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技術措施
1. 1疫苗免疫程序
1.1.1制定和嚴格執行生豬疫苗免疫程序,全面開展豬群的疫苗注射工作,加強了豬體的人工自動免疫力。按照免疫操作程序及時認真地進行各種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做到時間及時、不漏打、不使用過期失效、不真空的疫苗。同時做好相應的記錄:如批號、產地、注苗時間、注射頭數。
1.1.2 后備種豬:豬乙型腦炎油乳劑滅活疫苗在6月齡前后首免,10-15天內加強一次,每次肌注2ml/頭;豬細小病毒油乳劑滅活疫苗在6月齡前后首免,10-15天內加強一次,每次肌注2ml/頭;豬偽狂犬病基因缺失油乳劑滅活苗在體重80㎏首免,配種前3周再加強一次,每次肌注2ml/頭;豬繁殖與呼吸道綜合癥滅活疫苗(PPRS)在6月齡首免,3周后加強一次,每次肌注2ml/頭;豬萎鼻類毒素滅活疫苗在6月齡首免,6周后加強一次,每次肌注2ml/頭。
1.1.3 種公豬;每年2月下旬完成豬乙型腦炎油乳劑滅活疫苗免疫,肌注2ml/頭;每年5月完成豬細小病毒油乳劑滅活疫苗免疫,肌注2ml/頭;豬偽狂犬病基因缺失油乳劑滅活苗每半年開展一次免疫,每次肌注2ml/頭;豬繁殖與呼吸道綜合癥滅活疫苗(PRRS)每半年開展一次免疫,每次肌注2ml/頭。
1.1.4 種母豬:每年第一次配種前3周完成一次豬乙型腦炎油乳劑滅活疫苗,肌注2ml/頭;分娩前3-4周完成豬偽狂犬病基因缺失油乳劑滅活苗免疫,肌注2ml/頭;產后3周完成豬繁殖與呼吸道綜合癥滅活疫苗(
PPRS),肌注2ml/頭;產前2--6周完成豬萎鼻類毒素滅活疫苗免疫,肌注2ml/頭。
1.1.5 仔豬、保育豬:保育豬(留種部分)在轉群時進行豬偽狂犬病基因缺失油乳滅活苗免疫,每頭肌注1頭份,4-6周后可加強免疫一次(1.5ml/次)。
1. 2隔離防疫制度
1.2.1 將豬場范圍根據功能進行劃分,修建各區域的防疫圍墻,種植好豬場周圍及各小區間的防疫林木,防止人員及動物隨意出入生產區。場內嚴禁養貓養狗,職工也不得將寵物帶入場內。每年在春、秋季節開展滅鼠,滅蚊蠅、蟑螂工作,減少疾病傳播。
1.2.2 外來人員禁止入內,并謝絕參觀。對進入生產區的工作人員,必須堅持:三踩一更"的消毒制度。即:在封閉區門衛處踏菌毒滅消毒池、更衣室更衣、消毒液洗手、在生產區門衛處經3%的火堿消毒池及在各豬舍門前消毒盆對鞋體消毒方可入內。
1.2.3 飼養人員住場生活,在春季實行限制出入制度,在其他季節實行定期出入制度。在春季,到過農村的生產人員進入封閉區大門要將外衣脫下并在消毒藥水中浸泡后帶入場區。
1.2.4 豬場建立食堂,解決住場人員的生活問題。任何人不準帶飯,更不能將生肉及含肉制品的食物帶入場內。場內職工和食堂均不得從市場購肉,場內宰殺自產健康豬只供給職工食用。
1.2.5 外來車輛嚴禁入內。若生產或業務必需,車身經過全面消毒后方可入內。本場生產區使用的車輛、用具。一律不得外出,更不得私用。職工自行車不得入場,放在自行車棚內。
1.2.6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若確需引種,購入的種豬須從正規場家、未發生傳染病的健康豬場引進,引入種豬要在隔離4-5天和確認無病后才能進入生產區內。
1.3衛生消毒措施
1.3.1 定點消毒:
(1.)場大門門衛室地面使用藥效持久的消毒藥浸泡麻袋踏腳,上面使用紫外線照射5分鐘消毒。(2.)封閉區大門處換衣、換鞋,紫外線照射5分鐘后,通過超聲波自動噴霧消毒機,踩過消毒池。(3.)生產區大門使用3%的火堿池對鞋體消毒。(4.)豬舍門口使用消毒桶盛裝"菌毒滅"等不易揮發性消毒藥進行鞋體消毒。
1.3.2 定期消毒;在每周五用"消特靈"開展帶豬全面消毒,每月開展一次全場的環境衛生清潔工作和全面消毒工作。在春季疫病多發季節,對所有豬舍在每周二、五用開展帶豬全面消毒。
1.3.3 豬場內公共走道每天有人進行衛生清掃工作,對由于豬只轉群工作而污染的場地及時進行清掃后消毒,對患病豬和死亡豬在進行處置后立即進行場地消毒--清洗--消毒的方法處理。
1.3.4獸醫人員及技術人員使用的器械如:耳號鉗、注射器、針頭等要經過嚴格的消毒后方可使用。
1.3.5 回收利用的飼料包裝袋必須經過熏蒸消毒才可再行使用。
1.4疫病凈化
1.4.1全進全出,批量生產:在一定時間內使相近日齡的范圍內的豬只全部進入或在一定時間內全部轉出同一欄或同一舍,中途不引進豬只。生豬全進全出后對開展全面徹底的衛生消毒工作十分有利。
1.4.2早期隔離:早期隔離斷奶是在仔豬母源抗體水平尚高,病原菌群增殖較弱時,將仔豬飼養在盡可能少病原菌的環境中(隔離),在各類豬群間建立防病屏障,防止豬群內部之間的傳播。
1.4.3開展疫病檢測工作,經常采集各類豬群血樣到有關檢測部門進行抗原抗體檢測,對檢測結果陽性的個體進行淘汰處理,防止疫病的傳播擴散。
2 資料收集方法
2.1 數據分組
2.1.1 A組--全面免疫接種但未全面消毒、凈化組。資料來源
于本場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三個年度本場開展全面免疫接種但未進行全面消毒和凈化工作的生產數據。
2.1.2 B組--全面免疫接種并全面消毒、凈化組。資料來源于本場2001年7---12--2002年1-8月本場開展全面免疫接種、消毒和凈化工作后的生產數據。
2.2 資料收集方法
2.2.1母豬死亡率:資料來源于全場母豬周轉報表數據。
2.2.2母豬產仔窩數及產活仔數:資料來源于全場所有生產母豬產仔窩數及產活仔數報表數據。
2.2.3仔豬成活率:資料來源于本場所有產仔與斷奶報表數據。
2.2.4 保育豬成活率:資料來源于本場所有保育豬接入與死亡生產報表數據。
2.2.5 種肥豬成活率:資料來源于本場所有種肥豬接入與死亡生產報表數據。
3 生產情況對比分析
3.1 母豬死亡率
本場近年來母豬死亡率情況見表1。從表1中可知A組全場母豬死亡率平均為2.4%,B組全場母豬死亡率平均為1.3%,B組母豬死亡率比A組母豬死亡率平均降低0.9%。
表1,母豬死亡率對比分析表 單位:頭、%
3.2 母豬產仔窩數及產活仔數
本場近年來生產母豬產仔窩數及產活仔數情況見表2。從表2中可知A組生產母豬年平產仔窩數為1.76窩,B組生產母豬年產仔窩數為1.97窩;B組生產母豬年平產仔窩數比A組提高11.93%。A組母豬產活仔數平均為10.1頭,B組母豬產活仔數平均為10.3頭,B組母豬產活仔數比A組母豬產母豬活仔數平均高出2.0%
表2. 母豬產仔窩數及產活仔數對比分析表 單位 :頭、 窩
3.3 斷奶頭數及仔豬成活率
本場近來窩平斷奶頭數及仔豬成活率情況見表3,從表3中可知A組窩平斷奶頭數平均為8.6頭,B組窩平斷奶頭數平均為9.6頭,B組窩平斷奶頭數A組窩平斷奶頭數平均高出11.63%。A組全場豬成活率平均為84.8%,B組全場仔豬成活率平均為93.1%,B組仔豬成活率比A組仔豬成活率平均提高8.3%。
表3、 窩平斷奶頭數及仔豬成活率對比分析表 單位:窩、 頭、%
3.4 保育豬成活率:
本場近年來保育豬成活率情況見表3。從表3可知A組保育豬成活率平均為97.8%,B組保育豬成活率平均為99.2%,B組保育豬成活率比A組保育豬成活率平均提高1.4%。
表4 保育豬成活率對比分析表 單位:頭、 %
3.5 種肥豬成活率:
本場近年來種肥豬成活率情況見表4。從表4中可知A組種肥豬成活率平均為98.8%,B組種肥豬成活率平均為99.3%,B組種肥豬成活率比A組種肥豬成活率平均提高0.5%。
表5、 種肥豬成活率對比分析表 單位:頭、%
4. 總結
4.1 豬場內衛生消毒制度的嚴格執行,使豬場內衛生環境和微生物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特別是豬舍內的微生物由于在消毒物的作用下得到控制,不能形成氣候,對豬體的侵害作用顯著降低。這是母豬死亡率降低,仔豬成活率、保育豬成活率、種肥豬成活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4.2 豬場內全進全出制度,早期隔離斷奶措施等技術作用,對開展豬舍干凈、徹底的衛生消毒工作起了保障作用,有效地切斷了病原微生物在不同類群豬中傳播,對控制疫病的群體發生起了關鍵作用。
4.3 疫病監測工作是豬場疫病凈化比不可少的防疫工作,也是十分有效的措施,對清除豬場內惡性傳染性病原微生物的潛在威脅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4盡管繁殖障礙綜合癥是地方性流行的,但仍要通過增強豬群的保護力,同時又要采取措施減少接觸此病毒,最好的辦法是使用疫苗,而且用于母豬的疫苗必須具有高度的安全性,而滅活苗是理想的選擇。母豬在哺乳期或剛配種前后免疫,保護力是最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