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舉全縣之力,推進生豬產業化的發展,不斷為國家級生豬調出大縣增添后勁與活力,深化養豬業對促進農民增收的作用。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用目標責任管理保障大縣建設。
2007年以來,長陽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生豬產業發展,制定了《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創建國家級生豬調出大縣實施方案》,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和由分管農業的副縣長為組長的工作專班,各鄉(鎮)相應成立了生豬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并層層簽訂目標管理責任狀,定目標、定進度、定人員、定職責、定獎懲。為全縣生豬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二是轉變生產方式,用規模養殖帶動大縣建設。
結合長陽實際,積極引導發展適度規模生豬養殖,努力改變傳統的千家萬戶散養和粗放經營的養殖方式,提高生豬養殖的標準化規?;?。目前,全縣年出欄5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戶)已達4223個,納入國家投資建設的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28個,初步建成2個萬頭豬場。
三是改良生豬品種,用質量促進大縣建設。
堅持,自繁自養,引導養殖場戶積極引進更新母豬繁殖群體和種公豬。目前,全縣發展能繁母豬4.08萬頭,其中90%為優質二元母豬,全縣杜洛克、長白等良種公豬達240多頭,完全能滿足全縣優質三元肉豬生產需求。
四是推廣實用技術,用科技引領大縣建設。
充分發揮覆蓋全縣千家萬戶的畜牧獸醫技術服務網絡作用,組織400余名村級獸醫為生豬養殖場戶提供及時有效的技術服務;實行縣、鄉(鎮)畜牧獸專業技術人員聯系規模養殖場(小區)制度,實施畜牧科技示范戶工程,每1名畜牧技術指導員掛聯2—3個規模養殖場(小區)或10個示范戶及時解決生產中的技術問題。同時,根據養殖場(戶)需求,開展科學養豬技術培訓,使每個養殖場(戶)都有一名科技明白人,不斷提高養殖場(戶)技術水平。
五是發展產業化經營,用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拉動大縣建設。
按照“政府引導、企業運作、帶動農戶、滾動發展”的思路,培育一批效益好、示范帶動能力強的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全縣養殖專業合作社88家,其中生豬專業合作經濟組織63家,實現了資源、技術、信息、管理共享,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養殖水平,增加了養殖效益。
六是堅持依法興牧,用安全保障大縣建設。
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門保質量”的要求,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實施“免、檢、驅、治、改、監”綜合防治措施。認真組織實施以生豬基礎免疫和重大動物疫病日常防控,確保全縣無重大動物疫病發生。同時,以獸藥經營GSP認證和“瘦肉精”專項整治為重點,全面加強獸醫、飼料及其添加劑等畜牧業生產投入品市場監管,嚴格管理規模養豬場(戶)的生產環節,同時,加強動物及其產品的檢疫檢驗,確保生豬生產和供應安全。
七是落實惠農政策,用政策推動大縣建設。
近年來,通過扎實落實能繁母豬補貼、政策性保險、貸款貼息、標準化規模養豬場(小區)建設等產業發展政策,每年為生豬產業發展注入發展資金1500萬元以上。有力地推動了全縣生豬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2012年,長陽將進一步加強領導、完善措施、加快發展,確保全縣生豬出欄70萬頭以上,確保實現國家級生豬調出大縣發展目標,為長陽生豬產業的快速發展注入新活力,創建無終點,發展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