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蛋雞養殖—雞糞養殖蠅蛆—蠅蛆喂養蛋雞—蠅蛆糞發酵后養殖蚯蚓—蚯蚓養殖泥鰍,凡是到臨沭縣青云鎮宏興生態養殖場參觀過的群眾,都會被這個養殖鏈條深深所吸引,而養殖場的創辦人王宏興更是受益無窮,靠發展生態養殖年收入超過了20萬元,成為四鄰八鄉的名人。在臨沭縣,從事“生態養殖”的農戶還有2000多戶,“生態養殖”已成為現代農業一道亮麗的風景。
臨沭縣是蛋雞、肉雞、生豬、奶牛養殖大縣,傳統的養殖模式雖然具有一定的經濟收入,但養殖產生的大量畜禽糞便也給農村環境造成了污染。按照村容整潔的新農村建設標準,這個縣鼓勵農民開展廢物利用,在發展養殖的同時,探索“豬—沼—果”“雞—沼—菜”等多種生產模式,形成綠色生態產業鏈。農業、科技等部門派出技術員到各鄉鎮開展各類技術講座,進行全程技術跟蹤指導,財政、金融等部門撥出專款對“生態養殖”給予補貼。目前,全縣已建設沼氣池3.8萬個,發展雜果5萬畝,蔬菜2萬畝。
“生態養殖”讓農民償到了“甜頭”,輻射帶動了當地農民的積極性,蛟龍鎮前蛟龍村是個蛋雞養殖專業村,全村100多個養殖戶現在全部建起了沼氣池,燒水做飯用上了干凈衛生的沼氣,還利用沼液種植大棚蔬菜500多畝,戶均年增加收入5000多元。據縣城蔬菜批發商場的張老板介紹:“前蛟龍村用沼液種菜,蔬菜不生害蟲,既節約了購買化肥的資金,還符合綠色環保的要求,很受城里人喜歡。”(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