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只有游離金霉素才被吸收,但游離金霉素極其不穩定。
【性質】
金霉素是四環素類抗生素中最不穩定的藥物。在堿性溶液中,易分解成脫水物;在弱酸性溶液中,易發生差向異構化。鹽酸金霉素在胃中是離子化狀態,到小腸部分轉換成游離金霉素。
金霉素預混劑為金霉素鈣鹽,極其穩定,難溶于水,在胃液中部分轉換為離子化,到了小腸再部分轉換為游離狀態和鈣的結合態。游離金霉素不穩定且量小,大部分以不能發揮作用的鈣鹽形式隨糞便排出體外。金霉素預混劑內服生物利用度僅6-11%。
【應用需求】
市場對當前金霉素的使用需求:金霉素預混劑不僅僅要發揮腸道的抑菌作用,養殖業的現狀更需要它發揮全身抑菌作用,特別是對革蘭氏陽性菌和支原體等CRD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當前問題】
長期使用導致耐藥性的產生,藥物使用劑量增加;臨床大劑量使用即不符合科學合理用藥的規定,又無法確保動物福利,對食品安全也帶來很大風險。
【研究進展】
如何使金霉素既能發揮腸道作用,又能發揮全身作用呢?經過金河生物與華南農業大學近五年的努力,將傳統金霉素預混劑改造成微囊緩釋顆粒型金霉素預混劑。

【臨床試驗結果】

上表顯示,微囊金霉素的生物利用度是普通金霉素預混劑的3~4倍。
(二)臨床試驗結果

2.試驗結果
試驗結果統計表

從上表驗證微囊金霉素制劑(75g/噸)和普通金霉素預混劑(450g/噸)結果相當。
【優勢】
小腸段釋放,分子態被吸收,加固全身抗菌作用
1、 緩慢釋放,降低在胃液中的破壞,保護了游離金霉素的活性。主要在腸道崩解和釋放,且在小腸段、大腸前段均有釋放。
大腸段釋放,分子態溶于腸液,加固腸道抗菌作用釋放問題。
緩釋制劑較一般制劑作用徐緩,避免了一般制劑頻繁給藥后,因血藥濃度起伏過大而出現有效血藥濃度的忽高忽低,高時易出現毒副作用,低時無療效。
2、動物試驗表明:微囊金霉素的使用效果至少是普通金霉素預混劑的3~4倍,因為生物利用度的大幅提高,使用量大幅降低,成本大幅下降,臨床使用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