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魾,俗稱面瓜魚,國內僅分布在瀾滄江、怒江和紅河水系,其體型巨大,最大個體可達50公斤以上。肌肉顏色為天然的黃色或桔紅色,因此得名為面瓜魚。其肉質風味獨特,深受普洱、版納、保山和河口等地百姓和旅游者的喜愛,常作為宴請或接待親朋好友的佳肴,清湯、黃燜、腌制等各種做法都有。
面瓜魚是一種國際分布的魚類品種。它的產卵場主要在中國境內,但隨著人類活動對江河干擾因素的增加,種群數量和產卵場被破壞較為嚴重。早在2000年,為了保護和利用好云南的魚類種質資源,云南省漁業科學研究院就在省科技廳的支持下,開始了巨魾的人工馴養和繁殖研究工作。
到了2010年,省漁科院副研究員薛晨江帶領科研團隊,經過潛心觀察研究、刻苦攻關,于今年年初首次突破面瓜魚的人工繁殖技術。經過人工催產受精獲得卵約3萬枚,其中成功受精的卵子有數百枚,最終培育出面瓜魚魚苗4尾。這是世界上首次人工繁殖成功的面瓜魚。
在此基礎上,科研人員總結經驗,基本掌握了巨魾人工繁殖的關鍵技術,今年又先后人工繁殖4批巨魾都獲得成功,培育出了5000多尾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