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奶業協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奶業大會暨第十屆中國國際奶業展覽會于6月16日~18日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行。針對當前我國奶業發展的形勢,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強調依靠科技進步,轉變奶業發展方式。
高鴻賓指出,在2008年嬰幼兒奶粉事件后,我國奶業經過三年整頓和振興,逐步擺脫了嬰幼兒奶粉事件的嚴重影響,產業素質不斷提升。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快推進,良種覆蓋率穩步提高,單產水平有所上升,生鮮乳質量監管得到強化,現代奶業格局初步形成,我國奶業發展已站在新的起點上。
2011年全國奶牛存欄1440萬頭,奶類產量3810萬噸,分別比2008年增長17%和0.8%。全國100頭以上奶牛規模養殖比重達到33%,比2008年提高13.5個百分點。全國主要乳品企業共有自建牧場300多家,其中一半以上是2008年以后新建的。2011年全國奶農贏利面達到80%,比2008年提高20個百分點,是近年來效益最好的一年。2011年全國共有716家乳制品加工企業,比2008年減少近一半,加工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全國乳制品總產量2387萬噸,比2008年增長32%。全國現有1.3萬個奶站,比2008年減少6890個,減幅達34%。全部持證經營,納入監管。全國近8000輛生鮮乳運輸車也全部持證運輸,規范運營。與2008年以前相比,奶站的設施設備、衛生條件、檢測手段等明顯改善,經營管理水平大幅提高。農業部門連續4年實施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計劃。截至2011年底,累計抽檢生鮮乳樣品5.6萬批次,三聚氰胺檢測值全部符合國家管理限量值規定,未檢出皮革水解蛋白、堿類物質等違禁添加物,全國生鮮乳質量安全水平比2008年以前有了大幅提高。國家先后實施了奶牛良種補貼、標準化規模養殖、生產性能測定、擠奶機械購置補貼、政策性保險等政策,扶持資金從2008年不到5億元增加到目前的8億元。特別是國家對奶牛優質牧草的扶持政策取得歷史性突破,從2012年開始,國家啟動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中央財政每年安排5.25億元,建設50萬畝高產優質苜蓿基地,促進草畜配套,從根本上提高生鮮乳質量。
當前奶業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特別是一些深層次矛盾沒有根本解決,突出表現為科技水平較低,對奶業發展支撐能力不強。從未來發展看,解決奶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要保障乳品供給、提高乳品質量安全水平、促進奶農增收、增強產業競爭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都必須通過科技創新不斷提高奶業科技貢獻率,加快奶業發展方式轉變。
高鴻賓提出了加強奶業科技創新的重點任務:一是大力推進奶牛遺傳改良,提升奶業綜合生產能力;二是加快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促進生產方式轉變;三是強化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保證居民喝上“放心奶”;四是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從根本上提升乳品質量;五是建立健全奶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使協會成為行業科技創新的橋梁。
第三屆奶業大會還舉辦了高峰論壇以及奶牛育種、奶牛飼料與飼養、奶牛營養與保健、乳品加工與營銷、現代化牧場建設、中荷奶業技術交流、國家現代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參展商新技術新產品交流等12個研討專場,來自國內外的知名專家作了68個專題報告。研討專場為業內管理、技術人員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學習交流機會。
大會同期舉辦了第十屆中國國際奶業展覽會。本屆展會面積約25000平方米,參展單位230家,分別來自中國(包括香港、臺灣)、法國、荷蘭、美國、德國、西班牙、英國、瑞典、奧地利、澳大利亞、加拿大、丹麥、以色列、意大利、愛爾蘭、日本、韓國、挪威、俄羅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展覽涵蓋奶牛養殖、環境保護、牧草飼料、動物保健品、乳品加工、包裝材料、檢驗檢測、奶業機械等奶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展會的舉辦為國內外奶業企業間的交流、合作與貿易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展覽會期間,為恢復和樹立市場消費信心,展示和宣傳優質乳制品,增強全民飲奶意識,促進牛奶消費和開拓乳品市場,中國奶業協會聯合蒙牛、完達山、三元、花花牛等4家知名乳品企業開展了乳制品市場促銷活動,活動內容包括乳制品科普宣傳、優質乳制品展銷品嘗等。乳制品促銷活動的開展對提升乳制品企業形象和知名度、促進牛奶消費、推動民族奶業的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
來自全國各奶業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行業協會、奶牛養殖場(戶)、奶站、乳品加工企業、奶業機械設備企業、教學科研單位等2000余人參加了奶業大會和展覽會。此外,還有印度、尼泊爾等國外業內人士組團及駐華使館官員前來參觀、洽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