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混合日糧(TMR)工藝
摘 要:TMR的最大優勢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TMR更適用于大型“散放飼養、自由牛床”的牛場中。TMR的優勢還表現在飼料適口性和奶牛采食量的提高,以及每一口日糧的一致性。TMR的弱點是“大鍋飯”,克服的辦法的是采取《分階段引導飼養法》和補料站。TMR投料程序為先粗后精。TMR應用須知十條,奶牛無傳染性疾病尤應關注。
關鍵詞:TMR 提高勞動生產率 提高消化率和采食量 “大鍋飯” 分階段引導飼養工藝 應用須知
TMR是追求勞動生產率的產物
在世界上一些農業勞力緊缺、社會福利好、農業機械化(設施化)程度高而奶牛養殖單位規模不斷擴大的國家,二十年前在奶牛飼料飼養方面,開始探索試用機械化分發飼料,以減輕勞動強度,吸引就業和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提高業者的生活質量和爭取更多盈利。
第一代的全混合日糧(TMR)發料車,設計成臥式料車廂,廂體內以2~3條縱向絞龍攪拌和推動日糧向發料口行進,第二代的TMR也是臥式的,但在絞龍葉片上加置切割刀片,因此能將日糧較第一代更好地切碎與混合。但由于臥式的廂體截面均呈方型而留有死角殘料,同時一些長料箱由于絞龍的縱軸很長,使用中易造成縱軸變形。第三代TMR車的廂體設計成立桶形,臥式的絞龍沒有了,設計成主軸短而有力的切碎鉆,螺旋形鉆成接近水平工作的切割力(似絞肉機蕊),并且在桶壁設計有可伸縮的“底刀”,使切割的效果提高很多,立圓形的廂體,也避免了殘料死角的存在。第三代TMR是最近五、六年的新生代,由于其切混的效果優于前二代,因此很快得到大面積的推廣使用。
TMR十分適用于規模大的牛場,因為TMR的購置成本較高,只有在替代更多勞力和TMR車總成本小于勞力總成本的情況下才能體現出投入產出比的產出優勢。從現有資料顯示,一臺20m3第三代全自動TMR車,一天兩回發料,能完成5000~6000頭(含后備牛與成乳牛)牛群的飼喂任務。勞動力配置比約為1人:20人(1500頭牛群)。
TMR較適于在舍飼的“散放飼養、自由牛床”模式中應用。因為在這種模式中,奶牛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自由采食日糧。
TMR的飼養效果
TMR車的原意是減輕勞動強度和提高勞動生產率,而在飼養實踐中,TMR工藝同時獲得的主要優點,一是對日糧進行了初步的機械(物理)性消化,節約了奶牛消化飼料所耗用的能量,提高了適口性,加快采食速度和增加采食量;二是避免了奶牛的挑食現象,使奶牛每一口都獲得幾乎相同成份的日糧,對瘤胃內環境的穩定有益。也有人認為借助TMR能使奶牛采食適口性或品質差的次等飼料,但這不是我們工作中應有的取向。
TMR的弱點
TMR工藝的主要不足之處是奶牛吃“大鍋飯”。特別當牛群中奶牛的遺傳水平不一致,差異較大時更是如此。這盡管可以以分群飼養減少飼料的浪費,但免不了一些牛會“多吃多占”。為了滿足一些采食能力差的奶牛能獲得必要的營養需要,因此對每群奶牛的日糧配給量至少要比通常配給量多投入10%。
在遺傳水平很不一致的牛群中應用TMR,還需要配以營養補給站,以滿足每頭奶牛的營養需要。
分群飼養技術
在TMR工藝中,核心技術是要對奶牛進行分群飼養,以求在大生產中盡量做到對奶牛實行區別對待,以期最大限度地合理發揮飼料的效能和奶牛的生產性能。
奶牛的分群技術,其總則是:
1、 按奶牛所處的不同的狀態,可分為泌乳牛、停奶牛、育成牛(指經配種后受孕至其第一次分娩的奶牛)、發育牛(指育成牛與犢牛階段之間的奶牛)和犢牛(又分為哺乳犢牛和斷奶犢牛)等群體;
2、 在停奶牛中,又分為停奶前期和后期(預產期前20~30天)。
3、 泌乳牛是奶牛中比例最高的群體,而這階段奶牛對營養的需求,又比較復雜而多樣,各有所需。分群通過同類牛合并的辦法來實現。泌乳牛大致有五種分群辦法:
?。?) 按不同的泌乳狀態,可分為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三個階段。
?。?) 按不同的繁殖狀態,可分為產后復原期、受孕期、妊娠期和妊娠后期四個階段。
?。?) 按不同的胎次,有一胎、二胎與三胎及以上之分。
(4) 按不同的生產性能,日產奶量分為高、中、低三檔。
按體況,按照不同的泌乳階段,可分別評定體況為一類(符合該階段所要求的體膘狀況)、二類(偏肥或偏瘦)和三類(太肥或太瘦)。
假設按奶牛的胎次來分類集合,這固然能滿足胎次間不同的營養需求,但在面對十幾個不同泌乳狀態、不同繁殖狀態及不同日產性能和不同體況,很難既滿足日糧組分的不同要求,又滿足其對數量的不同要求。又如以日產性能或體況分組集合,同樣存在類似的問題。
但若以泌乳狀態與繁殖狀態來劃分,并將繁殖狀態中的復原期與受孕期歸結為復原受孕期,則可以看到,復原受孕期—妊娠期—妊娠后期與泌乳前期—泌乳中期—泌乳后期之間有比較相近的時間分段,因此各個相對應的階段對日糧組分也有近似的需求。所以采取以泌乳期之異同為主要區分手段分欄(或分牛舍)飼養的生產工藝,對不同欄(階段)的奶牛配合以不同成份、不同濃度的日糧組合,可以符合各階段奶牛對營養和采食量的不同需要。以此劃分的階段,對奶牛繁殖的管理也因同步而十分有利。輔以按日產奶性能和體況的不同,在營養補給站給予調節。這樣既可以做到按奶牛的生理狀態科學配方、合理投料,又有日常管理方便和可操作性強的優點。尤其當牛群遺傳進展漸趨近似和飼養管理規范、牛群體況差異縮小時,以泌乳、繁殖狀態為主來分群,更顯其優勢和方便易行。在有條件時關注一胎牛的小群集合,將使本工藝得到更好的效果。在進行分群分欄飼養中,每欄的牛頭數不宜太多,以30~50頭一群為宜,能使奶牛比較平和均勻地獲得飼料與營養。這樣的工藝,在上海“光明”和福建“長富”及其他一些奶牛的生產實踐中都已取得實效,冠其名曰《分階段飼養法》。
在按階段實行分群之后,又如何進行具體飼養呢?用《引導飼養法》即可收到1+1>2的效果。
在飼養實踐中,若對一些正處在泌乳曲線上升階段(泌乳前期)的牛群,按飼養標準配給或在原實施的日糧基礎上,多付給2~5%的營養分(以配合精料為主),然后監察牛群的生產性能與健康反應。若牛群生產性能有上升反應,則穩定數日后再遞增2~5%和監察反應。三次遞增后,宜作一次減料來測試其慣性效應(增三減一察試)。若生產性能下降,則應恢復增料;若反應平穩,則可延長時日監察,然后再進行增三減一察試。期間只要保持精粗比在6:4以下即可,在特別高產的牛群中,在臨床和實驗室的有效監測下,精粗比在短期內達到6.5:3.5/7:3也是允許的。這樣呈梯度逐步以配合精料引導著奶量逐步上升,我稱之謂“料領著奶走”。這對于牛群保持健康、泌乳高峰日的延后呈現、泌乳前期奶量的增加乃至整個泌乳期奶總產量的遞增是大有裨益的。
當該牛群進入泌乳曲線峰值之后,在飼養工藝技術良好的情況下,會進入泌乳曲線比較平坦的泌乳中期(約為第3~6個泌乳月),在此階段內應該保持日糧的相對穩定,這對于穩產與胎次高產是很重要的。待奶量自然下降后,則與料領著奶走的方法相反,減去2~5%的營養并監察,使之形成“料跟著奶走”的梯度逐步下降。其間,也需要有減二增一的測試,即依次減了二次料后,不妨增一次料以觀后果并決定之后的增減方案。
泌乳后期是泌乳中期的簡單延續,此期主要觀察體膘狀況來決定投料量。
這種“料領著奶走”和“料跟隨著奶走”的方法,我稱之為《引導飼養法》。這種方法,看似不十分精確,但卻是通過連續不斷的現場試驗來決定日糧組合和投料量的增減,達到比較符合實際的、投之有報的效果,既提高了泌乳曲線的峰值,使泌乳曲線在更高的點上開始下降,同時延緩泌乳曲線下降的坡度;這樣能達到既養好牛,又提高胎次奶產量的效果。我們在許多奶牛場的實際使用中,其結果是令人鼓舞的。
小結泌乳牛的《分階段引導飼養法》:將牛只按相近的泌乳階段集群分欄飼養。在泌乳曲線上升階段,料領著奶走,增三減一;在泌乳曲線平坦階段,要保持日糧的穩定;在泌乳曲線下降階段,料跟著奶走,減二增一。
綜上所述,我把分階段與引導飼養的方法,集合成泌乳牛的《分階段引導飼養法》介紹給大家,愿大家在實踐中進一步予以豐盈,以合理的投入去換取大的產出。
TMR的日糧配合與投料
各群(欄)奶牛根據其群體的各項技術參數計算的營養需要配合日糧,這與分道飼喂法并無兩致,均應依據我國國家標準、美國NRC等標準,一些科學試驗的成果和奶牛場自身實踐的總結來決定。只是TMR配給的數量要比分道飼喂增加10%左右而已。
使用TMR車時的進(投)料程序,由于切碎度與切碎時間的長短相關,又因為粗飼料的體積比其他品種的飼料要大而蓬松,所以TMR投(進)料的程序一般為:秸桿類→青貯類→糟粕、青綠、塊根類→籽實餅粕類、添加劑(或混合精料)。
TMR/散養與栓養的發病率比較
TMR/散放飼養與拴系飼養在一些疾病發生率的比較,TMR/散養牛的消化道疾病和產后癱瘓的發病率較拴養牛低些;其他如胎衣不下、肢蹄病的發病率則相反,要高些。總之,拴養/分道飼喂與散養/TMR之間,各有利弊, TMR與分道飼喂對生產水平的影響,不同的試驗結果不盡相同。兩種工藝的對比試驗,由于奶牛的配對量大、飼料質量、技術管理和操作能力的強弱都會影響試驗的可比性和可靠性,較難作出客觀的同質比較。而TMR對于勞動強度之減輕、勞動生產率之提高功能,是不爭的事實。在條件成熟的奶牛場使用TMR工藝,是有其生命力的。
TMR應用須知
這里整理了幾條TMR應用須知,作為一個小結。
1、 TMR比較適用于自由牛床散放飼養模式的大型奶牛場;
2、 TMR比較適用于遺傳潛質比較一致的牛群,牛群應按不同營養需要實施分群飼養(群體頭數不宜過多,以30-50頭一小群為佳);
3TMR按奶牛營養需要的量再增加10%配給,以照顧采食能力差的奶牛也能采食較多的TMR料。在一段時間中頸夾固定牛只采食,是保證所有奶牛有一定采食量的好辦法
4、 TMR料中粗纖維揉切成2-3cm長為度。另可給予一些長纖維秸桿供自由采食;
5、 TMR含水量一般在50%左右,但應以保持良好的適口性和混合狀態為評定尺度,并給予自由飲水的條件;
6、 每回在TMR分發料后,根據氣候等因素對日糧濕度、保鮮狀況和混合態勢的影響,盡可能地延長在槽時間,以適應不同牛只的采食行為。每日飼喂二次,有益于采食均勻和采食量的提高,在飼料容易變質的情況下,可日喂三次。
7、 要經常注意將TMR料推集至奶牛能采食到的范圍內;
8、 對實際配制的TMR的全料與殘料的營養成份要進行經常監控;
9、 在奶牛間遺傳素質差異明顯時,對個體營養需要差異大的奶牛在補料站給予營養補充是合理的;
10、 牛群應該是健康無傳染性疾病的。
一周熱點
- 2022-05-27新起點,新征程!“溫氏牧場”品牌啟航!
- 2022-05-27印度商務部長表示不會立即取消小麥出口禁令
- 2022-05-27中泰期貨:玉米期價短期仍有回調動能
- 2022-05-26第七屆中國獸藥典委員會委員名單公布
- 2022-05-26深化科企融合發展 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中國農科院與中農發集團舉行年中總結會
- 2022-05-26創紀錄!玉米期貨完成史上最大交割,超120萬噸,什么原因?
- 2022-05-26檢出陽性,緊急暫停!海關總署連發9條公告!
- 2022-05-26豆粕期貨出現沖高回落走勢 但回調幅度有限
- 2022-05-25東北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龐玉紅一行蒞臨大北農食品集團交流座談
- 2022-05-25中國海關總署已和巴西簽署進口巴西玉米的質檢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