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動態 » 正文

假如“有組織”地把牛奶倒掉

  作者: 來源: 日期:2003-01-01  

  近日,石家莊的奶農將白花花的牛奶倒進臭水溝的消息,再次引起人們對“公司+農戶”這一模式的反思。從相關報道看,奶農之所以將奶倒掉,源于“供需矛盾加劇、企業限量收購、壓級壓價”三大原因。

  應該說,這三個原因,不同程度地點出了問題的要害。

  但是,這三個原因,與“公司+農戶”的模式,到底有什么關聯呢?

  把白花花的牛奶倒進臭水溝的事,在河北地區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并且,類似的事件,在其他地方也曾出現過。綜合來分析,“供需矛盾加劇”應該是引發倒奶事件的主因。當然,今年情況有點特殊,“毒奶粉”事件以及由此而來的對有關企業的處理,使得乳品企業對鮮奶的需求量驟減,在客觀上加劇了供需矛盾。可是,供需矛盾一直就是存在著的。盡管從全國范圍看,未必存在供應過剩的問題,但局部過剩,卻早已顯現。甚至,如果就具體的局部看,過剩也未必說明得了問題,仍然是在河北,前不久還發生過奶源“爭奪”大戰,幾家著名的乳品企業為爭奪奶源各顯神通,那個時候哪里是什么過剩,分明是不足。

  可仍然是在河北,仍然是在前不久,巨大的需求卻很快轉變為巨大的過剩。查往日的報道,河北著名的乳制品企業三鹿集團曾為消化這過剩頗犯了一回愁,但最終以“救市者”的高姿態傲視群雄。

  但事件至此也似乎就完了,除了“有道德的三鹿”,我們并沒有看到地方主管部門對事件的反思,更沒有看到關于產業結構的分析。直到最近再次出現了倒奶的事,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似乎才嚴重起來。

  從理論上講,“公司+農戶”模式的確有利于農民增收。但這是就理論談理論,一旦落腳到實踐,未必是那么回事。在“公司+農戶”模式中,一個很突出的問題是,到底誰是市場的決定力量?

  我無意否定這個模式的積極之處,但應該承認,這個模式在某種意義上是“人為”的模式,是政府這個“有形之手”“嫁接”的結果。也不妨說,它某種程度上帶有“扶貧”的味道。其初衷,就是源于農民“賣糧難”、“賣菜難”、“賣奶難”等一系列“難”。從這個角度,盡管“公司+農戶”,可究竟是誰加誰、如何加,最終也是無法回避的“必答題”。

  現在答案也出來了。既然冠之以“產業化”,那你就不能無視企業的“經濟理性”和市場手段。限量收購、壓級壓價,不管這些手段看上去對于奶農多么刻薄和不公,對企業來說,它都的確是“理性”的。

  這其中當然也有所謂的“企業道德”。可是,我們無法完全寄希望于它,尤其是考慮到我們還處于市場經濟初級階段,就更不能存此幻想。但是,我們卻可以由此問責于政府。

  無須諱言,“公司+農戶”模式顯現的危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加”完了就不管了。由于農戶天然的小而散,他們根本無法成為市場角力的主體。實際上,在“公司+農戶”模式中,農戶不過是公司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農業“打工仔”而已。在此情況下,市場秩序的建立,自然需要“無形之手”,但“有形之手”該伸的時候也得伸,比如,幫助農戶盡快成立自己的行業組織,盡快成為市場角力的主體,比如,從制度上保證市場環境的清明、公正。

  而這一切,在倒奶事件中,我們都看不到“有形之手”的影子。從這個角度,也許可以理解市場為何還需要培育。

  把辛辛苦苦生產的牛奶倒掉,對于勞動者,自然是痛心的,可假如是“有組織”地倒呢?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