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動態 » 正文

中國畜牧業回顧、特點和預測

  作者: 來源: 日期:2004-10-12  

進入新世紀,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畜牧業的發展也正處于轉型期,主要畜產品實現了供需基本平衡,并出現了階段性、結構性過剩,畜牧業發展由注重產品數量轉向質量和效益并重。隨著中國加入WTO,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生態環境受到更廣泛的重視,畜牧業發展重點和增長方式正發生著質的變化。四年來畜產品產量增長速度比改革開放初期減慢,而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生產結構不斷優化、產業化進程不斷推進、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提高畜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已成為進入新世紀畜牧業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回顧四年多來我國畜牧業發展情況
    四年來,各級畜牧部門認真貫徹黨和國家有關畜牧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各項方針政策,堅持發展不動搖,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克服了各種不利因素,保證了我國畜牧業健康持續穩定發展。近幾年,我國畜牧業發展總體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生豬生產穩定發展,家禽生產受去年“非典”和今春禽流感疫情影響,出現小幅波動,現正處于快速的恢復性增長時期,牛羊生產保持快速增長,奶業生產勢頭強勁。

    (一)畜產品產量全面增長
    畜產品產量連年穩步增長(見圖5),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3年,我國肉、蛋、奶總產量分別達到6932.9萬噸、2606.7萬噸和1848.6萬噸,同比分別增長5.3%、5.8%和32%。進入新世紀以來,肉、蛋、奶的總產量的年遞增率分別為:4.2%、5.1%和26.2%。肉、蛋、奶的人均占有量大幅提高,2003年分別達到53.7公斤、20.2公斤和14.3公斤,其中肉類和禽蛋人均占有量分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和2倍,而奶類還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
    (二)生產結構不斷優化,生產水平不斷提高
    由于各地政府將加快發展奶業和優質草食畜生產作為畜牧結構調整的重點和農民增收的熱點,紛紛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加大品種改良、生產和加工的投入力度,推動了奶業、肉牛和肉羊生產的快速增長。牛羊肉在肉類總產中的比重逐步增加,豬肉比重下降。2003年,豬肉、牛肉、羊肉和禽肉的產量分別為4518.6萬噸、630.4萬噸、357.2萬噸和1312.1萬噸,分別占肉類總產量的65.2%、9.1%、5.2%和18.9%,與1999年肉類結構相比,豬肉比重下降個1.9百分點,牛羊肉比重增長分別增長0.6個百分點。奶業作為近幾年來畜牧業發展的亮點,發展勢頭強勁,已連續4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隨著科技水平與良種覆蓋率的提高,畜牧業生水平不斷提高。2003年我國生豬、牛、羊出欄率分別達到128%、 36%,和82%,分別比1999年增加了5個百分點、6個百分點和12個百分點。
    (三)區域化布局日趨形成,規模化程度不斷提高
    根據《奶業優勢區域發展規劃》和《肉牛肉羊優勢發展規劃》,各地不斷根據自身條件和發展潛力,在積極推進畜牧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同時,重點建設優勢產業帶和規模養殖區,充分發揮優良畜禽品種的基礎作用。據初步統計,2003年,全國新建各類畜牧生產小區達2萬多個,養殖小區的建設大大加速了畜牧業規模化專業化的步伐,目前我國50頭以上生豬規模的養殖戶出欄生豬占生豬出欄總量的28.7%,比1999年提高6.9個百分點;2000只以上肉雞規模飼養戶出欄肉雞占全國總量的52.2%,比1999年提高17.4個百分點;500只以上蛋雞規模養殖戶雞蛋產量占全國總量的67.1%,比1999年提高19.7個百分點;奶牛(存欄20頭以上)、肉牛(出欄10頭以上)、肉羊(出欄30以上)的規模飼養程度達到27.4%、28.1%和43.7%。
    (四)畜產品進出口逐步增長
    2003年我國畜產品進、出口額繼續保持雙增長。全年畜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為1,029,590.68萬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0.59%。其中,出口額為417,566.88萬美元,同比增長9.11%;進口額為612,023.80萬美元,同比增長11.63%。畜產品貿易逆差194,456.93萬美元,同比增長17.47%。貿易逆差擴大主要是由于肉類、奶類、畜禽油脂、毛皮類產品出口額下降,而進口額增幅較大。

    (五)畜牧業經濟地位穩步提高
    畜牧業已由傳統的家庭副業發展成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畜牧業在保障市場有效供給、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3年畜牧業產值為9538.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比例為32.1%(按現行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85%,尤其在一些畜牧大省,畜牧業幾乎占到了農業的半壁江山,畜牧業在農民的經濟收入中的比重也不斷增大。

    二、新形勢下畜牧業發展呈現新的特點 畜牧業發展進入新階段以后,面臨的發展環境、發展動力、主要矛盾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社會重視程度進一步加強
    各級政府都把發展畜牧業作為調整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擴大出口創匯的重點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廣大農民也都把發展畜牧業作為增收致富、選擇就業的主要途徑,形成政府民間合力促發展的局面。2001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農業部《關于加快畜牧業發展的意見》,各地都根據當地狀況和畜牧業發展特點,制定出臺了扶持畜牧業發展相關政策。與此同時,國家也進一步加大了畜禽良種工程、動物疫病防治工程、草原保護工程等項目的投入,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加強。不少跨國公司及國內一些非畜牧企業投資我國畜牧業也成為近幾年的亮點之一。

    (二)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
    中國加入WTO后,一些發達國家高筑技術貿易壁壘,提高畜產品市場準入門檻,同時,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也隨之增高,面臨著國內消費市場和國際貿易雙重的壓力和挑戰,加強優質化已成為當務之急。近幾年來,我國各級政府把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擺到重要日程,不斷強化動物防疫工作,加快建立健全質量標準體系,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逐步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認證制度,加強了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加大市場監督管理力度。2003年各地共承擔制定、修訂國家、行業標準約40多項;制定、修訂地方標準約770多項;制定、修訂了大量的企業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發布了畜牧業國家和行業相關質量和檢測方法標準65項。

    (三)產業化經營繼續推進,生產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各地政府認真落實國家關于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政策措施,并通過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措施,廣泛吸引社會各行業參與投資畜牧業產業化經營,把培育壯大以畜產品加工為重點的龍頭企業作為推進畜牧產業化的突破口來抓。圍繞產業發展重點,確立主導產業和產品,扶持一批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的大中型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創國家名牌和省級名牌,完善市場體系建設,促進畜牧業產、供、銷的有機結合。通過發展多種形式的產業化經營,以龍頭企業帶農戶、合作組織帶農戶、中介服務組織帶農戶等形式,有效解決了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既能保證市場,又能保護農民利益。山東省目前已有60%的養殖戶進入到了各類龍頭組織中,東北三省、河南省的生產組織化程度也快速提高,為我國畜牧業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組織保證。

    三、畜牧業經濟走勢預測

    從目前畜產品價格走勢和生產形勢來看,今年下半年,我國畜牧業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豬牛羊生產保持穩定發展。養豬是近幾年來效益最好的一年,由于目前生豬價格接近歷史最高水平,養殖戶補欄的積極性較高,預計下半年生豬出欄將增長5%。需要指出的是,隨著仔豬和飼料原料價格的高位持續,飼養成本增高,市場風險相對加大,獲利減少。肉牛、肉羊將保持平穩發展的態勢。奶業生產將繼續強勁增長。家禽生產逐步恢復,結構漸趨優化,禽產品加工業保持快速發展勢頭,預計到年底家禽生產與去年同期持平。預計全年肉類總產增長3.5%,禽蛋增長1%,奶類增長25%。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