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價格的高漲讓微利的飼料加工企業陷入困境。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成本上漲的壓力大多由飼料企業埋單。目前,飼料業發展成本要降低,就必須走技術成本之路,做精細化管理。飼料企業通過技術手段,不但可以節約糧食,而且可以降低成本,今后企業不能只考慮原料的價格變化,而是要在技術的精細化管理上有所突破。
技術精細化的突破與生產實際息息相關。何謂生產新技術?只要企業自己沒有掌握的都是,如代謝能的測定、添加劑的有效性等;何謂技術創新?技術組裝就是創新,如在生產中實現飼料配方技術、添加劑應用、養殖模式的綜合平衡;何謂工藝創新?采用某項技術使添加劑功效受益大于工藝成本,它在工藝上就有創新,如吸附技術、薄膜技術等。
飼料企業在人員管理、資本、設備等方面都容易做到精細化,但技術管理精細化不容易做到,其原因在于:一是原料價值不準確,需要做工作研究;二是動物營養需求不精確,飼料標準和實際需求差很多;三是產品目標差異大。
企業不應該根據原料價格變化而確定可用性,應該根據原料的飼用價值確定可用性,特別對非常規飼料原料,在任何情況下都應主動弄清其飼用價值,用于配方。
生產中,飼料企業應該結合國情,充分利用好性價比高的非常規原料,擴大非常規原料的使用比例。再結合企業實際,進行飼養試驗,開展廣泛經驗交流,拓展配方中原料應用范圍。同時,要把握好幾個原則:一是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需要對非常規飼料原料的成分和能量價值進行分析或評定;二是對某些非常規原料,特別是含有抗營養因子或毒物的飼料原料,可通過使用某些添加劑或加工處理,使抗營養因子鈍化或脫毒,改善其適口性和消化率;三是配方設計時要根據營養濃度、營養特性、對特定動物的適口性、有害成分含量等,確定其在日糧中的最大用量,同時考慮加工特性、外觀等因素,平衡重要的限制性氨基酸,并結合實際調整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用量,補充非常規原料的改良性添加劑。
要實現精細化管理,從整個行業宏觀面來看,飼料企業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各種動物營養需要量數據庫必須要準確;二是正確認識與評價飼料原材料,飼用原材料價格的大幅變化給我們的一個警示就是要對原料(常規與非常規)做出一個科學與合理的價值評價;三是加工工藝與營養價值評定體系的建立;四是飼料添加劑使用的準確性必須弄清楚;五是營養監測體系的建立。飼料應用以后,營養物質到底夠不夠、是否合理?現在只是反饋的料肉比,雖然企業的料肉比高,但并不一定科學,可能是因為企業用的原料多一些。所以,應通過對養殖畜禽應用飼料后最終營養物質的滿足或者不滿足情況的測定,根據反饋結果指導營養配方的調整。
另外,當前飼料行業中小企業多,企業難以進行自主創新,但企業缺乏自主研發的意識是關鍵,可以設想,如果將銷售收入的1%作為研發計劃經費將會如何?所以說,企業應該加強自主研發的意識,加強相互間的合作與交流,走自主研發的路子。(中國畜牧獸醫報 作者: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