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4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月度報告,3月CPI未延續前兩月“破5”態勢,重回“4時代”。
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16.4%,影響CPI上漲約2.79個百分點。環比看,3月份肉類價格下降5.2%,影響CPI下降約0.41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下降6.9%,影響CPI下降約0.36個百分點。
分析人士認為,CPI漲幅拐點已經確認,1月CPI同比上漲5.4%基本是全年CPI最高點。CPI漲幅下半年或重回“1時代”,全年呈“滑梯式”回落走勢。有專家表示,下階段,通脹中樞將繼續回落,為貨幣政策打開更大空間,降準、降息仍有必要。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下一階段物價的核心矛盾是防范通縮而不是通脹,政策需加快逆周期調節,通過財政擴張穩定總需求,以消費券補貼居民消費、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特定地區和特定行業定向支持等方式,盡快恢復經濟。
生豬周期見頂?
中金公司指出,豬肉生產形勢明顯好轉,能繁母豬存欄連續5個月回升,2月份全國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新生仔豬數也首次正增長,帶動豬肉價格轉升為跌。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新冠疫情影響了生豬宰殺/豬肉調運,也影響了飯店對肉類的需求。隨著疫情緩解,前期壓欄-后期出欄的生豬單頭凈重可能更大;同時國家調集多批冷凍儲備豬肉投放市場緩解漲價壓力,目前生豬產業鏈的供需兩端都較前期回暖。2019年3-11月份豬肉價格基數逐月上升,不考慮非洲豬瘟疫情再度大規模爆發的情形下,從同比角度,本輪豬周期頂部特征已較明顯。
李超表示,國內通脹主要取決于油價和豬價,當前低油價反映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負面預期,而豬周期已見頂。維持年內通脹已見高點,未來趨勢下行的判斷。
防范通縮風險
2020年3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5%,環比下降1.0%;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1.6%,環比下降1.1%。一季度,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0.6%,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0.8%。
華泰證券分析指出,疫情導致的需求低迷,隨著生產恢復,企業庫存壓力進一步加大,消費品價格承壓,而線下服務類消費仍處在相對凍結狀態。預計,今年CPI呈“滑梯式”回落走勢,全年中樞在3.6%左右,四個季度中樞依次為5.1%、4.2%、3.4%、1.7%。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盡管CPI同比仍在3%以上,但下一階段物價的核心矛盾是防范通縮而不是通脹。
工業品通縮將進一步加劇,目前工業企業核心的問題是庫存積壓和產能過剩,疫情海外擴散進一步加劇了這種壓力。
勞動力從可貿易部門向非貿易部門轉移將拉低服務價格。食品項中,糧食對CPI的影響不大,鮮菜和鮮果由于季節性規律,通常也不會帶來一個季度以上的CPI通脹,豬肉價格高位運行但波動下降,從同比角度看豬價對CPI的影響將趨弱。
李奇霖表示,通縮的背后是無數人的生計問題。政策需加快逆周期調節,通過財政擴張穩定總需求,以消費券補貼居民消費、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特定地區和特定行業定向支持等方式,盡快恢復經濟。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溫彬表示,下階段,通脹中樞將繼續回落,為貨幣政策打開更大空間,降準、降息仍有必要,鑒于銀行負債成本較高,調降存款基準利率對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十分必要,當前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時間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