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至19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丹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鴨綠江漁業高層論壇”在遼寧丹東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霽霖、國家大宗淡水魚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戈賢平以及來自國內有關水產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為鴨綠江漁業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并到鴨綠江面淡水魚類網箱養殖基地開展科技服務。
鴨綠江流域淡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漁業發展資源優勢明顯。近年來,鴨綠江漁業發展迅速,大水面網箱養殖的規模和技術達到較高水平,成為沿江地區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漁民致富的主要產業。論壇上,與會專家圍繞我國大宗淡水魚類網箱養殖、冷水性魚類網箱養殖、鴨綠江土著優質魚類開發以及鴨綠江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展開學術研討,展示了我國大宗淡水魚類產業發展前沿技術水平,交流了國內淡水魚類網箱養殖的先進經驗,探討了鴨綠江淡水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和進一步開發利用的關鍵技術環節,為鴨綠江淡水漁業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論壇期間,以雷霽霖院士為首的專家團還專門到位于丹東寬甸縣鴨綠江面的丹東英波鴨綠江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的網箱養殖基地開展技術咨詢服務,為寬甸縣淡水魚類網箱養殖產業現場把脈。寬甸縣作為遼寧省第一淡水資源大縣,淡水魚類網箱養殖面積達60萬平方米,漁業經濟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60%以上,成為縣域經濟和農業產業的支柱產業。“十二五”期間,寬甸縣依托良好的資源優勢和產業技術,將淡水漁業確定為全縣農業主導產業,努力打造百億元水產產業集群。專家組為相關龍頭企業的養殖品種更新調整、產業鏈延伸、品牌創建等發展關鍵環節以及網箱養殖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具體意見,深受企業和當地漁業主管部門歡迎。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顯良在論壇致辭中表示,當前,我國漁業發展已經到了必須更加依靠科技進步實現持續較快發展的歷史新階段。為貫徹落實今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和全國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部署,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開展了以“科技支撐產業,助力增收增效”為主題的漁業科技促進年活動,面向產業發展和生產一線,充分利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等平臺,強化院地、院企科技合作。舉辦“鴨綠江漁業高層論壇”是貫徹落實全國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部署,支撐漁業產業發展的具體舉措,旨在進一步強化與遼寧省、丹東市漁業科技合作,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更好地為地方現代漁業發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撐。
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丹東市人民政府、寬甸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負責人出席論壇并致辭。論壇由國家大宗淡水魚類產業技術體系承辦,遼寧省淡水水產科學研究院、國家大宗淡水魚類產業技術體系沈陽綜合試驗站、寬甸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