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動態 » 正文

3、4月份畜禽養殖場應注意采取的措施

  作者: 來源: 日期:2005-03-07  
     進入3月份,天氣逐漸轉暖,畜牧養殖戶紛紛開始補欄。現將有關畜牧獸醫農事要點介紹如下:

     一、畜禽欄舍全面徹底消毒。要充分利用畜禽在春節前出售完場所空欄的有利條件,在補欄前,必須嚴格消毒,殺滅病原微生物,確保畜禽安全生產。消毒對象包括:畜禽糞便物、道路、地場、圈舍、用具、飼糟、水盆、交通工具等。

    1、圈舍消毒:糞便、墊料(草)等清掃物,堆積壓實發酵(最好在離場舍較遠的干燥處,挖掘專用發酵坑密封消毒);地面、墻壁、門窗、用具等根據傳染病的種類,選擇適宜的消毒液進行徹底噴灑和清洗。

     ①消毒藥品可用抗毒威或111殺菌靈1:300~1:400;消毒王1:300;也可用1:300的百毒殺噴霧消毒。

    ②一般每平方米至少用1升左右的消毒液,噴灑消毒液后,關閉門窗 2~3小時,然后開門窗通風再用清水洗刷飼槽,如是土質的圈舍,應在消毒后用新土墊圈并撒生石灰壓實。

    ③福爾馬林熏蒸消毒:具體做法是先把高錳酸鉀放在容器中,擺在消毒的地方,然后加入福爾馬林。由于兩種藥物起反應時會沸騰,產生大量的汽泡,所以使用的容器要深,容積比所用甲醛溶液大10倍以上。但使用時千萬不要把高錳酸鉀加到福爾馬林中。用藥濃度為每立方米空間用甲醛溶液28毫升、高錳酸鉀14克,加水14毫升。一般要求密封消毒12~24小時,然后開足門窗把余氣放凈。

    ④也可用0.2%~0.5%過氧乙酸(每立方米2000毫升)噴霧消毒。

    ⑤周圍場地、道路的消毒可用10%漂白粉或0.5%過氧乙酸(每平方米200毫升)噴灑。如泥土場地應掘起表層土撒漂白粉,混合后深埋;水泥、柏油場地、道路可選用2%~3%燒堿液噴灑消毒,使用前必須反復沖洗(其間應有一定的間隔時間,最好隔天沖洗)。

    2、水的消毒,過去飲水采用煮沸、紫外線照射消毒的方法比較麻煩,而且費用也大。現今可用:

    ①抗毒威、百毒殺等按比例加入消毒即可;也可用每1000毫升飲水加氯胺0.5~1克,或加含25%有效氯的漂白粉2~4克。

    ②污水可在每立方米水中加6~10克漂白粉(具體視水的污染程度增減用量),6小時后可殺滅水中的病原體;也可經濾過加明礬沉淀后再消毒。

    3、車運工具的消毒。

    ①裝運一般健康的畜禽及產品的車運工具,進行機械清除,并用60~70℃熱水沖洗。

    ②裝運過傳染病畜禽(含病毒、細菌性禽畜)的車輛、工具、除用1%~2%熱燒堿溶液進行清洗消毒外,隔天再用機械消毒清洗。如污染嚴重,病情惡劣,應反復進行有效的消毒清洗。

    4、穿戴的工作服和帽,定期消毒;有疫情時更應注意工作服和帽的清潔消毒工作(必要時每天更換)平時可用陽光照射消毒,也可經煮沸消毒或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20分鐘。不論平時或疫時,工作服不準穿出生產區。無條件的也應參照上述消毒要求、勤換、勤洗衣、褲,并進行消毒。

    5、對工作人員消毒應用消毒肥皂多次擦洗手進行消毒;疫時應在用藥皂洗凈后,浸于1:1000的新潔爾滅溶液內3~5分鐘,清水沖洗后擦干。

    值得指出是,某些飼養者,尤其是初飼養者,對消毒的重要性還不十分認識;有的口頭上要加強消毒,而實際上只做了圈舍或環境的消毒,而忽視了手、腳、衣服、工具等等消毒環節,往往造成養一批,疫病發生一批,而且連續不斷的困境。因此,絕對不能小看其危害性,必須高度引起飼養者的關注,并在生產中付諸實施,嚴格把好各個環節的消毒衛生工作。

    二、浙東白鵝的飼養。

     浙東白鵝為草食水禽,覓食力和消化力很強,能充分利用青粗飼料轉化為肉、蛋產品,是一項耗糧少、成本低、投入少、產出多的養殖業。

    (一)雛鵝培育

    1、分群:雛鵝強弱差異很大,必須根據出殼時間、強弱、大小等進行組群,分開飼養,以免弱鵝困吃食、運動遲鈍而被擠死、壓死、餓死。對弱小鵝要加強飼養,飼料中可適當添加葡萄糖、鈣片等促進生長。

    2、潮口:雛鵝第1次飲水俗稱“潮口”,一般應掌握先“潮口”,后開食。潮口時間多在出殼后24小時左右進行,但也要結合雛鵝動態靈活掌握,當大多數雛鵝已能行走自如,用手指試探即有伸頸張嘴,啄食墊草時,就可進行潮口。

    3、開食:一般潮口后即可開食。開食飼料多用淘洗泡透碎米加洗凈切碎的菜葉、嫩草等青飼養。開食后逐漸轉喂配合飼料,常用日糧參考配方(%);碎玉米65、麩皮8、豆餅25、骨粉1.6、食鹽0.4。10日齡內每天飼喂6~7次。

    4、保溫:雛鵝調節體溫能力差,一般出殼后需隨季節氣溫不同,人工保溫3~4周,第1周育雛室溫度最好保持在30℃左右,以后每周降低3℃左右,一直降至18℃左右逐步脫溫。

    5、放牧:雛鵝7日齡后部分絨毛開始翻白,即可逐步開始放牧,開始可將飼喂后的雛鵝放在平坦嫩草地上,每天2次,每次自由活動20~30分鐘;3周齡后可以整天放牧,但為滿足營養需要和促進生長,放牧回舍后仍應酌情補喂精料。

    (二)仔鵝飼養

    1、放牧:30日齡后的仔鵝已有較強的消化能力、抗病力及對外界環境適應,可實行全天放牧飼養。選好牧地是養好仔鵝的關鍵,牧地應有優質牧草和清潔的水源,保證鵝群每天都能吃到豐富青嫩的飼草;每天晚上根據鵝群采食情況酌情補料,防止夜間饑餓。

     2、育肥:仔鵝上市前15~20天必須加強飼養,促其長膘。育肥方法:飼養應以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的玉米、稻谷、大麥等為主;限制仔鵝活動,最好關養在安靜而較暗的圈舍中;供給充分飲水,滿足代謝需要,促進體內脂肪沉積。

    (三)種鵝飼養

    1、后備種鵝:80~120日齡的后備種鵝仍處在生長發育與換羽期,放牧鵝群仍應根據長羽、換羽快慢及健康狀況進行補飼,一般每日補喂精料2~3次;80日齡后為防止種鵝過早產蛋應進行限制飼養,如牧地青草茂盛不可補料,以控制種鵝體重,保持良好的種用體況。

    2、成年種鵝:后備種鵝在產蛋前1個月左右應開始補料,適當提高鵝群體重,使其在短期內及時換上新羽適時開產,補料時除應增加谷實類精料外,還要適當補加砂礫、貝殼等,使母鵝保持良好的產蛋體況。產蛋期間每天每只按體重喂給配合料250~300克,并供給充足的優質青飼料。

    三、肉豬的飼養

    俗話說:“好種出好豬,劣種出劣仔”,飼養商品瘦肉型豬應選養適應當地條件的最優雜種豬,利用雜種優勢來提高養豬生產效益,雜種一般都有生活力強,生長發育快,日增重高,肥育期短,飼料報酬高等優點。在同樣飼養管理條件下,雜種豬比純種豬日增重可提高10%~15%,飼料報酬提高5%~10%。根據肉豬的生長規律,體重30~40千克時骨骼生長最快,50~60千克時進入肌肉生長期,60千克則脂肪迅速沉積。故有小豬長骨,中豬長肉,大豬長膘之說。因此,在生產實踐中必須根據不同的生長階段,采取不同的飼養方式,以提高養肉豬的經濟效益。飼養商品瘦肉型豬必須改變我國勞動人民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傳統養豬法,即“五改”養豬法:改單一飼料為多樣化,喂養商品瘦肉豬時,至少應有5種以上的飼料成分:改熟喂為生喂;改稀料為稠料,飼料形態對肉豬的增重速度和瘦肉率有明顯影響,其優劣順序為顆粒>干粉料>稠料;改先吊后催為先催后吊,即60千克采用自由采食促使肌肉快速增長,體重60千克后采用限量飼喂,控制脂肪沉積;改大豬屠宰為適時屠宰,以改變過去認為養大肥豬有利的錯誤做法。

    (一)小群飼養技術:

    1、組群:飼養商品瘦肉型豬以群飼為好,即可充分利用豬舍面積和設備,提高勞動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又可利用豬群同槽爭食,增進食欲,提高增重效果。組群時應將來源、體重、體質、品種相近的豬分歸一欄,為避免或減少互相嘶咬,最好夜間拼欄,組群大小,一般在固定欄內飼養每群以40~50頭為宜;自由采食情況下,可以50頭為一群;限制飼喂時,每群最好不超過30頭。

    2、調教:肉豬在重新組群或調入新欄時,要及進行調教,以養成固定位置排糞尿、睡覺、進食和飲水的習慣。調教要根據豬的生活習性進行,如睡覺地方多選在高燥暗角處,冬季喜睡墊草或木板上,夏季喜睡陰涼潮濕處;排便一般多在圈角或低濕處,且多在吃食前排糞。調教內容主要有:防止強奪弱食,勤趕霸槽豬,讓弱豬也能得到足夠采食槽位;做到采食、睡覺、排糞三定位。肉豬入圈前應清掃欄舍,睡臥處放上墊草,飼槽里放點飼料,排糞處放點豬糞和潑點水,以利調教成功。

    3、環境:肉豬生長的最適溫度是:體重60千克以前16~22℃;60~90千克14~20℃90千克以上12~16℃,一般舍內相對濕度以50%~75%為宜。試驗表明:溫度過高,豬的食欲不振,采食量減少,增重緩慢,如果通風不良、飲水不足、還會引起中署死亡;溫度過低,則會增加維持體溫所需的熱能消耗,降低飼料利用率。因此,冬季要做好保溫工作,夏季要采取降溫措施。

    (二)規模養豬技術

    1、生產特點:規模養豬是指生產單位或專業戶綜合運用場舍、農業、經營管理、畜牧獸醫等科學技術,達到優質高產的經濟養豬效果,提供大量物美價廉的商品豬肉。規模養豬經營規模擴大,專業化、集約化程度提高,豬群生長肥育迅速,出欄周轉加快,增重耗料下降,欄舍利用率高。我國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但人均資源缺乏,規模養豬應重視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

    2、經營規模:自80年代以來由于養豬相繼發展,養豬規模越來越大,年產肉豬1萬、2萬,商品豬場迅速發展。假定一個年產肥豬1萬頭的養豬場,按每頭出欄重100千克,屠宰率75%計算,則年產豬肉可達75萬千克左右,平均每月可出欄肥豬800頭以上。經營規模在一定時期和范圍內,與自然、經濟、技術、社會等因素有著密切聯系。特別是飼料資源的多少,質量的好壞對經營規模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3、飼料加工:規模養豬單位必須根據生產規模與遠景任務,建設相應規模的飼料加工廠。假設一個年產肥豬1萬頭的養豬場,出欄頭重100千克,每增重1千克需精料3千克,則每頭肥豬共需精料300千克,總計300萬千克。全場要飼養種母豬500頭,每頭年產2胎,成活仔豬20頭,在人工授精條件下,公母比例按1:100計算,需養公豬5頭,每頭種豬每年約需消耗精料0.1萬千克,全年共需51萬千克。所以,全場共需精料350萬千克左右。

    4、科學管理:規模養豬生產中的科學管理,是合理組織生產、提高工效、多出產品、降低成本的中心紐帶。科學管理首先要制定好年度生產計劃,安排好各部門之間的分工負責,協調配合,制定工作定額與崗位責任制。要求做到品種標準化、日糧標準化、飼養科學化。每個生產環節,必須銜接協調。定期公布各組生產進度、完成任務、產值與成本等情況,以便人人心中有數。

    5、防疫制度:規模養豬是豬群高度密集的場所,必須十分重視衛生防疫制度。主要包括:徹底消毒制度(凈化環境,防止病原入侵);定期防疫制度(疫苗種類、防疫時間);定期驅蟲制度(驅蟲藥物、時間);緊急防疫制度(隔離封鎖、病原確診、采取措施)等。貫徹“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做到嚴格檢疫、嚴格消毒、定期免疫。

    四、開展春季畜禽防疫。

    家畜免疫注射是當前預防動物疫病的重要手段。豬、牛、羊口蹄疫疫苗預防注射、免疫劑量和注射方法按說明書的方法要求操作。一般仔豬20~25日齡第一次首免每頭2.0毫升,50~60日齡轉群時再加強免疫一次,每頭3.0毫升;公母豬春、秋二季全面免疫。免疫要求達到100%;雞新城疫、法氏囊、禽流感、馬立克氏、鴨瘟、小鵝瘟等根據免疫程序全面進行免疫接種,根據不同的疫苗,不同的日齡采用不同的接種方法,一般有刺種、滴鼻、點眼、滴鼻飲水、肌肉或皮下等免疫方法。必須按說明書介紹的方法要求操作,免疫率達到100%。有條件的場(戶)建議動物免疫抗體監測,確保高密度、高質量,達到100%免疫效果。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