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化淀粉尿素膨化加工技術研究
尿素作為一種應用廣泛的反芻動物蛋白質替代飼料,其特殊的異味以及釋放氨的速度太快,造成其利用率低、危險性大。因此使用尿素時應有適量的、易分解的碳水化合物。利用膨化技術使淀粉通過機械作用,生成變性淀粉α-糊化淀粉。它具有很強的吸水性和粘結功能,不僅使尿素擴散在其中,也可以將其它營養物質混合其中。
用膨化法加工糊化淀粉尿素,膨化腔溫度需在120℃~170℃、2.5~3.5MPa的壓力下,實現淀粉的變性并對尿素包覆,同時使淀粉的糖醛基與尿素的氨基發生反應,形成復合物使氨釋放速度變慢,而淀粉糊化后降解供能速度加快,可以促進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
一、膨化加工與工藝
1.工藝流程:
原料—粉碎—配比混合—膨化—冷卻—粉碎—包裝。
2.原料的粉碎與混合:
將玉米經過清雜和磁選去鐵后,通過0.1~1.5毫米篩孔粉碎機粉碎,將膨潤土、食鹽與尿素進入混合機混合。
3.加工設備:
錘片式粉碎機、混合攪拌機、膨化機、提升機、冷卻機各一臺。
二、糊化淀粉尿素加工的質量控制
1.制作糊化淀粉尿素必須保證淀粉的質量,否則難以成功。玉米的執行標準:GB/T 17890-1999 2級。
2.混合料的含水率在15~20%間。
3.膨化腔溫度在135℃~145℃范圍內,自動溫控設置在140℃。
4.玉米淀粉的糊化度為80~90%。
5.環境要求通風良好、空氣濕度70%為宜;生產場地清潔、干燥。
6.包裝物:產品具有較強的吸水性,對包裝物的要求較嚴格,必須雙層包裝且內層密閉性要好、封口要仔細,不能漏氣。
三、糊化淀粉尿素的加工重點是
玉米淀粉糊化度的掌握
淀粉糊化為膠性的凝膠體,外觀為酥脆棒狀、淡黃色、肉眼細看多微孔。影響糊化度的因素為原料的粒度和含水率、膨化腔工作時的溫度和膨化腔內的壓力等。粒度小、含水率合適、溫度為140℃、壓力在2.5~3.5MPa時,糊化度就較高。這需要一定加工經驗積累才能達到。
蛋白當量控制略為簡單,可通過計算尿素的用量來達到控制目的。一般蛋白當量控制范圍是70~77%。
四、感觀分析
糊化淀粉尿素在加工中主要是糊化度的問題。
(1)擠壓型:這種形態擠壓后沒有參與膨化。其粒度大、糊化度低,含水率也高,落地時很稀,是不合格產品。
(2)半擠壓膨化型:擠壓物從噴口噴出落地后,是噴口孔徑的兩倍左右,顏色發白,肉眼細看少微孔并能觀察到未糊化的玉米顆粒,也是不合格產品。
(3)糊化型:淀粉糊化得好,用肉眼就比較容易分辨。這種狀態呈黃色、多微孔,細查看玉米小顆粒很少;是噴口孔徑的兩倍以上、有玉米熟化香味,略帶氨氣。糊化型的產品經粉碎后是理想的產品。
影響膨化、糊化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原料粒度、原料含水率和膨化頭的溫度。
這里強調淀粉糊化后會大量吸水、膨大,暴露在室溫下可迅速吸水成糊狀,并且尿素也是吸濕物,所以我們在加工的全過程中,加工時間應盡量短、在干燥的環境中生產。
五、飼用與注意事項
經過檢驗,糊化淀粉尿素的蛋白當量在70%以上,通過反芻動物飼喂的反復試驗,效果很好。應用于奶??商岣弋a奶量25.23%、用于肉牛提高增重可達36.35%以上,在牛羊鹿等草食家畜飼養業中同樣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糊化淀粉尿素只能喂給青年和成年牛、羊、鹿。犢羔因其瘤胃尚未發育完全,缺乏利用尿素的能力,不能飼喂;患病、妊娠后期的反芻動物不宜飼喂;放青季節不宜飼喂;對于產奶量高于27.24kg的奶牛不宜飼喂,因為產奶量高時瘤胃微生物來不及合成菌體蛋白。
反芻動物飼喂糊化淀粉尿素后不能馬上飲水,尿素的吸水性極強,溶于水后很快被吸收,分解成氨,大量的氨進入血液內會引起氨中毒,甚至引起牛羊死亡,飲水時間應在喂尿素后半小時到一小時為宜。
六、結束語
用尿素做反芻動物蛋白質補充料,在國內外已廣泛采用并取得了顯著效果。在飼喂中要注意氨中毒和提高尿素利用效率。
一周熱點
- 2022-08-19南北港口流通回暖 玉米產量尚無定論
- 2022-08-18第八屆 "國際動物腸道生態與健康(中國)高端論壇"(第二輪通知)
- 2022-08-17關于召開第一屆生物飼料創新發展高峰論壇的通知(第一輪)
- 2022-08-17玉米:去庫仍然在繼續 注意事件反彈
- 2022-08-16俄羅斯農業部調低小麥、大麥和玉米出口關稅
- 2022-08-15生豬價格一月漲超30% 下半年怎么走?
- 2022-08-158月USDA供需報告解讀及后期豆粕看法
- 2022-08-15全球飼糧市場一周要聞:歐美玉米產量預期下降,飼糧價格上漲
- 2022-08-15農業農村部2022年8月中國玉米供需平衡分析
- 2022-08-122022年7月全國飼料生產形勢狀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