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裁量權是法律法規賦予行政執法機關的一項特殊權利。行政執法人員如何正確使用自由裁量權,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2004年5月12日,江蘇省鹽城質量技術監督局會議室內座無虛席,一場別開生面的“開門審案”會正在這里舉行。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審理質量違法案件,除了該局的案件審理委員會成員以外,還出現了市人大財經委主任、市政府法制辦主任,市檢察院、公安局法制專家和新聞媒體記者等10多名社會各界特聘代表的身影。
“4月25日,根據群眾舉報,我們在市區一倉庫內查獲劣質奶粉1584箱,經送法定檢驗機構檢測,均嚴重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的國家強制性標準。根據《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建議將此案移送司法機關予以查處。”承辦案件的稽查執法人員許雋首先向審委會介紹案情,提請審理。
在審委會成員充分發表意見提出初步審理意見后,專家組成員之一、鹽城市檢察院宋處長首先發言:“被查獲的劣質奶粉蛋白質含量低于國家標準5~6倍,貨值金額20余萬元,案值較大,已構成刑事案件,應立即移送公安部門立案查處。”專家紛紛發表意見,一致同意,認為對危害人體健康的質量案件必須從重從快處理,同時提出完善證據保全措施、妥善銷毀查封物品、進一步加強奶粉市場核查工作的建議。
在辦案人員陳述某公司生產的離合器片偽造產地一案后,審委會和專家組成員提出質詢,分別從整頓市場秩序、規范企業行為、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對自由裁量幅度提出不同看法,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最后,審委會決定,通過投票表決的方式,作出了合理的處罰決定。
不知不覺,3個小時過去了,提交的4起案件全都審理完畢。市人大財經委的專家感慨地說:“執法部門在法律規定明示的范圍內,由于種種原因,容易使案件處罰帶有一定的主觀隨意性,有時很難保證公平公正。讓專家參與審案,是一種有益嘗試。質量技監部門開門審案是推進依法行政的一個新亮點,為全市其他執法部門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為了實行開門審案新舉措,鹽城質量技監局從今年年初就開始深入調研,制定出臺了《行政處罰開門審理案件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對專家的聘請條件、享有的權利、參與活動范圍都作了明確規定。專家除應邀參加開門審案會、聽證會外,有權查閱有異議的案件卷宗,并就審理案件的處罰幅度提出意見或建議。專家中有3名成員共同提議需要審理的案件,以及在轄區內有較大影響、引起政府或群眾普遍關注的案件均可列入開門審理的范圍。
在談到實行開門審案新舉措的動因時,鹽城質量技監局局長夏世華說:“正確運用自由裁量權首先要規范自我。近幾年來,整個社會漸行政務公開之風,為規范行政執法行動提供了新思路。審委會成員由于認知水平差異、選用政策條規不同,加之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擾,容易出現偏差。采取公開評議的辦法,可以增加透明度,將權力交給群眾,避免主觀隨意性。
負責辦理該局執法案件的稽查支隊長趙堅介紹,去年支隊立案查處410起案件,行政復議、行政訴訟錯案率為零。開門審案對我們稽查執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志們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那就是,我們查處每一起案件,都要力爭辦成鐵案,經得起檢驗。
據了解,像這樣的開門審案將成為鹽城質量技監局的正常執法審案制度。在該局建立的開門審案專家庫名單中,記者看到,到目前為止,已有20多位資深法律專家和社會各界代表應邀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