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的行情越來越怪異了。
無論政策端怎么持續釋放利好,但小麥就是不接招兒,麥價依然沒有好轉的跡象。
其實也不能怪市場,小麥行情之所以如此懶怠主要還是收購主體們積極性并不高,雖然說儲備庫已經帶頭放價,但是下游收購主體們依然還是觀望。
那么,觀望什么呢?
觀望小麥價格是否見底嗎?
顯然不是。
因為對于小麥的底,政策端不僅一次地釋放了明確信號:
一是根據預期,今年大規模啟動小麥托市收購的幾率不大。
也就是說,小麥開秤價不會跌破1.18元/斤,并且根據預期,在1.25-1.35元/斤區間概率較大。
二是新麥上市以后,各級儲備庫及時開收,為市場保“價”護航。
政策收購最大的作用就是引導市場,就像今年的玉米一樣,本來玉米行情一直偏弱,正是在增儲啟動后,漸漸引導其他主體入市收購,玉米才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
所以,今年的小麥很可能會復制玉米的路線。
但是這也說明了,小麥是有底的。既然是有底的,那就沒有再觀望見底的道理。
所以,收購主體必然另有擔憂。
而更大的擔憂就是,麥價有底,但可能也會持續磨底。
這也是很要命的事。
通常來講,貿易主體收購主要有兩個契機:
一是見底抄底,二是看好后市,即在價格底部的時候買入,然后等待著后續價格上漲時再賣出,從而獲得利潤。
但是當前顯然僅滿足了第一個條件,而對于后市小麥行情卻仍有疑慮。
一方面是,在小麥供強需弱的背景下,麥價頂部預期有限。
今年小麥豐產幾乎已成定局,且質量也要好于去年,也就是說,小麥很難再現去年的行情。
而玉米走跌后,與小麥價差縮小,把小麥等擠出了替代,小麥飼用這條路也縮窄了,面粉企業面臨供強需弱的局面,當然不愿漲價。
同時,貿易主體在供強需弱的局面下,對小麥后期也比較悲觀,所以當下收購建庫的意愿就不高。
另一方面,則是政策小麥暫時停拍,一旦收購結束,大概率會重新啟動拍賣。
雖然政策端頻繁釋放信號,連續3個“停拍”(最低收購價小麥停拍,中央儲備小麥停拍,以及省儲小麥停拍),給小麥讓路。
但是這只是暫時的,當麥收購銷結束以后,很大概率會重新啟動拍賣。
小麥本來就供強需弱,如果后續拍賣再重啟,更會加劇小麥的供強需弱,所以即便是政策端持續釋放信號,但也難改小麥后續的悲觀預期。
這也使得貿易主體們畏首畏尾,小麥行情流通阻滯。
但隨著麥收陸續展開,預計后續小麥的行情不會一直停滯,大概率會走出一個“低開穩走”的局面,即小麥底部清晰,而頂部會隨著官方收購的引導略有回升,但幅度有限。
而隨著官方收購的持續引導,預計貿易主體死扛的心態也會發生動搖,所以麥價不會一直跌下去,但震蕩的空間也確實有限。
所以,今年的小麥是夾縫求生,一把翻盤的幾率很小,但一些碎小的機會還是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