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動態 » 正文

非洲豬瘟常態下之乳仔豬料配方策略

  作者: 來源: 日期:2019-09-26  

一、非洲豬瘟常態化及“金豬”時代的到來

自去年8月份我國確診第1例非洲豬瘟病以來,非洲豬瘟在全國大部分地方肆虐,給養豬業帶來巨大的損失。由于該病目前尚無有效的疫苗免疫和治療手段,而且對于其傳播途徑尚未清楚掌握。在全群捕殺以及區域封鎖失效后,該病必定會或已經成為諸如口蹄疫等病一樣的豬場長期控制的疾病之一,防控的重點開始轉移到以場為中心的生物安全措施上。

非洲豬瘟常態化無疑使養豬業的綜合成活率會大幅下降(估計會在70%以下),養殖風險加大了。然而由于非洲豬瘟的各種影響,使我國豬(包括母豬)存欄量大幅下降,供求關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豬肉價格勢必會大幅上漲,使得每頭活豬的利潤大幅提高(估計會超過1000元!),隨之仔豬價格也會暴漲(目前已經達到或接近600元/頭,將來可能會到800元以上)。可以預見,我國將進入“金豬”時代。

二、“金豬時代”養豬的目標

在非洲豬瘟背景下的金豬時代,養豬的高利潤是建立在活豬的基礎之上的,因此提高豬只健康水平,增強抵抗力,提高成活率是第一位的。另外由于非洲豬瘟光臨豬場的不確定性,盡早出欄,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風險,因此使存欄豬快速生長,盡快達到上市體重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仔豬價格的上漲,仔豬所占養豬成本上升;乳仔豬免疫力比較弱,是影響養豬成活率最重要的階段;另外乳仔豬生長潛力比較大,可以為后期生長和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這種背景下,乳仔豬飼料要有根本改變,開發保健促生長型飼料是大勢所趨。

三、新背景下的乳仔豬配方策略

1. 重視仔豬腸道的發育和保健

腸道是消化、吸收及免疫的重要器官,對豬的生長和健康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而且有研究表明非洲豬瘟以消化道感染為主。因此在配方系統中應予以高度重視。

1.1 為腸道發育提供營養

為腸道提供充足的營養是促進腸道發育的基礎。研究表明谷氨酰胺是腸絨毛上皮細胞優先的能量來源及DNA合成的重要基質,對腸道發育和損傷之后的修復具有重要作用。小麥水解蛋白含有豐富的以肽形式存在的谷氨酰胺,是Gln最經濟有效的來源。建議乳仔豬日糧Gln(X)的水平為3.9-4.1%。短鏈脂肪酸特別是丁酸,也被認為對腸道的發育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短鏈脂肪酸在消化道前段的快速吸收性,除了足夠添加量以外(目前市場產品的推薦劑量明顯偏低),應確保添加的丁酸(制劑)能到達腸道,并在腸道被吸收利用。研究表明蘇氨酸、核(甘)酸對腸道的發育具有重要重要,應適當提高蘇氨酸在氨基酸平衡系統中的比例,并考慮添加富含核酸(如酵母水解物)的產品。

1.2給腸道提供足夠的鍛煉

使用高可消化原料雖然可以減少仔豬腸道消化的壓力,但腸道本身因飼糧的高可消化性而得不到充分的“鍛煉”,使得腸道發育滯后,不能滿足后期較高采食量和較低日糧消化率的要求。纖維特別是不溶性纖維可以增加胃腸蠕動,促進腸道的發育。研究表明日糧增加不溶性纖維水平,可以增加仔豬腸道的長度和重量,提高腸絨毛的高度和密度,增加V/C比值,增強仔豬腸道的消化、吸收和屏障功能,這無疑對乳仔豬階段以及后期豬的生長和健康是非常有益的??紤]纖維的供給,筆者建議仔豬教槽料和保育料的粗纖維水平分別應提高到2.5%和3.5%以上。另外在纖維原料的選擇上,避免使用可溶性纖維,因為眾多的研究發現可溶性纖維由于其高粘性不利于腸道的發育。

1.3減少日糧過敏源,避免腸道損傷

大豆抗原引起的過敏反應,對腸道具有極大的損傷作用,被認為是大腸桿菌引起仔豬腹瀉的根源。因此在考慮為腸道發育提供必要的營養基質之外,在日糧配方中應減少對腸道發育不友好的成分如大豆抗原(如大豆球蛋白和β-伴球蛋白)含量。 大豆蛋白中含有豐富的大豆抗原(占蛋白80%),因此應盡量減少使用比例,或考慮低大豆抗原的酶解大豆蛋白或深度發酵豆粕。

1.4 幫助建立平衡穩定的腸道腸道微生物區系

仔豬平衡且穩定的腸道微生物區系對于仔豬的消化和健康有重要的意義。添加益生素活菌制劑是通常可以想到的辦法,但在仔豬腸道微生物區系尚未成熟時,添加活的非共生微生物可能需要謹慎,否則會干擾自身微生物區系的建立,起了反作用。相比而言,添加寡糖(如MOS、FOS等)或具有益生元作用的可發酵纖維,為腸道自身微生物提供可發酵的基質促進有益菌的增殖,可能更加有益。另外增加日糧纖維還可以避免腸道微生物以腸道粘液為營養破壞腸道的粘液層。避免使用廣譜性的抗生素或其他抗菌成分(如藥理劑量氧化鋅、硫酸銅等),對于維持腸道菌群的多樣性是有益的。

2.提供充足的可消化營養,滿足仔豬快速生長的需要

仔豬代謝旺盛,相對生長潛力極大,因此應該充分滿足仔豬營養供給。

2.1 適度提高仔豬采食量

仔豬營養的獲取,是建立在采食量的基礎上的。采食量方面除了考慮仔豬本身消化吸收機能(即腸道的功能)外,重點應考慮原料的口感及可消化性。魚肽類產品以及酵母類產品不僅具有高可消化性,而且含有豐富的誘食肽及呈味物質(如UMAMI成分)對于改善飼料的適口性,提高采食量非常有益;發酵所產生的風味,也對提高采食有一定的幫助。但是,過度使用誘食劑“強迫性”增加采食量,反而不利于腸道健康。

2.2 提高飼料可消化養分的含量

提高可消化養分不僅可以促進仔豬的生長,同上可以滿足免疫營養的需要。另外不少飼料企業在防控非洲豬瘟上采取了提高調質溫度、延長調質時間等飼料加工措施,這無疑會導致營養及活性物質的損失,提高飼料養分含量也是一種彌補。設計飼料配方時應以可消化營養作為參數,并適度提高營養參數(能量、可消化蛋白/氨基酸、鈣磷、微礦、維生素等)的設計值。在原料選擇方面,一方面選擇消化利用率較高的原料(包括使用有機微量元素),另一方面考慮對某些原料進行預處理,以降低抗營養因子的含量,或直接進行預消化(酶解和/或發酵)提高養分消化利用率,如使用部分膨化玉米、膨化大豆,酶解發酵豆粕、乳化脂肪等。對原料進行熱處理,還可以降低非洲豬瘟病毒污染的風險(因為該病毒對溫度比較敏感)。

2.3 減少飼料原料本身對消化的不利影響

這方面除了消除原料抗營養因子外,應特別重視原料及飼料的酸結合力。乳仔豬通常胃酸分泌不足,不僅影響蛋白質在胃內的初步消化,而且會影響小腸內消化酶的分泌,因此在日糧配制時應考慮其酸結合力,建議將酸結合力(ABC值)作為日糧配方的重要參數。建議教槽料的ABC4低于350,保育料的ABC4值低于600。在考慮飼料酸結合力方面,應綜合考慮各種原料的酸結合力貢獻。除了在配方中使用酸結合力較低的鈣源(如甲酸鈣、磷酸二氫鈣)外,應重視蛋白原料的酸結合力(蛋白原料的酸結合力雖然低于鈣源,但添加量比較大,總體貢獻大)。蛋白原料的酶解和發酵可以大幅降低其系酸力,如深度酶解發酵的豆粕的酸結合力可以降低到300以內。飼料中氧化鋅也是影響酸結合力的重要因素,盡管國家對氧化鋅的使用量的規定比較寬松,但考慮其對酸結合力的影響,建議使用高效氧化鋅,以降低氧化鋅的水平。

3.選擇使用清潔安全的原料

盡管對飼料傳播非洲豬瘟的可能性存在爭議,但出于安全考慮,在非洲豬瘟常態下,應盡可能清潔安全的原料。

3.1 避免使用豬源性飼料原料

檢測結果已經顯示血漿蛋白等ASFv核酸陽性比例比較高,盡管官方否認其致病性,但豬源性原料無疑具有攜帶病原的最大風險。為降低風險,建議在飼料中避免使用來源于豬的原料如豬血漿蛋白、血球蛋白、腸膜蛋白、肉骨粉等以及可能被豬排泄物直接或間接污染的其他飼料原料(如來源于疫區的玉米)。

3.2 飼料中添加酸化劑

多種病毒(如口蹄疫病毒FMDV、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非洲豬瘟病毒ASFV)抵抗酸的能力很弱。飼料中添加合適的酸化劑可以對飼料起到一定的凈化作用。酸化劑的選擇建議:(1)選擇小分子的有機酸(如甲酸、乙酸);(2)建議選擇緩沖酸(酸+酸的銨鹽組成的緩沖酸);(3)選擇液體形式的酸(可氣化,使酸分子與物料中可能攜帶的病毒充分接觸)。另外非洲豬瘟病毒屬有囊膜病毒,某些酸(如月桂酸)可能對破壞病毒的囊膜有幫助。

3.3 控制原料霉菌毒素污染

霉菌毒素會損傷免疫系統,導致機體的免疫機能下降,增加豬只對包括非洲豬瘟病毒等病原的易感性。因此應避免使用霉菌毒素污染的飼料原料,控制飼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必要時可以考慮長期添加相關的霉菌毒素吸附劑或處理劑。

4 適當減少使用抗生素以及高鋅等抑制生長的添加劑

在非洲豬瘟成為常態的背景下,養殖場普遍加強了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這些措施也許不能真正徹底消滅非洲豬瘟,但很多疾病病原可能會“躺著中槍”,被“順便”消滅掉。導致除非洲豬瘟外,其他病原的感染壓力大幅下降。因此在這種低感染壓力下,有機酸、植物精油或提取物等抗生素潛在替代產品可能具有更佳的應用效果和更高的使用價值;另一方面適當降低抗生素和氧化鋅的添加水平,也不至于增加仔豬病原性腹瀉及其他疾病,從而減少抗生素及高鋅對仔豬及后期生長的抑制作用。

總之,在非洲豬瘟常態化背景下,單純追求階段性采食量和增重,同時使用高鋅、大量抗生素控制腹瀉的傳統乳仔豬飼料,已經不適合當前的形勢。調整乳仔豬飼料的產品策略,及時推出“保健飼料”,以保證乳仔豬健康為首要目標,保持合理的早期增重,改善腸道發育和消化道防御屏障,提高全程的生長速度,是更合理的解決方案。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