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位于茨城縣茨城市)6日宣布,已研發出可簡單去除污水中有毒元素砷的材料。
長時間飲用含砷水會導致皮膚及神經受損,患癌的可能性也會增大。該機構埃及籍主任研究員謝里夫·艾爾莎夫蒂(音譯)充滿信心地稱,該材料可在發展中國家開發利用水資源時大大降低砷的威脅,有利于確保安全飲用水。
據研發小組介紹,迄今用于去污的沸石等材料由于會吸附砷以外的物質,有著產生大量廢棄物的弊端。
該小組將只吸附砷的化合物滿滿地貼在氧化鋁上無數微孔的表面上,在砷濃度達0.0002%的20毫升飲用水中投入20毫克白色粉末狀該材料,結果發現半天可去除約90%的砷,2天幾乎可以完全去除。據介紹,該材料在吸附砷后會變為藍色,因此很容易確認檢測結果及去除效果。
目前亞洲、南美洲及非洲等地區的大范圍地下水受到了砷污染,僅東南亞就有6000萬人居住在受污染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