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生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是世界范圍內一種嚴重危害養豬業的傳染病,臨床癥狀表現為生產母豬的繁殖障礙以及各種階段豬的呼吸癥狀。繁殖障礙表現為受孕率下降、妊娠后期流產、產死胎、木乃伊胎與弱仔。雖然PRRS病理上表現出間質性肺炎的變化,但豬生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PRRSV)感染后引起的病理及組織學變化往往不太典型,而且容易與其它病原感染所引起的病理變化相混淆。因此PRRS的確診有賴于實驗室診斷。
通過實驗室方法,可以將PRRSV感染與豬瘟病毒、偽狂犬病毒、豬細小病毒、
1、PRRS診斷注意事項PRRSV的分離或檢測的成功率取決于樣品處理是否正確。一般來說,用于病毒分離的樣品應盡可能在發病的早期采取,最好在發病開始的7-10天內,急性發病期樣品病毒含量較高,而后期采取的樣品往往容易得出可疑甚至陰性的結果。用丁二病毒學檢驗的樣品也需要足量的初始樣品。無菌采取新鮮樣品并立即送往實驗室進行病毒分離。如果不能馬上送到實驗室,則可在4℃冷藏保存不超過2天,如果需要保存較長的時間的話,則應保存于-70℃,但不要長期置于-20℃,注意不要反復凍融,在樣品運送過程中最好使用干冰。通過檢測豬群血清的陽轉或者測定PRRSV特異抗體滴度的上升同樣可以用于PRRSV感染的診斷。針對以往有過感染史或已經注射了疫苗的豬群,血清學結果的判定應該慎重。因為到目前為止,任何一種血清方法還無法區分血清學的陽性結果是由野毒感染還是由于疫苗免疫所引起。另外,血清學方法也無法確定豬群感染的時間,只有將血清學結果與流行病學如病例對照實驗結合起來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當對某個豬群進行調查診斷時,有必要將其它的方法如PCR或病毒分離與血清學結果綜合起來,這樣才能對生產實踐中PRRS的傳播特點有個清晰的了解。
2、檢測PRRS病毒的方法2.1 病毒分離PRRSV僅能在兩類細胞上復制,豬肺泡巨噬細胞(PAM)以及特定的非洲綠腎細胞系。然而,所有的PRRSV分離毒株不能同時在這兩類細胞上復制。這就意味著在進行病毒分離時應該盡可能利用兩類細胞,在分離歐洲型毒株時應盡可能用PAM。文獻報道PRRSV可以從各種臨床樣品中分離到,包括血清、血漿、外周血單核細胞、骨髓、扁桃體、肺臟、淋巴結、胸腺、脾臟、心、腦、肝、睪丸、副睪、輸精管、尿道球腺、陰莖組織、口咽拭子、鼻甲、鼻拭子、胎盤、唾液、尿液、糞便以及精液中。如果懷疑感染PRRSV,無哪個階段的豬,肺臟深處積液以及血清都是病毒分離最理想的材料,PRRSV在血清中要比在組織中穩定。對于老齡豬,病毒血癥可能是一過性的,這時組織中分離到病毒的可能性要大一些。送到實驗室的材料,通常應包括新鮮采集的肺、扁桃體以及淋巴結。急性感染豬的血清、肺臟以及支氣管肺泡灌洗液較為合適。而對于持續性感染豬,扃桃體、口咽拭子以及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比血清和肺臟更合適。對于晚期流產以及早產豬,吸初乳前的弱仔樣品比木乃伊胎、流產或死胎樣品效果好。感染仔豬群中,弱仔病毒血癥的可能性最大,但應注意高滴度的母源抗體可以干擾病毒分離。2.2 病毒或抗原的檢測方法冰凍切片免疫熒光抗體試驗(FA)以及免疫組化試驗(IHC)可以檢測組織中的PRRSV抗原。冰凍切片的直接免疫熒光抗試驗成本較低并且快速。這兩種方法的特異性很高,但相對來說敏感性不夠。樣本的質量對FA結果影響非常大,所以應該注意采集新鮮的組織,并低溫保存。IHC可以檢測甲醛同定的組織,比FA的敏感性要高,但更費時而且成本更高。通過組織病理學切片,結合IHC以及FA試驗的結果可以對PRRSV感染做出準確的診斷。直接FA試驗可以檢測新鮮樣品或冷凍樣品,用于IHC的組織應在10%中性緩沖甲醛中同定,組織樣品最好采集心、腎、肺、淋巴結、脾臟、胸腺以及扁桃體,PRRSV抗原在腎上腺、腸道、肝臟或偶爾在腦組織中也能夠檢測劍。2.3 分子生物學方法PCR方法直接檢測臨床樣品中PRRSV的基因組RNA。由于省去了病毒分離的過程,PCR比病毒分離要省時得多,敏感性和特異性都非常高。目前針對PRRSV的PCR檢測方法報道很多,其中主要是針對ORF7,ORF6或ORFlb。另外也有報道采用更為敏感的巢式PCR方法檢測PRRSV。隨著PCR技術的發.展,也陸續出現了熒光標記的PCR方法,如TaqManTM PCR或分子信標PCR方法用于臨床樣品中PRRSV的診斷。這些方法比常規PCR方法的特異性更高,但是成本更高。最初PCR用于PRRS診斷的主要檢測對象是精液或糞便中的病毒,因為這兩種樣品采用常規方法診斷比較困難。但是,胎兒組織以及胸腔液也可采用PCR方法。臨床樣品可以檢測肺臟以及血清。PCR方法在PRRS的診斷以及群體監測上可以發揮很大作用,比如用于后備種豬的篩選,持續性感染豬的診斷以及用丁:豬群的凈化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實驗室,由于病料的新鮮程度、病料處理方法、實驗室的設備條件以及操作人員的技術與經驗存在差異,所得到的結果也有可能不同,PCR的結果需要綜合其它方法。
3、檢測血清抗體的方法直接免疫熒光抗體(IFA)試驗,血清中和(SVN)試驗、免疫過氧化酶單層細胞試驗(IPMA)以及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都可用于測定PRRSV的特異性抗體。IFA用于檢測單個發病豬的特異性最高(99.5%),該方法比ELISA優點的是能測定血清抗體的滴度,根據稀釋方法的不同,血清抗體滴度為16或20可判定為陽性。IFA檢測感染后2-3個月內的特異抗體可信度較高。同樣,IPMA比ELISA的敏感性更高,特異性也非常好,IPMA方法可以在PRRSV感染后7-15內能檢測到抗體。與IPA類似,IPMA檢測感染后2-3個月內的特異性抗體可信度較高。實驗毒株與感染野毒株的相關性可能對IPMA試驗的結果有影響。ELISA方法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也較高,ELISA通常包括通過樣品與陽性對照的比值(S/P)判定結果的間接ELISA方法,通過直接光吸收OD值的間接ELISA方法以及阻斷ELISA方法。與其它方法相比,商品化的ELISA試劑盒由于生產以及實驗操作的標準化和程序化,因而結果的一致性相對較高。同時,ELISA方法檢測可在較短時間內得到結果,很多國家都將其列為法定或標準的操作方法。例如IDEXX公司新的ELISA試劑盒(HerdChekR2XR)檢測,在疫苗免疫后4-6周血清陽轉達到高峰,峰值約為2.5-3.5S/P。SVA試驗也非常特異,但比IFA及ELISA的敏感性要低。可能是由于PRRSV特異的中和抗體要住感.染后1-2個月才能檢測到,一般來說滴度>4則判定為陽性。SVA試驗通常用于科研工作中,在生產實踐中采用血清中和試驗太費時費力。與IFA及IPMA方法類似,實驗結果往往受實驗毒株和感染毒株相關性的影響。
4、血清學結果的分析針對PRRSV的特異抗體通常不能在豬體內持續終身。在實驗感染條件下,通過IgG—IFA、IPMA、ELISA、SVA方法可分別在感染后5-9、9-11、9-13、9-28天內檢測到抗體。PRRSV特異IgM抗體在接種后5天可以檢測到,并可持續21-28天。不同的方法所檢測抗體峰值時間各不相同:IFA 30-50天、IPMA 35-50天、ELISA 30-50天、SVN 60-90天,隨后抗體滴度逐漸下降。感染PRRSV后各種方法檢測抗體的消失時間:IFA 4-5個月、ELISA 4-10個月以上、IPMA l1-12個月、SVN 12個月。接種弱毒疫苗后各種檢測方法的結果與上述時間段相當。對于血清學檢測的結果進行分析時應當注意的是,如果從疑似PRRS的單個豬體采集的單份血樣檢測為陽性,我們并不能輕易做出診斷結論。血清學陽性的結果并不能確定PRRSV是否能引起臨床發病。首先我們要考慮母源抗體的問題,有學者報道母源抗體可在出生后4天檢測到,并可持續約3周。但也有報道母源抗體持4—10周,最長的報道有16周。由于IFA和ELISA抗體持續時間較短,因此在檢測豬群的感染狀況時,應當選擇青年豬,對于豬場來說,從分娩到育成豬群中,PRRSV感染引起的血清陽轉率通常在生長育成階段最高。某個時段PRRS血清學結果為陰性有以下幾種可能性,首先可能未感染PRRSV,或者感染但還未產生抗體,或以前感染過但現在血清轉陰,最后還有可能是檢測方法的敏感性不夠或操作誤差引起。因此我們對于單份血清樣品的判斷應該慎重。我們進行血清學分析時應該有這樣的觀念,現有的血清學方法更適合于整個豬群的監測,而不是針對單個個體進行診斷。通過雙份血清滴度改變以及臨床及病理學變化才可以對PRRS做出初步診斷,而準確的診斷還應與病毒分離或抗原檢測手段結合起來。還應注意現有的血清學方法并不能區分抗體是由于疫苗免疫還是野毒感染引起。對于假定陰性的豬場進行血清學診斷還應注意假陽性的問題.此時也可以結合RT-PCR方法或重復檢測。
5、鑒別診斷常規的血清學方法不能區分疫苗抗體和野毒抗體。但有些方法可以對毒株進行鑒別,如單抗可以區分美洲株和歐洲株,此外,單抗也可以區分商業化的弱毒疫苗株和野毒株。采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如PCR、RFLP以及DNA序列測定可以對PRRS病毒分離株進行進一步的分析。PCR方法可以區分歐洲株與美洲株,但其臨床應用意義并不大。RFLP只能初略對不同的分離毒株進行分類,由于RFLP帶譜與病毒毒力以及抗原的相關性并無關聯,而且由于RFLP僅代表部分病毒基因組序列,因此在臨床上的意義也不顯著。測序測定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分析不同毒株間的相關性,直接了解核苷酸的插入、缺失或突變等變化,因而可以分析在一定時段內病毒在豬群間傳播的背景。而且序列測定可以有助于區分疫苗毒株和野毒株,繪制不同豬群分離毒株的進化樹。很多報道表明了PRRSV分離毒株間基因水平上的多樣性,提示PRRSV在一定時段內快速進化。但是在實驗條件下,繼代的PRRSV與原毒株間序列的差異不到l%。相反,野毒分離株間序列的差異往往達到15%以上,因此如果兩個毒株間的序列差異大于O.5-1%,則認為毒株間并無明顯的親緣關系。雖然序列測定是分析毒株間相關性的最好方法,但有些問題,比如毒株的來源、致病性、或生物學特性等疑問并不能通過序列測定得到合理的解釋。因此如果分離株與疫苗株間有較大的相似性也不能根據序列結果來篩選疫苗毒株。(資料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