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飼料原料目錄》下月執行
據了解,《飼料添加劑目錄》于2008年由農業部以“1126號”公告發布,涵蓋了13類、260余個添加劑品種和24個保護期內的飼料添加劑新品種。2010年,農業部曾對新版添加劑目錄作了公開意見征集。但一名飼料行業人士稱,目前只看到征求意見稿,并沒有見到正式出臺的文件,所以不知道新版的目錄里有沒有中草藥。
12月6日,農業部畜牧業司飼料處的工作人員向筆者證實,天然中草藥確實沒有列入到農業部飼料添加劑目錄里,但是農業部新出臺的原料目錄,有些中草藥的成分列入其中。
工作人員所說的飼料原料正是農業部“第1773號”公告。公告稱,“為規范飼料原料生產、經營和使用,提高飼料產品質量,保障養殖動物產品質量安全,根據《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的規定,我部制定了《飼料原料目錄》,現予發布,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這份長達幾十頁的目錄其中不少提到中草藥的成分,并且對飼料原料有具體的界定:是指來源于動物、植物、微生物或者礦物質,用于加工制作飼料但不屬于飼料添加劑的飼用物質(含載體和稀釋劑)。
上述工作人員說:“這個目錄里像當歸、黃芪等中藥成分都有,對于已經作好的中草藥成品,可以以飼料添加劑來申報,只要這個添加劑的成分在原料目錄里有,就可以按農業部“611號”公告的相關規定進行申報。”該工作人員還具體介紹了申報的流程和方法。
“611號”公告為“進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登記材料”等內容,為新的飼料添加劑提供申報指南。
抗生素一半用于畜牧養殖業
不少專家提到,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會大大提高抗生素殘留,對食品和人們健康構成威脅。
關于抗生素的相關標準,農業部2003年發布了《綠色食品-禽肉NY/T753-2003》以及2005年發布了《無公害食品-禽肉及禽副產品NY5034-2005》,其中規定土霉素、金霉素、磺胺類以及環丙沙星每公斤的含量均應少于0.10毫克,克球酚少于每公斤0.05毫克。而且,目前國內允許可以給家禽使用的抗生素數目有限,大概有十幾種。
但據此前社科院中醫藥事業國情調研組的調研,我國養殖業特別是中小養殖戶中,抗生素濫用,不僅大量使用具有嚴重毒副作用的已被淘汰的抗生素,就連人類還在試用的某些新抗生素也已用于動物,甚至長期低劑量添加抗生素以促進動物“健康”生長。
筆者調查了解到,由于家畜養殖向規模化集約化轉變,抗生素在養殖業里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經濟利益鏈條,一方面養殖戶對抗生素有需求,另一方面企業專門靠賣藥賺錢,由此延伸出了一條龍式的服務,即便有相關規定,但是這依然無法阻止養殖場(戶)抗生素泛濫的局面。
中國是抗生素生產大國,也是使用大國。有報道指出,我國的抗生素一半用于臨床,一半用于畜牧養殖業。中國年產抗生素原料大約21萬噸,出口3萬噸,其余自用,一半用于動物,人均年消費量138克左右,而美國僅人均年消費13克。
抗生素濫用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國內學界的關注,中國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飼料營養研究室主任卜柱表示,“我們現在的研究也在考慮抗生素的替代品用于家禽養殖,比如微生態制劑、抑生素以及中草藥。”
中草藥可解決抗生素殘留問題
多年來,為克服現代化學合成飼料添加劑與抗生素藥物的濫用,我國一些專家與養殖企業一直在探索運用中草藥解決抗生素污染問題。北京飼料工業協會會長謝仲權從1996年開始關注飼料工業中的抗生素問題,并通過天然物中草藥飼料添加劑解決養殖出現的疾病問題。
謝仲權表示,抗生素在動物體內無法得到有效降解,形成抗生素殘留問題,而且抗生素會破壞動物的生理過程和體內的酶,影響肉的風味;天然物則不會殘留,它在動物體內循環轉換,會全面切斷細菌的生活條件,且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還可以促進肌肉生長,還可調控肉的品質。
但讓謝仲權感到遺憾的是,天然中草藥并沒有列入農業部飼料添加劑目錄里,這使得推廣中草藥添加劑缺乏政策支持,“因為沒有國家政策的支持,而且凡是藥的研究和生產都需要經過復雜的藥政審批,我們的研究也是打擦邊球,不敢說這些中草藥抗菌,只是說提高免疫功能。”
謝仲權還特意提到說,中草藥的名字要特別斟酌和講究,“最好不要寫中草藥,因為飼料里不能用藥,用了會有人告你,我們只能說是藥食同源性物質,名字要非常準確,不然會惹麻煩。”
謝仲權說,目前天然中草藥添加劑在各省份都有試用,但最多的省份也只有5%的份額。“很多養殖戶都意識到抗生素的問題,他們自己不吃自己養出來的豬,如果他們知道有替代品,而政策方面又有支持,我們的研究完全可以為解決抗生素問題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