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底,牡丹江市各地推行綠色食品生產方式的湖泡、池塘面積達到25萬畝,占今年水產養殖總面積的80%。通過打“綠色牌”、走特色路,全市漁業銷售總收入可達2.2億元以上,在普通水產品售價較低的情況下,漁民們通過銷售綠色水產品,人均可增加收入200多元。
據市農委漁業科同志介紹,今年牡丹江市各地大力發展綠色、特色水產養殖業,“綠色養殖”成為漁民們普遍采用的生產方式。
截至目前,鏡泊湖19萬畝水產養殖區域已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湖區出產的鯉魚、鰱魚、紅尾等品種在省內外市場具有較高知名度,與普通水產品相比,綠色水產品的銷售價格相對較高。在抓好重要湖泊養殖區綠色食品認證的同時,各縣(市)水產部門還以鄉鎮為基本單位,積極組織水產養殖戶就近開展“聯片認證”,使全市綠色水產品養殖面積較往年有所提高。由于樹立了良好的綠色品牌形象,今年寧安市、海林市和西安區部分農民養殖的河蟹大批銷往上海、北京等城市,每公斤“綠色河蟹”銷售價要比本地普通河蟹高1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