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些年在養豬行業中我們發現,養15頭以下和30頭以上母豬的豬場,他們的差距感覺。
1、品種,15頭以下的母豬養殖戶品種多是太湖雜交一本地豬為主。而30頭以上的豬場,他們的品種相對來說外二元比較多。
2,飼料的變化并不大。多是以自配料為主,個別用全價料。
3,飼養管理的變化也不大。多是是夫妻,而30頭母豬以上的養殖戶有雇人的。
4,產房設備30頭以上的母豬場多采用了定位欄和產床。
以上是15頭和30 以上豬場品種,飼料,飼養管理,產房設備等的幾點區別。區別最大的是產房設備,其次是品種。
30頭以上的戶還是先進了一步,因為多了產房設備和優良品種。
二、然而調查中我們卻發現
1,30頭以上的母豬場臟亂差,整個豬場的生存環境惡劣。而15頭以下母豬的豬場,豬舍有時相對簡陋,但衛生條件較好。
2,30頭以上母豬的豬場,配種率產子率都較低。母豬相對淘汰率高,常有死亡豬放在豬場角落。
3,30頭以上母豬場,豬群整齊度差,年提供育肥豬較15頭母豬的豬場低2到3個百分點。
三、產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
1,雖然規模大了,但是飼養管理并沒有跟上,還是以前的老辦法。用管理散養豬的辦法去管理集約化豬場,是注定要失敗的。
2,外來品種對環境溫度及飼料要求都比較高。這些如果做不到的話就要出問題。
3,雖然規模戶用了限位欄產床保育床等。但是一旦到了冬天,漏縫地板是無法暖熱了。而到了夏天,臥在產床上的優良品種,沒有降溫設備,有的也是要中暑死亡的。而臥在地面上的中暑死亡的就非常少。
4,15頭以下的母豬場多是夫妻管理,自己的豬干起活來沒外心,把母豬當老婆養,把仔豬當孩子養。有的散養戶雖然圈舍簡陋,但收拾得非常干凈。而規模戶因養的豬太多,他們已無力顧及,有的卻是心有意而力不足。久而久之,豬場越來越臟,他們也就慢慢的司空見慣了。個別豬場雇用的人員素質比較差或者環境惡劣或者工資較低。他們管理起來只是應付。打防疫針累了不打了,剩下的疫苗瞞著老板扔掉。他們所想的就是:罰我的款不讓我干,我正不想干呢。
你們覺得是多養一些好,還是散養一些好呢?(資料來源:獸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