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已跌得不成樣了,小麥進口卻創20年新高!什么情況?
正在國內市場為玉米揪心的時候,小麥的風頭也頻出。
雖然玉米跌得不成模樣了,但小麥暫時還受到牽連,價格還算堅挺,主流價格仍然徘徊在1.5元/斤之上。
只不過隨著玉米不斷下跌,與小麥的價差越來越大,飼料企業的觀望情緒也越來越濃,減少了對小麥的需求。而面粉消費一般,還沒有什么明顯地增長,所以整體小麥呈現出漲跌互現的局面。
但是進口方面,小麥的風頭凸顯。
根據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份,我國進口小麥數量達到了1017萬噸,同比增長了54%,創下近20多年來的新高。而單是9月份就進口了92萬噸,同比增長高達66%。
并且還不止于此,中國還在繼續在全球市場尋求更多的小麥進口。
從來源上來看,澳洲小麥仍然是主打,其次是美國、加拿大和法國等,還有一些買家對哈薩克斯坦的小麥也頗有興趣。
小麥是重要的口糧,重要性自不必說,而從進口量來看,在大部分時候里,我國小麥的進口量一直處于配額范圍內,也就是最近兩年,全球疫情以及沖突頻發,國際糧食市場動蕩較大,我國小麥的進口量也大幅增長。
比如,2021年我國小麥進口量就超過了配額,達到了977萬噸。
而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小麥價格更是一飛沖天,全球都在搶麥,我國自然也不例外。于是,2022年小麥進口量也達到了996萬噸。
而到了今年,僅前9個月來看,我國小麥的進口數量就已經破千萬噸了,后續隨著中國買家繼續尋求小麥進口,預計今年的小麥進口數量還要更上一層樓。
那么,問題來了,中國這么大手筆地進口小麥意欲何為呢?
第一個因素,與天氣有關。
大家都知道,今年我國小麥在收獲時期主產區河南部分地區遭遇了爛場雨,使得小麥出現了質量下降,并且減產。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我國小麥產量為13453萬噸,同比2022年減少122.6萬噸,降幅約0.9%,這也是近7年來首次下降。
而也有機構預估,此次質量受影響的小麥數量可能在3000萬至4000萬噸,而小麥品質下降以后,只能流入飼用,不能食用。
所以為了保障更充足的小麥供應,進口力度加大。
第二,國際小麥價格走跌。
去年俄烏沖突爆發后,一下將小麥推上了風口浪尖,國際小麥價格暴漲,但隨著美聯儲的瘋狂加息,以及市場對于沖突影響的不斷消化,下半年開始,小麥價格逐漸回落。
到今年9月底時,國際小麥價格已降至近3年來的低點。
但是我們也看到了,國際社會依然不穩定因素很多,沖突頻發,以及在疫情沖擊下全球經濟仍有較大波動,糧食安全地位更加凸顯。
所以,加大進口也是順應趨勢。
那么,小麥進口量的激增,會不會影響到國內市場呢?
影響不大,因為進口的小麥更多是儲備和調劑,真正對市場的沖擊并不大。而今年的國內小麥市場也呈現出兩大特點:
一個是分化較大。
主要是質量分化和區域分化,有分化就意味著不平衡,流動性就會增加。有分化 作為支撐,小麥想大跌并不容易。
另一個則是看漲情緒較高。
與玉米不同,玉米已經是看空一片,但小麥的看漲情緒還是比較濃的,尤其近兩年的糧食市場受情緒影響較大,所以在看漲情緒支撐下,小麥也難全面大跌。
再加上隨著臨近年底,面粉消費旺季到來,也有利于小麥需求上漲。
不過,從今年的表現來看,小麥和玉米之間的微妙關系仍在持續。
一方面,小麥的堅挺也多少拉拽著玉米,當前玉米正處于亂套的狀態,等玉米緩過這口氣來,將逐漸筑底。
另一方面,玉米走低,麩皮銷路不暢,也牽絆著小麥上漲的空間。
一周熱點
- 2023-10-20一雞蛋卵內性別鑒定公司成功融資2.3億元,已無創鑒定2100萬枚雞蛋
- 2023-10-20劉永好出席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建議加強在共建國產業延伸
- 2023-10-20利多因素有限 美豆下行趨勢或難逆轉
- 2023-10-20豬市走勢:豬價怎么走?先要看看當前生豬市場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 2023-10-19國家統計局:生豬三季度末存欄同比下降0.4% 業內:年底豬價“仍有一定上漲可能”
- 2023-10-19跌得人發慌!關鍵時刻,東北玉米正在醞釀轉機
- 2023-10-19豬市走勢:南北生豬均價上漲,部分地區漲1-2毛!
- 2023-10-19中國飼料工業協會舉辦主題教育“凝心鑄魂筑牢根本、錘煉品格強化忠誠”主題交流會
- 2023-10-18豆粕價格重啟“炒作”欲再漲?五部門聯發倡議: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 2023-10-18階段性惜售情緒升溫 年底豬價是否有上漲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