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家禽營養與飼料創新團隊研究發現胚蛋中注射N-氨基甲酰谷氨酸對孵化率、生長激素水平、胴體產量和肉質具有顯著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知名期刊《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食品與農業科學雜志)》。
肉仔雞胚胎內源性營養不足會導致肌肉糖異生,影響雛雞的孵化后性能。創新團隊通過對17.5胚齡胚蛋注射N-氨基甲酰谷氨酸,研究其對肉仔雞生長性能、胴體品質、激素水平和肉質的影響。結果表明,胚蛋注射N-氨基甲酰谷氨酸后的肉雞在生長階段的體重和平均日增重顯著高于對照組,飼料轉化率和胴體產量顯著提高,肉仔雞21日齡和42日齡的生長激素、睪酮激素和甲狀腺激素水平均有提升,同時也改善了屠宰后24小時胸肌的肌肉顏色。證明在肉雞胚胎晚期注射N-氨基甲酰谷氨酸可參與機體代謝和營養分配途徑的調節,通過提高甲狀腺激素和睪酮激素水平,進而提高其整個生命周期的生長性能和肉質。該研究為家禽養殖中提升肉雞胴體產量和肉質品質提供了理論依據與技術支持,并為改善肉雞早期生長表現提供了新方案。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202029)、北京市家禽創新團隊(CARS-PSTP)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CAAS-ASTPI-2017-FRI-03)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jsfa.1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