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青海大學“基于線粒體功能結構研究不同海拔梯度牦牛適應性低氧耐受的機制”項目通過專家組驗收,結果表明,青海省在牦牛心肌骨骼肌線粒體功能結構低氧適應性研究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特有的家畜遺傳資源對高海拔低氧環境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和耐受性。青海大學科技人員通過組織學、組織化學、酶聯免疫分析和透射電鏡技術對青海不同海拔梯度牦牛進行了比較研究,探討了不同海拔梯度牦牛低氧適應的心肌、骨骼肌組織學特點、線粒體形態學特點和線粒體標志酶酶學的特點。
研究結果顯示:隨著海拔梯度的升高,牦牛心肌、骨骼肌線粒體標志酶琥―珀酸脫氫酶(SDH)及ATP的表達量增加,而線粒體呼吸鏈細胞色素氧化酶(CCO)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對不同海拔梯度不敏感。隨海拔高度增加,牦牛心肌、骨骼肌肌纖維直徑變細,表面積密度增大;心肌、骨骼肌膠原纖維含量隨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同時,隨著海拔升高,牦牛心肌、骨骼肌線粒體體積增大,面數密度亦顯著增加。該研究成果為牦??鼓嫘院瓦m應性遺傳選育提供了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