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糧收購形勢相對復雜,小麥市場貿易機會和風險共存,預計麥市供需極有可能出現“前緊后松”的局面。建議市場主體保持理性,把握購銷節奏,切忌過度惜售,減少盲目搶購,規避后市風險。
夏收初期,市場對今年新麥行情預期不高,但5月底一場連陰雨天氣改變了對市場的認知。隨著各市場主體入市采購新麥,市場博弈激烈,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了“搶糧”現象,導致小麥價格階段性逆季節上漲。監測顯示,當前主產區制粉企業新麥主流收購價為2700~2840元/噸,糧庫收購價2760~2860元/噸,較上市初期上漲100~160元/噸。
政策兜底芽麥 市場購銷火熱
夏收以來,各地對受損小麥收購工作高度重視。河南下撥2億元財政款幫助農戶烘干小麥,公布受損小麥收購方案,全省各地定點收儲庫點從745個增至819個,讓農民賣糧有出路,保障農民收益,政策兜底導向明顯。
據了解,5月底芽麥收購價格非常低,有些農戶因儲存困難便隨機就近賣掉。進入6月份后,隨著多地發布芽麥收購方案,糧庫兜底收購并帶動飼料廠、貿易主體、深加工企業紛紛入場,推動芽麥行情不斷走高。芽麥價格從最初的0.50~0.60元/斤上漲至1.10~1.20元/斤,部分飼料廠價格甚至達到1.25元/斤。
市場反映,從最初對芽麥“無路可去”的擔憂,演變成各類主體積極搶購。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政策兜底收購,市場底部有支撐;另一方面,芽麥性價比優勢相對突出,各市場主體入市積極搶購。
市場人士指出,近期芽麥火爆不乏市場炒作推動。如果芽麥價格持續走高,考慮到飼料企業需求量、芽麥供給量及玉米與芽麥的價差,其市場高位風險逐漸累積。目前不少貿易主體已經停止收購,開始觀望。由于芽麥存儲期不宜過長,估計上漲行情也不會持久,建議持糧主體積極走貨,不宜長時間在手中停留。
行情分化明顯 收購進度偏慢
由于部分地區收獲期遭遇降雨天氣,小麥質量分化明顯,優質麥受到市場追捧,價格一度堅挺上漲。然而,隨著山東、河北等地小麥陸續收割上市,品質好于預期,市場熱情有所降溫。而河南、安徽部分地區則由于新麥質量受損嚴重,芽麥占比較多,優質麥供應相應減少,麥價依舊維持堅挺。
當前,江蘇制粉企業2023年產新小麥收購價1.36~1.39元/斤,安徽1.37~1.40元/斤,河南1.37~1.42元/斤,山東1.34~1.39元/斤,河北1.35~1.39元/斤,大多較上市初期上漲0.05~0.08元/斤。
由于新麥品質和區域價格分化較大,今年跨區域采購成為小麥市場流通的一大特點。據了解,今年河南小麥質量下降較多,部分儲備補庫和面粉企業收購多需從山東、河北、江蘇等未受損地區采購,同時也導致河南符合制粉及補庫要求的小麥價格較高。當前河南省內的糧庫新麥收購價多在1.41~1.43元/斤,面粉加工企業收購價在1.37~1.42元/斤,在主產區中占據高位,較周邊省份明顯偏高。
據市場反映,雖然近期新麥上市量持續增加,但受品質影響,各地收購進度普遍慢于上年同期。初步統計,截至6月15日,河南省市場化收購小麥249.8萬噸,去年同期為288.7萬噸;山東省共收購新小麥109萬噸,同比減少5萬噸。截至6月16日,安徽省全社會累計收購小麥213.37萬噸,同比減少68.74萬噸。
儲備采購積極 輪入價格高企
隨著主產區新小麥上市量不斷增加,中央儲備和越來越多的地方儲備收購也相繼展開。從當前市場來看,儲備企業采購積極性較高,給出的價格也較前期有所提高,儲備糧輪入已成為新小麥行情的重要風向標。
當前,中儲糧山西太原直屬庫新小麥收購價一等1.42元/斤、二等1.41元/斤、三等1.40元/斤,中儲糧山東濟南直屬庫、萊蕪庫一等小麥1.40元/斤、二等1.39元/斤、三等1.38元/斤,中儲糧山西大同直屬庫一等小麥1.40元/斤、二等1.38元/斤、三等1.36元/斤,中儲糧河北涿州直屬庫一等小麥1.365元/斤、二等1.36元/斤、三等1.34元/斤,中儲糧河南駐馬店直屬庫一等小麥1.43元/斤、二等1.425元/斤、三等1.42元/斤。
6月13日,江蘇省糧食集團昆山收儲有限公司采購2023年產小麥8750.53噸,成交2000噸,起始價2750元/噸,成交價2750元/噸。6月14日,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儲備糧食有限公司委托采購2023年江蘇、山東、安徽產小麥5421.76噸,全部成交,底價3060元/噸,成交價3040元/噸。6月15日,上海市級儲備糧計劃采購2023年國產小麥14.811萬噸,全部成交,最高成交價2855元/噸,最低成交價2750元/噸,成交均價2810元/噸。6月16日,山東匯昌糧食收儲管理有限公司計劃采購2023年混合麥2500噸,實際成交1800噸,成交價格2860元/噸。
市場人士提醒,由于架空期不同,不同的企業補庫所采取的措施可靈活掌握。對于入庫期較近的企業來說,意味著必須被迫追高收購,企業經營成本增加;而對于入庫期較為寬松的企業,因為今年小麥量大質優,儲備收購的糧食僅占總產量的極小部分,不妨等市場進一步平穩,待熱度降低后再試探采購。集中搶購容易造成種糧大戶囤糧惜售、基層收購點盲目搶購并囤積居奇、儲備庫網上采購無量空漲的不利局面。
陳麥關注下降 大廠新陳接軌
進入6月份,新小麥上市量逐漸增大,陳麥供應量減少,面粉廠家、糧庫、飼料企業小麥采購重心也陸續由陳糧向新糧轉換,陳麥的市場關注度降低。
當前,河北邢臺制粉企業普通陳小麥凈糧進廠價1.38~1.40元/斤,山東菏澤1.36~1.40元/斤,河南駐馬店1.42~1.43元/斤,江蘇徐州1.405~1.41元/斤。近日,河北、山東等地陳麥大多回落0.01~0.02元/斤,但河南依舊堅挺。
6月13日,魯糧集團山東齊河國家糧食儲備庫銷售2022年產小麥2325噸,全部成交,成交價2840元/噸。6月14日,安徽糧食批發交易市場現代物流中心庫銷售2019年產小麥800噸,全部成交,成交價2620元/噸。6月15日,河北石家莊國家糧食儲備有限公司銷售2019年產一等白小麥1000噸,全部成交,底價2770元/噸,成交價2770元/噸。6月16日,廣州市花都國儲糧油收儲有限公司委托銷售2019年河南、河北、山東產二等優質麥5000噸,全部成交,底價2780元/噸,成交價2800~2810元/噸。
據了解,目前小麥市場正處于新陳交替時期,接軌的進程較前期有所加快,大廠已基本實現接軌。當前,河南遂平五得利白小麥收購價1.43元/斤,河北大名五得利1.39元/斤,江蘇宿遷五得利1.35元/斤,均已實現新陳同價。
供需前緊后松 做好風險管控
據市場反映,目前新小麥已進入上市高峰期,但受品質影響,各地收購進度偏慢。其原因:一方面是新麥質量嚴重分化,基層收購點摻兌混存,合格比例下降,考慮到不完善粒和毒素問題,補庫小麥成本高且輪入慢;另一方面,今年新麥收購價格大幅低于去年,農戶落差大挺價惜售,今年夏收小麥集中收購期將會拉長。
目前主產區小麥收獲已接近尾聲。河南、安徽、湖北部分地區受不利降雨影響,小麥質量不同程度受損,江蘇、河北、山東大多區域基本正常,多數小麥符合政策性儲備輪入標準。據悉,6月中旬以來,隨著山東、河北新麥陸續收割上市,符合質量標準的小麥明顯增加,市場“搶糧”熱情降溫,新麥價格逐步趨于穩定。綜合考慮市場心態、購銷行為及演變進程,預計今年夏收小麥市場供需極有可能出現“前緊后松”的局面。
整體來看,雖然今年部分地區新麥質量受損,但小麥種植面積增加,整體產情依舊有保障,而且陳麥結余量較多,進口小麥大幅增加,市場供應較為充足。今年流入飼用領域的小麥增多,但養殖行業虧損、需求預期偏弱,面粉消費持續低迷、需求支撐也有限。因此,各市場主體應把握好市場節奏和政策導向,提前做好風險防控,切忌盲目搶購、高價建庫、囤糧賭市,上年的教訓不可不防。(原文刊登于2023年6月20日糧油市場報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