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承擔的省科技攻關項目“大鱗鲃人工繁殖技術研究”通過了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鑒定委員會專家一致認為,該成果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鹽堿水域新增了一個養殖魚類優良品種,對改善鹽堿水域生態環境,提高當地農民收入和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大鱗鲃是黑龍江水產研究所2003年從烏茲別克斯坦引進的,該魚耐鹽堿性高,生長速度較快,且肉質鮮美,體長可達一米以上,是歐亞鹽堿水域重要的大型經濟魚類。經過近10年的刻苦攻關,完成了野生大鱗鲃的引進、馴化,成功實現了大鱗鲃的培育、馴養和全人工繁殖,制定了大苗種繁殖和養殖的操作技術規程,為我國開發了一個耐鹽堿魚類增養殖重要品種。項目實施3年間,在省內外的10多個漁場得到推廣,魚苗達到120萬尾以上,面積2萬畝以上,推廣苗種實現產值3000萬元。(閆志金 , 彭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