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這一關鍵階段處理不當,將對蛋雞的整體健康和產蛋量帶來負面影響。
隨著商業蛋雞由雛雞成長為成熟蛋雞,其營養需求也隨之發生變化。因此,從小母雞飼料向產蛋雞雞飼料的過渡,是蛋雞生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階段。這一階段通常發生在16至20周齡,具體周齡取決于生產商選用的蛋雞品種。如果在這一關鍵階段處理不當,將對蛋雞的整體健康和產蛋量帶來負面影響。本文旨在探討商業蛋雞在這一階段的營養需求并提出建議,以確保小母雞順利過渡到產蛋雞飼料。
了解向產蛋雞飼料的過渡
從小母雞的成長飼料向產蛋雞飼料的過渡,通常發生在蛋雞16到20周齡時,也就是在產蛋期前夕,或者對于某些品種的蛋雞來說是在超過2%到5%的蛋雞已經產蛋的時候。在小母雞的整個成長階段,精心配制的日糧方案是為了支持其生長和發育。然而,隨著母雞到達產蛋節點,其營養需求也發生了轉變,需要調整營養的平衡搭配以滿足產蛋需求。在這一過渡階段的營養需求包括:
-
蛋白質:蛋白質是蛋雞日糧的核心組成部分。在過渡階段,蛋雞對蛋白質的需求逐漸增加。
不過,預產蛋期的蛋雞飼料通常蛋白質含量會更高一些,以促進蛋雞生長,而產蛋雞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相對低一些,但鈣含量較高。
為了防止蛋雞產生應激和營養不良的情況,必須從一種飼料逐漸過渡到另一種飼料。
-
鈣:鈣質對形成堅硬的蛋殼至關重要。為了構筑蛋殼,產蛋期的母雞對鈣的需求比過去增加。與預產蛋期的飼料相比,產蛋期飼料的鈣含量通常更高。鑒于鈣的突然大量增加會導致腎臟問題,因此應逐步漸進地添加鈣。
典型的預產蛋期飼料大約含有2%的鈣;而在全面產蛋期,鈣含量往往達到4%甚至更多。
-
能量:開始產蛋的蛋雞需要攝入更多能量。與雛雞期飼料相比,產蛋期飼料的能量更高,主要原因是產蛋需要額外的能量,不過對于部分雜交品種而言,還有一個原因在于這些品種采取了限制蛋雞采食量的飼養方式,因此需要更高能量密度的飼料。無論如何,保障飼料中含有充足的能量,以滿足蛋雞新增的新陳代謝需求,這一點十分關鍵。
-
磷:健康蛋殼的形成,關鍵在于鈣和磷的恰當比例。由于過量的磷會抑制腸道對鈣的吸收,因此應為商品蛋雞提供鈣磷比例適中的飼料,以防止出現鈣磷缺乏癥。
對于如何平穩過渡的建議
逐步改變日糧配比:為確保平穩過渡,必須逐步改變日糧配比。先將預產蛋期飼料和產蛋期飼料混合,再逐漸增加后者的比例,從而在一個星期內逐步實現完全過渡。這樣做可以幫助蛋雞的消化系統適應新飼料,避免造成蛋雞應激。
監測蛋雞的身體狀況:定期檢查以監測蛋雞的身體狀況。根據其體重和整體健康狀況調整飼料過渡計劃。如果蛋雞體重下降或增加過多,則意味著日糧的能量密度或飼喂量可能存在問題。
水質:始終保證蛋雞隨時都能獲得清潔新鮮的水。隨著過渡到產蛋期飼料,蛋雞身體對水的需求增加,尤其是為了代謝增加的礦物質攝入量,蛋雞需要攝入更多的水。
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咨詢家禽營養學家,了解蛋雞在飼料過渡期間需要補充哪些維生素和礦物質。進行適當的補充,可以確保蛋雞獲得所有必需的營養物質。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微量營養素可以長期儲存在體內,而有些則應每天補充。
環境因素:需要確保讓飼養環境處于最佳狀態。諸如過度擁擠、溫度波動或疾病暴發等應激因素都會影響飼料的順利過渡,因此請盡可能地減少此類應激因素。此外,營養尤其是抗氧化營養素,可以起到緩解應激的作用。
一個實踐案例
以下是一處商業養雞場的實例,請注意,該方案可能不適用于其他養雞場,在這里僅供參考。
?典型的預產蛋期飼料配比(每100千克);
?玉米/高梁/小麥:50千克~60千克;
?大豆或菜籽粕:20千克~25千克;
?能量/蛋白/纖維副產品:10千克~15千克;
?碳酸鈣(細粒):2千克~4千克;
?石灰石/牡蠣殼/海貝殼(粗):1千克~3千克;
?磷酸二鈣或磷酸一鈣:1千克~3千克;
?大豆油或菜籽油:2千克;
?鹽:0.3千克(最好同時再加一點碳酸氫鈉);
?氨基酸:按需添加;
?維生素和礦物質預混料:遵照營養師的建議添加;
?添加劑:遵照營養師的建議添加。
營養師會根據蛋雞雜交品種的指南或者是依據個人經驗和偏好來制定營養計劃。
飼料過渡指南
當蛋雞大約18周齡時(具體周齡需參考雜交品種文獻/指南),或在預備產蛋前,展開飼料過渡計劃。在一周(或者有的視情況需要兩周,則以下時間全部翻倍)的時間里,按照以下的大致指南,逐步將產蛋前飼料替換為產蛋期飼料:
第1~2天:75%預產蛋期飼料,25%產蛋雞飼料;
第3~4天:50%預產蛋期飼料,50%產蛋雞飼料;
第5~6天:25%預產蛋期飼料,75%產蛋雞飼料;
第7天:100%產蛋雞飼料。
從預產蛋期飼料到產蛋期飼料的過渡是商業蛋雞生命周期中的關鍵環節。妥善管理這一過渡期的營養,對保障健康的雞蛋生產以及維護蛋雞整體福祉至關重要。通過逐步調整蛋雞日糧、監測健康狀況,并確保提供適宜的環境,蛋雞生產商可以幫助蛋雞平穩過渡到產蛋階段,從而實現更高的生產效率,保障蛋雞群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