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規定的最大殘留限量為:5µg/kg;
(B1+C1+C2)最大殘留限量為10µg/kg。
而我國標準規定B1的最大殘留限量為20µg/kg,大米、其他食用油中最大殘留限量為10µg/kg;其他糧食、豆類、發酵食品5µg/kg;嬰兒代乳品不得檢出;
我國(B1+C1+C2)最大殘留限量目前尚無規定。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規定(B1+C1+C2)推薦的食品、飼料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15µg/kg。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規定食品中(B1+C1+C2)最大殘留限量為20µg/kg;牛奶中黃曲霉毒素M1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5µg/kg;用于飼養低齡動物和奶牛或不清楚具體用途的玉米和其他谷物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20µg/kg;用于飼養菜牛、豬或成熟家禽的玉米和其他谷物中黃曲霉毒素最大殘留限量為100µg/kg;用于飼養45 kg以上豬的玉米和其他谷物中黃曲霉毒素最大殘留限量為200µg/kg;用于飼養育肥階段菜牛的玉米和其他谷物的黃曲霉毒素最大殘留限量為300µg/kg。
玉米是我國北方出口的大宗農產品之一。年出口量為800-1200萬噸。今年1-6月份出口玉米660萬噸比去年同期提高92%。主要出口目的地,包括韓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業、日本、越南、斯里蘭卡。
目前,國際市場競爭激烈,發達國家對我國出口農產品提出的技術標準越來越高,提高毒素限量便是常用的限制進口措施。雖然歐洲目前還不是我國玉米的大宗出口目的地,但為了打開歐盟的玉米市場,我國企業應重視對歐盟新措施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歐盟對花生、花生制品中的黃曲霉毒素限量標準曾導致我國出口花生受阻,出口大幅滑坡。因此,對歐盟提高玉米中黃曲霉毒素限量的通報,要予以高度警惕。
從目前黃曲霉毒素在食品中存在的情況看,一般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食品中黃曲霉毒素的檢出率比較高。從我國分布情況來看,華中、華南、華北產毒株多,產毒量也大。東北、西北地區較少。從我國北方玉米出口的黃曲霉毒素檢測情況來看,多年來未檢出黃曲霉毒素超標。盡管如此,由于我國對玉米中黃曲霉毒素B1規定的最大殘留量為20µg/kg,是歐盟指令的4倍,雖然多年來從未檢出過出口玉米黃曲霉毒素超標的問題,但并不等于不會超過歐盟新制定的限量標準。對此,一方面,需要收集出口玉米黃曲霉毒素檢測的具體數據,全面就黃曲霉毒素檢出率和檢出范圍作深入分析,科學評估歐盟指令可能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我國企業應建立和完善自身的內控標準,和質量保障體系,努力跨越國外技術壁壘的影響,不斷擴大農產品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