫助團隊成員找到最真實的自我,突破極限,讓夢想和激情永續。
同時在團隊中創立一個精神,塑造一個軍魂,構建一片土壤,成為文化坐標,這也是管理者自身向更高階領導力成長的最好磨煉,內化成最強大的力量。當然這里指的是打勝仗。
不可否認打敗仗也是一種團建,但絕對不是最好的團建,打完敗仗后的總結和心理重建其實也是尋找另一種“贏”的過程。
從企業規模上來看,在不同人數階段,團建的方向也是不同的:

所以,好的管理者一定是一個好的團建官,能夠在團隊的不同時期采用不同的團建方式,帶領團隊走向下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