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詭使》 第七章 違背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2-02-16
紅林悟道《韓非子-詭使》 第七章 違背
紅林悟道《韓非子-詭使》上一章韓非子為我們講解了六大“邪名”的社會危害。六大“邪名”就是社會思潮中的錯誤價值觀與理念:“高”、“賢”、“重”、“忠”、“烈士”、“勇夫”。這六大“邪名”極具蠱惑性與鼓動性,其本質是與國家正統思想、社會價值觀、傳統主流文化相背,其實質是不法。
六大“邪名”看似超脫現實社會,自視清高,實則是邪惡宣傳,惡果就是為了追求所謂的“名譽”,脫離現實社會,甚至脫離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而隱居山野折磨自己。這是一種“反祖”倒退。
其實,六大“邪名”所代表的是一種對現今社會與君主的不滿,這就象判逆期的孩子一樣“你不讓我干什么我偏要干是什么”是一種無意識的對抗。可六大“邪名”并不是無意識,而是意識非常清晰,目的也非常明確,就是要培育民眾的“離心”力,遠離甚至脫離現實社會與國家統治,這是對現實社會與君主統治的釜底抽薪,沒有了民眾,君主統治誰,君主的統治又有什么意思,就象我們常說的君主成了光桿司令。
六大“邪名”是對中國圣賢文化與思想的嚴重背離。自古“憂國憂民”是中國圣賢的傳統思想也是精神支柱,“為國為民”是圣賢一生的至高追求,同樣,圣賢們的一致認識是承認現實,通過現有的國家與行政體系來完成為國為民的人生目標。孔子為了實現自己“治國平天下”的目標在仕途的道路上不斷努力,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他們不會因為一時受挫而放棄努力,或是形成如六大“邪名”一樣的邪念與惡為。我們只讀到了中國圣賢的經典與偉大,卻沒有看到他們的苦難與卑微。
六大“邪名”之惡惡在非人性,君主如抱有此價值觀與思想理念必是國之危民之難。韓非了講完“邪名”之惡后,總結道“故世之所以不治者,非下之罪,上失其道也。”意思是:所以,社會得不到安寧的原因,不是下面的罪過,而是君主失去了治國的原則。“上失其道”是國亂的根源,君主放棄本該有的治國原則,而去追求違背人情民性的價值觀與理念,而據此制定的政策必然是錯誤的,國家自然會混亂。
韓非子此論是站在歷史的角度看待現實,他沒有站在君主立場來看待國亂,這是非常了不起的結論,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政治覺醒與覺悟。韓非子出身韓國宗室貴族,但他卻沒有站在宗室的立場評判,而是站在國家層面反思***亂的根源,最后的結果就是“非下之罪,上失其道”,不是民眾的錯,而是君主的錯。君主作為國家航船的掌舵者,船偏航了,不能怪水手,是船長方向把握錯了。
“上失其道”的表現“常貴其所以亂,而賤其所以治,是故下之所欲,常與上之所以為治相詭也。”意思是:君主常常尊重那些造成禍亂的行為,而輕視那些能使社會安定的措施,因此下層人士向往的,就經常和君主應該用來治國的措施背道而馳。其實,道理就是這么簡單,可是人類卻用幾千年的實踐來證明這個道理,而這個過程卻是異常艱辛與痛苦,直到“為民”的思想提出,這種實踐與證明才得以結束,但堅持這個結果卻是更加艱辛與困難。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韓非子所說的“下之所欲”,但常與“上之所以為治相詭”,君主的政策所造成的混亂結果并不是“美好生活”,這是價值觀與理念“相詭”造成的“民欲”與相實的相詭。
【故世之所以不治者,非下之罪,上失其道也。常貴其所以亂,而賤其所以治,是故下之所欲,常與上之所以為治相詭也。】
大海航行靠舵手,國家發展靠正確的價值觀與思想。任何價值觀與思想都無法逾越“為民”的根本,脫離了這個根本,任何價值觀與思想都是“邪名”邪念。
上一篇 | 紅林悟道《韓非子-詭使》 第六章 爭名
下一篇 | 紅林悟道《韓非子-詭使》 第八章 窶愚怯
一周熱點
- 2022-12-29全國豆粕庫存連升五周 現貨價格走勢如何?
- 2022-12-28大北農鳳凰國際創新園盛大開業
- 2022-12-28農業農村部就加強秋冬季生豬疫病防控作出部署
- 2022-12-28農信數智攜手四川天王集團共建天王數字化平臺
- 2022-12-28全球肉類市場報告:國際肉價創歷史新高,中國豬肉進口量下降近45%
- 2022-12-282022年豆粕市場回顧及行情展望
- 2022-12-272022年11月四川省飼料生產情況
- 2022-12-27節前豬市超跌企穩 生豬期貨單日大漲
- 2022-12-26元旦前邵博士一行到大北農(懷柔)科技園調研指導工作
- 2022-12-262022年11月份全國飼料生產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