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感官與風味研究實驗室 高品質豬肉大揭秘

1、豬肉消費世界第一
圖1 資料來源:中企顧問網,2021
中國人食用豬肉的歷史很悠久。如今,豬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主要動物蛋白來源,因其價格相對親民,在日常肉類消費量約占到動物蛋白的60%以上。
豬肉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
圖2 資料來源:美國農業部
同時,我國已連續多年成為世界第一豬肉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占比近50%左右,從上圖2可以看到,中國、歐盟、美國是豬肉的主要消費地區,消費量占比超過70%。
2、衡量豬肉品質的常用指標
隨著豬肉產量以及需求量的不斷上升,人們對豬肉的要求不僅僅表現為數量上的增多,更重要的是品質上的提高,即營養豐富、感官性狀和口味好的安全優質豬肉。衡量豬肉品質科學指標告訴你,怎么選豬肉。
1、肉色5分評定法
肉色是豬肉幾大指標中最直覺最先導的感受印象。肌肉顏色深淺和色調取決于肌肉色素含量,肌肉色素主要由肌紅蛋白和血紅蛋白以及色素組成。目前國內通用的評分方法,見下表1。
表1 五分評定法(國內通用)
2、PSE&DFD肉色分別
PSE(左圖)肉指的是肉色灰白、肉質松軟及有滲出物,鎖水能力下降,滲出液帶走營養物質且口感差,沒有嚼勁;往往在肉的表面及臺子上可見到水漬溢出。
DFD(右圖)肉指的是肌肉干燥、質地粗硬以及色澤深暗。肉質發干發暗,易變質,口味差。
3、肌肉成色原理
豬屠宰后,剛切開肌肉切面的肌紅蛋白尚未與氧結合,故呈暗紅色;與空氣中的氧接觸后,肌紅蛋白很快成為氧合肌紅蛋白,使肉呈現鮮紅色。但隨著時間的延長,肌紅蛋白中的Fe2+會轉化成Fe3+,即肌紅蛋白轉化成高鐵肌紅蛋白,肉色即變成暗褐色。在一般情況下,用肉眼觀察到肉色變為暗褐色時,已經有60%以上的肌紅蛋白轉化成了高鐵肌紅蛋白。
4、PH值對肉色的影響
PH直接影響肉的顏色、嫩度、烹煮損失和肉的保藏期。正常活豬肌肉是紅色的,pH≈7;屠宰后24h,最終pH達到5.4-6.0,pH<5.4,通常認為是PSE肉。
5、系水力(滴水損失)
在只受重力作用條件下,肌肉蛋白質系統在測定時的液體損失量稱為滴水損失。
系水力高,肉表現為多汁、鮮嫩、表面干爽;系水力低則表面水分滲出、貯存過程中滴水損失大,表現為指壓不回彈的豬肉。
6、大理石花紋(肌內脂肪)
大理石紋的多少與肉的多汁性和風味嫩度有密切關系,是豬肉質地的重要指標。出于對豬肉口感和對消費者健康的考慮,一般認為,肌內脂肪含量在2%-3%較為理想。
7、嫩度
嫩度是豬肉口感的首要物理指標,是豬肉質地和蛋白質結構特性的反映。屠宰加工工藝水平對嫩度有顯著影響。
8、風味
風味是肉質中最實用的性狀。肉中的糖、氨基酸、無機鹽、肽、乳酸、磷酸、肌酸能作用于人類味覺感受器產生鮮酸苦咸等綜合滋味。肉在加熱烹調時邁拉德反應(Maillard)產生的揮發性芳香物質能作用于人類嗅覺感受器產生香味感受。
3、影響豬肉品質的礦物元素
影響豬肉品質因素很多,包括動物品種、飼養環境等,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一聊,豬肉的肉質及其營養調控措施,尤其是微量元素在其中扮演的一些角色。
硒
硒是機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必需成分,具有抗氧化和對重金屬中毒的保護作用。硒可有效防止肌紅蛋白或氧合肌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肌紅蛋白,加深肌肉紅度,提高肉色評分;此外,可清除過氧化自由基,保護細胞膜的完整結構和正常功能,減少滲出汁液的數量,從而改善肉品質。
表2 酵母硒+VE對育肥豬肉質的影響
何宏超(2009)用0.3 mg/kg 的硒(酵母硒或亞硒酸鈉)飼糧飼喂60 kg 的肥育豬。結果表明,酵母硒可降低背肌的滴水損失和增加肉色,提高血清和肌肉組織中的抗氧化能力。以上研究結果可知,飼糧中添加適量的硒(0.2-0.3 mg/kg)可改善豬肉品質,且有機硒(酵母硒)的作用效果優于無機硒。
鉻
鉻是人和動物的必需營養素,三價鉻(Cr3+)通過形成葡萄糖耐量因子或其他有機物,增強胰島素的作用,促進合成代謝,從而提高瘦肉率,也可通過改變皮質醇的產量,降低畜禽的應激反應,增加肌肉中糖原的貯量,從而減少PSE肉和DFD肉的發生。
鄧志剛等(2012)用不同濃度梯度的蛋氨酸鉻0mg/kg、0.2mg/kg、0.4mg/kg、0.6mg/kg,飼喂59±1.32kg的肥育豬,結果表明隨著蛋氨酸鉻添加濃度的增加,可以顯著提高豬只屠宰率,同時可以顯著降低24h滴水損失。
鐵
鐵是機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構成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的主要成分,參與O2、CO2的運輸及紅細胞內的酸堿平衡調節。
Wallis(2003)分別在飼糧中不添加硫酸亞鐵、僅添加硫酸亞鐵(100 mg/kg)、在硫酸亞鐵(100 mg/kg)基礎上添加50、100、150 mg/kg 的有機鐵(氨基酸鐵絡合物)飼喂豬(30 -117 kg),各階段均滿足豬的營養需求。結果表明,添加50 mg/kg 有機鐵處理組豬的腰肉塊在零售柜內放置期間的水分損失最低,添加100 mg/kg 的有機鐵可以改善豬肉在零售柜放置期間的肉色。
錳
錳是動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含錳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組成成分,參與體內的抗氧化作用。近年研究表明飼料中添加錳可改善豬肉肉質。
Apple(2004) 研究表明,在生長育肥豬飼糧中添加320-350 mg/kg錳(氨基酸錳復合物)可改善肉色、降低烹飪損失和剪切力,對生長性能和胴體品質無不利影響。Sawyer(2007)研究表明,在生長豬飼糧中額外添加350 mg/kg Mn(MnSO4)可改善豬肉肉色和推遲零售期間豬肉的變色。
鎂
鎂離子能降低神經末梢和腎上腺中兒茶酚胺的分泌,降低豬的應激,改善肉質。
生長期和育肥期經常添加(延胡索酸鎂,10-20g /d)或在屠宰前2-5d補鎂(天冬氨酸鎂,40g/ d),均可降低宰后5-40min肌肉中乳酸的濃度,提高pH,降低肉的水分損失和避免蒼白肉。綜上所述,在飼料中添加礦物質可改進豬肉的品質特性,但不同的有機礦物質作用方面有所不同,且與添加礦物質的來源、時間及劑量均有很大的關系,就目前而言,很多礦物質影響肉品質的機理仍不明確。因此,需要我們對其礦物質使用效果、添加方法及機理做進一步的研究。
一周熱點
- 2022-07-26科研進展丨科研人員創新羊肉產地快速鑒別新方法
- 2022-07-26未來十年 全球豬肉消費增量占肉類消費量增量三分之一
- 2022-07-26海關總署對美國1家企業采取暫停進口措施
- 2022-07-26海大集團進軍光伏領域!
- 2022-07-26山東飼料產量下降 產業融合加深——2022年上半年山東省飼料產業形勢分析
- 2022-07-26農業農村部飼料工業中心涿州動物試驗基地正式投產運營
- 2022-07-26警惕!中國發現今年首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歐美數千萬只禽類遭撲殺,蛋價飚漲
- 2022-07-252022年第二期獸藥質量監督抽檢情況通報
- 2022-07-252022年6月份肉雞生產和市場分析
- 2022-07-25全國獸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五屆一次全會在南京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