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區調研報告
開封某家庭養殖戶A
養殖規模:整個村子目前能繁母豬在1500頭左右,較去年沒有太大變化,受非洲豬瘟影響比較小。
存欄結構:目前三元母豬存欄占比約10%,去年占30%—40%。預計明年一季度全部替換成二元母豬。
出欄情況:肥豬出欄重量在320斤—350斤,從出生到出欄需要9個月的時間。運輸費用:一車2萬—3萬元,一車裝豬數量為120頭—130頭。由于現在生豬調運屬于禁止行為,但是付了檢驗檢疫費用200元/頭—300元/頭就可以。裝豬費用10元/頭。
保險情況:現在養殖戶入保險的很少了,非瘟之前有專門的保險經紀人配合農戶進行保險投保,主要是政府補助資金承擔出險理賠,但是非洲豬瘟后養殖戶增加了養殖管理力度,死豬會快速處理掉,防止傳染,幾乎沒人再申請保險資金。
存欄恢復情況:村以外的市的某個大區,農戶整體預計恢復至往年的70%,目前主要是停滯為主。部分大廠能繁母豬從500頭擴增至1800頭,但是占比很小;家庭養殖場能繁母豬主要以30頭—50頭為主,進行自繁自養,200頭以上的很少。成本方面:飼料價格最高時,養殖總成本在6元/斤左右,出欄成本7.5元/斤左右,后期即使豬肉價格降到10元/斤時,存欄方面也不會縮減,后市養殖少了,行業不擴增,養殖會更穩定。
防疫水平:該做的管理都做了,疫苗和消毒各方面都做得比較到位,整體受非瘟影響比較小。豬場也進行了智能化設備改造,冬夏豬場溫度都是恒溫26℃—28℃。一圈50頭,仍然為鐵欄圈養為主。
河南某集團養殖場B
存欄恢復情況:調研的50家中小養殖企業,相比于非瘟前,能繁3000頭以上的企業恢復在70%左右,20頭—30頭能繁的小散戶恢復比例在40%左右。
復養情況:散戶復養不是很明顯,有母豬舍的一直都沒斷養過,目前疫情影響還很嚴重,復養上來的豬最后僅剩30%,但是由于價格高,并沒有虧錢。
仔豬育肥:目前價格為900元/頭—1000元/頭,冬季仔豬死亡率高,育肥戶選擇會比較謹慎,但是春節之后,溫度上升,中小育肥戶購買仔豬比較積極,3—4月仔豬價格會漲很多。
飼料方面:散戶會替換全價料,中大戶的養殖飼料配方不會換,東北玉米采購成本在2880元/噸,包含運費等各種費用,東北玉米能量高,優于其他地區的玉米。
消費方面:今年腌臘需求比較高,一方面,去年非瘟豬肉價格高,今年略微有所下降,消費者有提前備貨的心理;另一方面今年是個冷冬,腌制臘肉比往年更多。
成本方面:出欄成本在9.5元/斤左右,一般集團生產成本包括土地租金、工人工資、財務成本等,比家庭養殖場要高很多。
疫病水平:整體看疫病水平發生不多,河南近兩個月死亡率在5%—7%。
季節性:夏季母豬配種率下降,冬季天氣冷,疫病多發死亡率高,夏冬產能下降呈現季節性規律。夏季需求量低,供應量也低;冬季需求量高,供應量相應增大。
肥豬出欄:供給量上來之后欄舍不足,價格沒有去年好,目前市場上160斤的豬較多。
豬價展望:對明年的豬價不是特別悲觀,整體相對看好,預計在11元/斤之上。
鄭州某種豬企業C
引種數量:某集團引種4.5萬頭,二元居多,占比達到80%,三元占比20%;公豬數量幾百頭,主要以母豬為主。
檢驗檢疫:引種過程中,每批豬都要進行核酸檢測,并且需要質保15天,種豬抽檢陽性率幾乎沒有。
二元種豬供給:高品質的比較缺乏,但規模不大、品質不太高的二元種豬比較充裕,品種不太純,健康度不太高的種源在市場上不太好賣。純二元、高品質、健康度高的種源比較好賣。
非瘟檢測:復養的豬場都會進行消毒,檢測等各個環節做得比較到位,非瘟使得整個養殖行業管理水平上升了很多。
存欄恢復:從引種的企業來看,有四家企業恢復比例在40%—65%。
MSY水平:純二元、二元回交在8以上,三元殘次率高一些,MSY在6左右。
種豬存欄:汝州某種豬企業,2019年初母豬2000頭,目前1萬頭均是一元純種能繁,新建5500頭豬場,主要賣二元種豬為主。
疫病方面:小養殖場發病率高一些,大場較少,散戶防控能力差、配套少,清場率10%左右。
養殖變化:集團化養殖場不斷擴建,占比28%左右。非瘟使地方區域的中場和小場之間發生洗牌,中場存欄持續減少,小場由小做大。
后市展望:今年6月50公斤種豬6000元/頭,目前已經下降到3000元/頭,根據時間推導,預計明年四季度將出現第一波高峰,后續還會繼續增加。
洛陽某集團養殖場D
飼料生產:公司的飼料廠目前產量達到設計產能的70%左右,產量在8000—10000噸,此狀況已算是滿產狀態了,能達到80%的廠已經非常厲害。
豬料分類:母豬料和仔豬料占總飼料的40%左右,正常情況下不會低于30%。
飼料配方:主要依據玉米和小麥價格變化進行配方調整,小麥目前的貨源都是臨儲拍賣糧,如果玉米價格繼續上漲,使用小麥進行替代的優勢還是很大的。
養殖方面:目前仔豬一個月的投苗量在1萬—2萬頭,年初到目前平均數在1.5萬頭左右,公司合作下的養殖戶戶均規模在1000頭左右。
育肥方面:公司沒有自建場,主要以租賃場養殖為主,養殖頭數在2萬左右,存欄大約在7萬頭附近。6月之前仔豬價格很高,上半年外采占到80%左右。
出欄情況:目前肥豬出欄重量在260斤—300斤左右,外采豬苗主要在16斤—30斤為主,養殖時間需要180—200天才能達到300斤。非瘟之前正常的存活率在92%—95%,目前受疫情影響,存活率比非瘟之前低15個點。
平均料肉比:2.95—3.0,220斤料肉比在2.4左右,240斤料肉比在2.5—2.6。
出欄成本:外采仔豬育肥出欄,成本在15—16元/斤左右,自繁自養成本在10元/斤左右。
全程飼料成本:1200—1500元,全程每斤肉造肉成本在4—5元。外采玉米在2800元左右,飼料成本上升,但飼料的銷售價格并沒有上漲多少。
母豬料:較為固定,整體增加不多,母豬料的銷售占比為25%。
產能恢復:目前飼料廠的客戶都不引種,采用二元回交,自己留種,補欄快,淘汰也高。2018—2019年之后,種豬存量相較于2018年非瘟前上升20%左右。洛陽整體產能恢復在60%左右,500頭左右的養殖場不超過120戶。
調研綜合數據總結
集團公司:補欄積極,受損較大的企業產能恢復六成,實力強的企業繼續擴張。隨著新場的投產,近期仍以增加母豬頭數為主,懷孕母豬、三元母豬仍然在補。不過,目前結構開始調整,逐漸減少三元母豬,預計明年減少二元回交母豬。
規模養殖場:豫西地區生豬生產穩定,集團養殖場、家庭養殖場恢復較快,母豬配種頭數、仔豬供應頭數呈上升趨勢。大型養殖場經產母豬頭數不及前期,但母豬存欄頭數基本超過疫前。需要指出的是,周邊疫病有抬頭跡象,如汝州地區陽性檢測率由千分之一提升到百分之二。因此,本地養殖場仍需堅持生物安全防范,不可掉以輕心。
綜合來看,豫西、豫中地區整體生產穩定,家庭養殖場生產規模開始穩定,大型養殖場繼續擴張。在沒有大的疫病影響的情況下,預計2021年下半年供給有放量空間。受非瘟影響,生豬存欄2018—2019年出現了快速下降,通過本次實地調研發現,母豬存欄多數已經恢復到了非瘟前水平,肥豬出欄高峰預計將出現在明年四季度。另外,整套生物防疫設施成本較高,行業進入的門檻越來越高,在集團擴充補欄的過程中,家庭養殖戶仍然占據著低成本的優勢。從供應上來看,生豬存欄和產量大概率提升,但養殖戶的風險意識比較高,很多都開始縮減規模或暫停擴欄,結構上三元母豬也會逐步替換成二元母豬。隨著生豬期貨的上市,我們認為,生豬價格不宜過分看空,供應端放量的同時要多觀察消費端的需求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