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在抗結核桿菌等胞內細菌感染天然免疫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最新一期出版的《自然·免疫學》雜志發表了第二軍醫大學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曹雪濤院士課題組與浙江大學醫學院免疫學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研究人員共同合作,開展微小RNA參與機體免疫系統抵御細菌感染的研究論文,介紹了該團隊發現微小RNA-29(miR-29)可通過直接調控免疫型干擾素(Ⅱ型干擾素)的產生而調控機體抵御胞內細菌感染的研究成果。該工作對于抗細菌免疫應答反應機制有了新認識,也為結核感染等細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潛在靶標。
近年來,微小RNA與免疫細胞分化發育與功能調控的研究是免疫學界的前沿熱點課題。目前,對于微小RNA調控Ⅱ型干擾素產生與作用尚未見報道。
曹雪濤與博士生馬烽、徐勝等在該實驗室前期相關系列研究基礎上,通過建立李斯特菌和結核桿菌的胞內菌感染小鼠模型,篩選到了胞內菌感染后在Ⅱ型干擾素分泌型免疫細胞中顯著下調的微小RNA-29,通過體外實驗證實了微小RNA-29可以直接靶向抑制Ⅱ型干擾素的表達。他們利用內源性吸收以阻擋微小RNA與天然靶點結合的“微小RNA海綿”技術,制備了微小RNA-29海綿轉基因小鼠,其內源性miR-29的功能被競爭性地抑制。通過結果證明了微小RNA-29可通過靶向Ⅱ型干擾素產生而調控抗胞內菌感染相關的免疫應答功能,為胞內菌防治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潛在的靶標。同時,“微小RNA海綿”轉基因小鼠制備技術,相對于傳統的微小RNA體內敲除技術更省時、更簡單,將為體內研究某個特定微小RNA的生理病理功能提供有效的研究手段。(記者唐先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