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大力實施規模化生產和訂單收購
本報濟南6月8日電
盡管小麥種植面積創新高,但優質小麥偏低的價格引起了農業專家的注意。山東省農業廳有關官員認為,優質優價是增產增收的關鍵,政府要通盤考慮,大力實施規模化生產和訂單收購,實現產、銷、加一條龍,讓農民能夠真正得到實惠。
據了解,山東省今年小麥種植面積已達到4660萬畝,是近5年來最多的一年。其中,優質專用小麥達到2800萬畝,比上年增加300萬畝,創下了歷史新高,并繼續保持著全國優質專用小麥面積最大的紀錄。同時,“訂單小麥”所占比例也在逐年提高,全省優質專用小麥的訂單面積已增加到1300萬畝,比去年增加了450萬畝,增幅高達53%。
“訂單小麥”面積的連年增加,并不意味著優質專用小麥能夠實現優質優價。據了解,從1998年至今,優質專用小麥收購價格從最高時每公斤高出普通小麥0.18元,降到去年的0.04元—0.06元左右,與普通麥價格已相差無幾。
山東省糧食部門有關人士分析,首先是優質小麥種植較為分散,規模化生產程度還較低;其次是優質麥不能完全單打單收,品種混雜,導致質量不夠穩定;三是產業鏈條短等。另外,一些農民反映產銷渠道不夠順暢,一些種植優質小麥多的農民希望減少收購中間環節,直接與加工企業打交道,實行訂單收購。
有關專家建議,應加緊扶持加工龍頭企業,大力發展小麥專用粉加工。普通粉加工利潤低,一公斤也就是兩三分錢,而專用粉加工利潤空間則大得多。目前,山東省糧食系統內面粉加工企業去年實際加工的241萬噸小麥粉中,專用粉僅占28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