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動態 » 正文

豬的福利和福利養豬

  作者: 來源: 日期:2004-12-07  
    

    

      所謂動物福利,不是說我們不能利用動物,而是應該怎樣合理、人道地利用動物。要盡量保證這些為人類做出貢獻和犧牲的動物享有最基本的權利,如在飼養時給它一定的生存空間,在宰殺時盡量減輕他們的痛苦,在做實驗時減少它們無謂的犧牲;就是讓動物在康樂的狀態下生存,其標準包括動物無任何疾病、無行為異常、無心理緊張壓抑和痛苦等。 如今,100多個國家已有了動物福利法,動物福利組織已在世界范圍內蓬勃發展起來,我國在這方面卻落后很多,對動物福利的提法,責難很多,比如"農場動物終究要成為人類的腹中餐,賦予它權利有何意義"或者"人的福利尚不能保障,何況動?quot;等等,其實,動物福利和人的福利是密不可分的,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動物福利(農場動物)。

    對動物福利的重視,不單只是為了一味的讓動物生活舒適而已 確保家畜享有動物福利,等于提供家畜良好的生長條件,也就同時增加家畜的生產和養殖場的利潤,重視動物福利對家畜的健康和性能表現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因為在缺乏適當的環境和飼養時,無論家畜有如何優秀的基因型,也難有好的表現。

    當前廣為普及的集約化農業生產方式和工業化生產方式的負面影響已逐步呈現出來 不利于家畜健康、破壞生態環境而又比較殘忍,如果動物的生存狀況惡劣,也必然會傷害到人。關注動物福利是降低集約化動物農場的風險和負面影響的一個重要途徑。

    在"動物福利"的背后,其潛在的經濟影響不容忽視 由于越來越多的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已經開始將動物福利與國際貿易緊密掛鉤,動物福利潛在的貿易壁壘作用不可小視。動物福利說大一點,這關系到社會文明水準;說實際一點,這關系到我國經濟的發展。因此,我們應當及時更新觀念,跟上國際社會的潮流。這不是趕時髦,而是我們的動物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的必然選擇,即必須按照國際規則辦事,重視動物福利問題。

    1 動物福利的概念及發展

    動物福利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維持動物生理、心理健康與正常生長所需要的一切事物。18世紀初,歐洲一些學者提出:動物和人一樣有感情,有痛苦,只是它們無法用人類的語言表達見解,這可以說是動物福利思想的起源。按照國際公認標準,動物被分為農場動物、實驗動物、伴侶動物、工作動物、娛樂動物和野生動物六類。

    英國農業動物福利協會(FAWC)曾提出了動物應享有的五大自由:

    1.1 享有不受饑渴的自由

    1.2 享有生活舒適的自由

    1.3 享有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的自由

    1.4 享有生活無恐懼和悲傷感的自由

    1.5 享有表達天性的自由。

    18世紀初,歐洲一些學者提出:動物和人一樣有感情,有痛苦,只是它們無法用人類的語言表達見解,這可以說是動物福利思想的起源。最早實踐這一思想的是英國,1809年,有人在英國國會提出一項禁止虐待動物的提案。世界上第一部與動物福利有關的法律出臺于1822年,由愛爾蘭政治家馬丁說服英國議院通過了禁止殘酷對待家畜的"馬丁法案"。"馬丁法案"雖然只適用于大型家畜,但它是動物保護運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1850年,法國通過了反對虐待動物的《格拉蒙法案》。1866年,在享利·貝弗的努力下美國通過了"禁止殘酷對待動物法"。 1876年,英國通過了《禁止殘酷對待動物法》。 1900年,美國通過了禁止在各州之間販運被非法獵殺的野生鳥類的《勒西法案》。

    另外還出現了一些民間組織,如第一批動物保護組織最初在英美成立。1824年,馬丁和其他人道主義者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民間動物保護組織,禁止殘害動物協會。1845年,法國也成立了動物保護協會。1866年,美國外交家貝佛成立了"禁止殘害動物美國協會",并發表了《動物權利宣言》。1892年,世界上第一個自然保護組織"塞拉俱樂部"成立。美國最早的鳥類保護組織"奧杜邦協會"也于19世紀末成立。如今"綠色和平組織"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動物保護組織,擁有280多萬名會員。

    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由彼得·辛格出版的《動物解放》一書,將動物擁有權利的概念廣植人心,掀起了動物福利運動的新高潮。《動物解放》出版近30年來,已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幾十個國家出版。這本開創性著作,喚醒了千百萬善良人們對無處不在的殘酷虐待動物現象的關注,導致世界范圍的動物解放運動的興起,對西方國家動物福利狀況的改善起了很大推動作用。今年9月《動物解放》新中譯本于由青島出版社出版,本書揭露了現代工業化養殖場的殘酷現實,及其對環境惡化的影響,并且提出人道的解決方法。

    現在動物福利制度已在世界范圍內迅速發展起來。如今,100多個國家已有了動物福利法。動物福利組織已在世界范圍內蓬勃發展起來,WTO的規則中也寫入了動物福利條款。今天,世界各國就對動物的保護和盡一切可能保留生物的多樣性已達成共識。

    2 家養動物福利政策、法規情況

    動物福利法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的動物福利法涉及到多方面法律條文,并分散在各個法律體系中,不單獨以動物福利法冠名;狹義的概念是指一部專門的、獨立的《動物福利法》,比如歐盟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先后都進行了動物福利方面的立法。

    動物福利法體現一種新型的法制倫理,即不僅要把人際關系作為立法的范疇,還要把人與自然的關系作為立法的范疇。動物福利法要求人們取之有道,滿足動物在生命的各個階段的基本需求,防止虐待。但由于立法主體是人,立法的目的也是為了人類更好地生存。

    歐美大部分國家在19世紀就基本完成了防止虐待動物法的立法。二戰以后,這些國家又陸續制定了動物保護法和相應的管理條例和法規。比如,瑞典在原有動物保護法律的基礎上,于1997年制定了強制執行的《牲畜權利法》。

    歐盟不僅有專門保護動物福利的法令法規,歐盟委員會食品安全署還專門設有負責動物福利的部門。早在1974年,歐盟便制定了宰殺動物的法規,要求在宰殺活豬、活羊和活牛之前,先用電棒將其擊暈,讓動物在無知覺的情況下走?quot;生命終點"。當然在歐洲,動物們所享有的"福利"并不僅限于此。

    早在1999年,英國禁止將妊娠母豬單個限定在保定欄內,后來還專門頒發了《豬福利法規》,對養殖戶飼養豬的豬圈環境、喂養方式作了細致的規定。2004年2月14日,英國把依據歐盟這項指導條例制定的《農畜動物福利規定》正式付諸實施。且新的規定還配合歐盟條例,增加了給豬"玩具"的條文,以避免豬覺得生活枯燥,并規定對不遵守該法規的養殖戶將處以2500英鎊的罰款。歐洲正逐步淘汰和廢除用鐵絲籠子飼養蛋雞,到2012年,歐洲要求所有的蛋雞場每只雞擁有的面積至少為750平方厘米。

    在國內法之外,還有一些國際性動物保護公約,這些公約對各締約國也有相當大的約束作用。比如1976年通過的《保護農畜歐洲公約》,1979年制定的《保護屠宰用動物歐洲公約》等。后者規定"各締約國應保證屠房的建造設計和設備及其操作符合本公約的規定,使動物免受不必要的刺激和痛苦"。締約各國的法規必須與國際公約相配。這也對歐洲國家的動物福利立法有相當大的促進。一般來說,歐美發達國家較早開始注重動物福利立法,并能夠因時代變化在法律上作相應的調整。

    亞洲各國的法制現代化程度差別較大,這種情形直接影響到動物福利立法。大體上說,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日本等國和我國香港、臺灣地區都在上個世紀完成了動物福利立法,而在同一時期,中國大陸在這方面卻一直處于滯后的狀態。

    中國對動物福利的概念引進較晚。1988年出臺的《野生動物保護法》明確了野生動物的法律地位。其他有關動物保護的條文,只散落在《森林法》、《漁業法》、《海洋環境保護法》、《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等法規中,并沒有一部總括性法律。

    3 豬的福利化飼養

    有關豬飼養的福利條款大部分包含在家畜福利法規的相關內容中,這里介紹2003年英國農用動物福利法規中關于豬飼養的部分內容,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提倡豬的福利飼養,是給豬提供舒適、更符合其自然天性  3.1 妊娠母豬和青年母豬的飼養管理

    豬生產中運用的定位欄一直是個有爭議的話題, 1999年英國已經禁止把妊娠單個限制在保定架里,到2012年歐洲也將普遍禁用。

    2003年(英國)飼養動物福利法規規定:

    -母豬和青年母豬除了預產期的前7天和哺乳期間外,都應群養。

    -群養的圈長度不低于2.8米,若少于6頭時也不少于2.4米。

    -配種后的每頭青年母豬和成年母豬分別占有的無障礙面積至少平均為1.64m2 和2.25m2,當群飼少   于6頭時,必需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10%的面積,當個體數為40或更多時面積可以減少10%。

    -在上述面積的中,配種后的每頭青年母豬和成年母豬占有的面積至少0.95m2和1.3m2為連續的固   體地板。

    -青年母豬和經產母豬頭數少于10頭時,在符合要求的條件下可單頭飼養。

    -青年母豬和經產母豬必需有一定的飼喂體系,以保證在有競爭的條件下也能得到充足的食物。

    -所有未泌乳的青年母豬和經產母豬必需能得到充足的大體積、高纖維和高能量的飼料來滿足它們的饑   餓和咀嚼的需要。

    青年母豬和經產母豬群飼時,先天性的攻擊行為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依個體的不同其秉性不同,所以充足的空間是特別重要的,可以逃避進攻;當青年母豬或經產母豬某個身體條件欠缺時就要獨立飼養,不然將導致嚴重的受傷,應及早的把持續進攻的個體移離到不同的圈內飼養。

     

    3.2 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

    對于哺乳母豬,2003年(英國)動物飼養福利法規有如下規定:

    -妊娠的青年母豬和經產母豬需防止內部和外部寄生蟲。

    -在進入產仔籠以前,妊娠的青年母豬和經產母豬必需徹底清洗干凈。

    -在母豬產仔前的一周內,要給予充足的墊窩料,除非是技術上不可行。

    -在產仔期間,在母豬的后面要有無障礙的平地,以滿足母豬的自然生產或便于助產。

    -在母豬活動范圍比較大的產仔圈內要有保護仔豬的設施。

    -在預期產仔的前一周和產仔期,要防止其它的豬看見。

    產仔母豬的圈內溫度應為18-20℃,太高的溫度會降低它的采食量和泌乳能力。要管理好產仔母豬的飼喂,這時要有適合這些母豬的飼養配方以保證泌乳期間它們的身體狀況。盡可能要提供墊窩料,特別是在產仔前的24小時內,保證母豬的墊窩需要,使應激減少到最低限度。

    3.3 仔豬的飼養管理

    研究表明在分娩籠中的母豬雖然能很容易的就近獲得食物,但卻喪失了小豬的健康和福利。初生仔豬中最小的一個最易死亡,特別是在出生后的第一天,較小的豬剛出生時平均體溫會下降4℃,而較大的僅下降1℃,溫度的下降使仔豬所保存的有限能量損失,將影響仔豬對初乳的攝取并降低了它們對疾病的抵抗力,為此,2003(英國)動物飼養福利法規對哺乳仔豬的飼養進行了如下規定:

    -必要時給仔豬提供熱源和干燥、舒適的、遠離母豬的、能同時休息的地方。

    -飼養仔豬的一部分地板要足夠大,能滿足同一時間所有的仔豬都能休息,地板要求硬的鋪有墊子或稻   草及其它合適的材料。

    -產仔籠必需有足夠大的空間以保證仔豬吃奶不困難。

    -仔豬斷奶日齡一般不少于28天,否則仔豬的福利健康將受到負面的影響。

    -如果仔豬是移到空的并且徹底清洗、消毒的專門的圈內,并且與其它母豬舍隔開,可以提前7天斷奶   。(也就是全進全出系統,而且能滿足仔豬生活的其它條件)。

    3.4 斷奶仔豬和生長育肥豬的飼養管理

    首先是每頭豬平均占有無障礙地板的面積:

    每體重(千克)占有面積(m2)

    ≤100.15

    10~200.2

    20~300.3

    30~500.4

    50~850.55

    85~1100.65

    >1101

    上面的數字是最低的要求,圈的形式及管理可能要求更大的空間。總的地板面積要滿足休息、飼喂和活動的需要,休息的地板面積要滿足所有的豬同時躺下來的要求。

    2003年(英國)動物飼養福利法規中有如下規定:

    -斷奶后的仔豬要盡快群體飼養,盡可能的保持群體穩定、減少混群。

    -如果不同的群混養時,越早越好,最好在斷奶前或斷奶一周內。一旦混合后要有足夠的空間來滿足遭   到其它豬的進攻時能夠逃跑和隱藏。

    -經過咨詢獸醫后可給豬注射鎮靜劑以方便混群,減少意外情況的發生。

    -當嚴重的進攻發生時,要及時的查明原因并采取恰當的措施。

    3.5 公豬的飼養管理

    對于公豬的飼養,2003(英國)動物飼養福利法規規定:

    -公豬圈應允許公豬在里面自由活動,能聽見、看見、聞見其它的豬,要有干凈的休息地方。

    -公豬躺臥的地方要干燥、舒適。

    -每頭成年公豬平均占有的平地板面積至少為6平方米,若公豬圈也用來自然交配時,每頭成年公豬平   均占有的平地板面積至少為10平方米。

    公豬圈周圍的墻要足夠高以防止豬跳墻,但要能看見其它的豬。公豬通常單圈飼養,有充足的墊草和周密控制的溫度,過高的溫度將導致公豬不育或影響其配種的欲望和能力。 

    3.6 運輸處理

    豬在運輸前通常會禁食一段時間,這有利于其處于良好的福利狀態,減少運輸中的死亡率,防止豬在運輸途中發生嘔吐;有利于食品安全,便于胃內排空,減少胃腸內容物中的細菌對內臟造成污染和傳播。但長時間的禁食會侵害豬的福利,還會造成豬體內糖原的過度消耗,會增加DFD肉的發生率。

    因此,為了盡量避免對動物福利、胴體及肉品質量產生的負面影響,要加強運輸過程中的管理:(1)保證車輛設計的合理,要求運輸車清潔,車輛內壁應當沒有鋒利、突出的物體,地面應該是防滑的。(2)保證適當的運輸密度,因為過高的運輸密度會造成動物擁擠而導致皮膚擦傷的比率上升;但運輸密度過低更易引起打斗現象,并且在車輛加速、急剎車或拐彎時容易使其失去平衡。歐盟要求豬的運輸空間是0.425m2/100kg。(3)保證充足的通風,高溫高濕的環境會增加豬的應激,增加運輸死亡率和PSE肉的發生。Warriss建議運輸過程中的車內溫度不要超過30℃,并且應當避免在一天最熱的時間段內運輸。(4)盡量減小混群程度,在混群是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混群應在運輸前在農場處理時進行。(5)在長途運輸中,運輸時間超過8小時要休息24小時,要適時的提供飲食和飲水,以維持好的福利狀態,減少死亡率和體重的減輕。

    有關豬福利飼養的法規已比較完善,2003(英國)動物飼養福利法規中除上述內容外,還對以下內容進行了規定:

    飼養人員的日常工作,如飼養人員的基本要求、豬群觀察、轉運等;

    豬群健康管理,如生物安全措施、內外寄生蟲、拐腿、疫苗注射、病豬處理等;

    豬舍,如地板形式、規格,通風、溫度,光照、噪音,設備等;

    飼料、水和其它物品;

    日常管理,如環境、去勢、斷尾、剪牙、自然交配、人工授精等。

    限于篇幅,這里不在詳細介紹,這些措施總的目標是給豬提供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保證其生產潛力的發揮,保障豬的生產安全。如好的地板設計和維持能力是很必要的,與豬的大小和體重不相稱的地板結構和條板及表面對豬的腿和腳都會造成傷害。

    飼養者對福利飼養的一個擔心就是生產水平的改善能否抵消成本的增加,這方面的試驗研究已有一些結果,將在另外的文章中專門總結。初步結果顯示:福利飼養能改善生產水平,而且已在蛋雞上取得成功。

    4 疾病與動物福利

    動物患病通常是由于它們難以適應其生活環境,因此與健康動物的福利相比病畜的福利往往較低。不論疾病是否引起疼痛或其它的不適,獸醫治療能夠明顯地降低疾病的影響并且明顯地改善動物福利。就像Jackson(1988)和Webster(1988)所強調的一樣,不是疾病的診斷而是治療的結果大大改善了動物福利。與疾病有關的差的動物福利引起的結果之一是對其他疾病的抵抗力下降,這種情況已為獸醫藥界專家所共知;并且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差的動物福利也通常是導致動物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的原因。這種關系可以解釋存在于動物中的向下不斷加劇的死亡趨勢的描述,而這些動物最初受疾病或惡劣的條件影響比較輕微。這種正向的反饋效應可能導致或不導致快速死亡,見表。

    密集的動物生產體系具有高的發病率和潛在的疾病問題,發病率可能與高的遺傳潛能有關,產生了反常行為、內部器官的損傷、免疫力的下降、繁殖機制錯亂、過高的代謝能力等不利影響。與其他方面相比,家畜的畜舍系統或農場管理會產生更多的動物福利。在不同畜舍系統下,通常可以進行疾病發生率水平的直接比較。每一個有經驗的獸醫都能給出這樣的實例,在幾乎相同的條件下生長的動物可能其中有許多有染病的癥狀,但只有一兩個會死亡。這些染病的動物通常是比較弱并且不能很好的適應周圍的生活條件的動物。例如在舍飼的同樣條件下,易感性高的動物往往是生活在它們小社群底層,它們被追趕的最多,有可能被其它動物致傷,被從舒適的地方驅趕出來,并且有時其它動物會阻止其采食足夠的飼糧。這就是為什么矮小的仔豬與它的同胞相比更發生慢性腸炎。

    結語

    隨著動物福利意識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關注動物的養殖條件及在生產過程中所受的待遇,提倡合理、人道地利用動物,盡量保證那些服務于人類的動物享受到所應享有的最基本的權利。最近,美國正準備對在符合動物福利標準條件下生產的牛奶和牛肉等產品貼上"人道養殖"動物產品的認證標簽。該標簽的作用是向消費者保證,提供這些肉、禽、蛋、奶產品的機構在對待家畜方面符合文雅、公正、人道的標準。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一方面應該承認動物福利等一系列新問題有助于改變我們落后的生產方式,調整我們的社會關系,促進社會文明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應該意識到,這些問題的背后還有更深刻的國際政治、經濟背景。

    動物福利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它既涉及到動物保護,又涉及到國際貿易,還與社會自身的發展有關。對動物制品不人道、不健康的需求會導致對動物的濫殺,引起物種危機,而過度限制動物制品則會對經濟產生巨大損害;在生產動物制品過程中缺乏人道,會碰到貿易壁壘、引起貿易糾紛,而忽視歷史差距,一味迎合發達國家口味,則會大量增加我們的生產成本,加劇競爭的不平等;忽視社會生活中對人的引導和培養,社會成員缺乏愛心,會導致更多、更深遠的社會問題,而過分強調動物的感受和情感,又與我們的國情相矛盾。

    這么一個復雜問題,需要環保、外經貿以及社會學、倫理學等許多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如果僅僅從其中一個方面孤立地進行研究,則不僅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引起諸多負面影響。應該承認,動物福利問題的浮出水面,是我們社會進步的一個標志;而如何應對這個新問題,則是決定我們社會能否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我們的任務一定要解放我們自己,擴大我們同情的圈子,包容所有的生命和美妙的大自然。" 關愛動物福利就是關愛人類健康。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