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全省淡水漁業生產科技進步,加速推進漁業經濟發展,整合提升我省淡水水產資源,今年,省淡水水產科學研究院在原有科研基地的基礎上,與遼寧省鹽堿地利用研究所合作,高標準、高質量新建了淡水漁業科技示范基地160畝,成為輻射全省的第十塊基地。基地建成后即開展了多項卓有成效的科研工作。其中承擔的農業部“稻、漁耦合養殖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開展了稻田養殖河蟹營養飼料試驗,泥鰍養殖試驗,泥鰍與河蟹混養試驗以及稻田土質水質生物理化指標監測等各項研究。項目的實施,將為創建稻漁種養新模式,實現糧食安全、水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民增收,為加速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保證農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7月17日,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楊寶瑞趕赴現場檢查指導各項目開展情況,他在現場查看并聽取科研人員匯報后指出:省淡水院十大漁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形成了遼西、遼中和遼東稻漁種養殖、池塘養殖和網箱養殖的總體科研示范輻射格局,為全省漁業科技示范布局奠定了總體框架,為淡水漁業經濟發展奠定了智力基礎,為引領漁民致富指明了前進方向。
遼寧省海漁廳在“拉氏魚歲人工繁養殖研究”項目中,開展了拉氏魚歲人工繁殖孵化試驗,2.8畝池塘放養水花26.9萬尾,經36天培育,獲得平均全長4.5厘米苗種20.6尾。土著魚類拉氏魚歲的人工繁養殖成功,為我省淡水養殖增添了一個優良新品種;在“卡拉白引種及人工繁養殖研究”項目中,引進平均體重110.4克親魚2853尾,開展了人工繁殖孵化試驗,獲得夏花約20萬尾。該魚屬于鯉形目雅羅魚科卡拉白屬,適宜鹽堿地養殖,填補了我省鹽堿地養殖品種空白;在自選項目“鴨綠江野鯉人工繁養殖技術研究”中,開展了野鯉選育和人工繁殖孵化試驗,建立了20組親魚家系,開展了人工繁殖子一代生長性狀等對比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