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的糧食市場近乎癲狂,不過癲狂的倒不是小麥,而是玉米。
距離新玉米上市越來越近,且新玉米減產風也在不斷地刮,按說這正是玉米借東風的時候,但是偏偏是劍走偏鋒,玉米頻頻上演大跌,而且跌得驚掉許多人的下巴。
不過今天文章的主角并不是玉米,玉米的事咱且先放放再表,今天的主角是小麥。
與玉米的癲狂不同的是,小麥卻開始漸入佳境,當然這個佳境指的是小麥正在逐漸企穩。
別看玉米天塌地陷,但對小麥的影響卻越來越小了,而且從多個層面來看,小麥的大風浪已經過去了。
小麥的大風浪是啥呢?
左不過就是市場擔憂小麥會進一步下跌,而這個下跌又源于兩個擔憂:一個是貿易主體轉戰玉米的騰倉,另一個則是小麥需求提不起來,而另一邊拍賣還在無情碾壓。
不過,目前來看,這兩個擔憂的風險似乎都降低了,也就是說,小麥有小波動,但卻很難再掀起什么大風浪了。
先說騰倉。
本來之前在玉米減產說的影響下,玉米價格出現了上漲,小麥騰倉的積極性也隨之增高,但是現在玉米掉頭下跌,而且還越跌越猛,這就把市場給跌懵了,不僅心里哇涼,腦袋也是懵圈狀態。
而反觀小麥呢,雖然說依舊是那副死相,但近期政策端倒是信號頻出,使小麥底部不斷被夯實。
比如,自8月底9月初以來,各地小麥頻頻新開增儲庫點,就是近日,中儲糧也仍在發布增儲通知。
雖然說增儲對小麥的提振效應已經明顯減弱,但是筑底效應還是十分明顯的,所以這也讓很多持糧主體心里有了底。
所以這個騰倉的動作也就沒那么著急了。
再比如,除了增儲以外,近日地儲小麥采購也是大單頻現,像山西、江蘇、上海、廣東等地都不乏萬噸級別的大單,這也給脆弱的小麥市場增添了些許信心。
再說需求和拍賣。
小麥需求孱弱,這話已經是說到嘴爛了,也基本是市場的共識,并且市場對于后期小麥的需求也并不看好。
一方面是玉米、豆粕都在降價,飼料替代這條路走不通了,小麥就只能回歸到面粉需求上。
而面粉需求大家已經看到了,開學季的備貨提振很微弱,而接下來的中秋、國慶,市場的期望也并不看好。
大約是期望不高,所以失望也就不大,這反倒讓小麥市場的情緒壓力減輕了不少。
另一方面,一直被市場視為洪水猛獸的地儲拍賣最近也啞火了。
雖然說地儲小麥還在投放,但是大家基本已經是習以為常了,價格高了沒人要,要么是流拍,要么就只能是底價成交,很難再出現碾壓級的效應。
所以當前小麥越來越走向一個平穩階段,即雖然上漲空間很小,但是底部也很堅實。
再加上新玉米馬上就要收獲了,市場的重心也都開始轉移到玉米身上,小麥就開始退居二線了,回歸到一個窄幅震蕩的平穩狀態。
倒是玉米倒是讓人驚魂動魄,那玉米會不會有大風險呢?歡迎關注新農觀,明天重點聊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