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度重視,政策力度空前,豬肉價格還會繼續跌嗎?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抓好秋糧生產,確??诩Z安全,穩定生豬生產”。
穩定生豬生產和保障市場供應,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的工作。7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對穩定生豬產能作出部署,指出目前生豬產能已從一度嚴重滑坡恢復到正常年份水平。針對當前供需變化,要遵循經濟規律,運用市場化方式緩解“豬周期”波動,確保生豬供應和價格穩定。
從供應方面看,在7月30日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表示,目前,全國生豬生產已經恢復到正常年份水平,提前半年完成了三年行動方案確立的目標任務。
從價格方面看,今年2月開始,生豬價格連續5個月下降,近期有所企穩,7月30日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22.14元/公斤,比前一天上升0.8%。
一些業內專家和機構認為,不論是中央對下半年生豬生產和市場供應的高度重視及部署,還是豬價出現探底回暖的信號,都表明,“新一輪的豬周期快開始了。”
生豬產能提前恢復
生產方面,今年二季度,國內的生豬產能基本已經恢復到往年正常水平。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6月末,全國生豬存欄4.39億頭,恢復到2017年末的99.4%,其中能繁母豬存欄恢復到2017年末的102.1%。今年上半年,豬肉產量2715萬噸,同比增加35.9%。
本輪“豬周期”最早是受到2018年非洲豬瘟疫情、一些地方不合理禁養限養以及周期性波動疊加影響,導致生豬供需關系緊張,豬肉價格上漲。
為此,在2019年底,農業農村部制定了《加快生豬生產恢復發展三年行動方案》,落實生豬穩產保供的具體細節。
三年行動方案提出了生豬生產恢復任務目標:2019年要盡快遏制生豬存欄下滑勢頭,確保年底前止跌回升,確保2020年元旦春節和全國兩會期間豬肉市場供應基本穩定;確保2020年底前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常年的水平,2021年恢復正常?!?/p>
隨著生豬生產能徹底恢復,三年行動方案目標已經提前完成。
實際上,除了農業農村部的相關舉措,為解決本輪“豬周期”造成的供需波動問題,國家政策空前傾斜,多部門聯合出手,多政策落實,穩生產、保供給,壓實地方責任,解決養豬用地與環評難題,強化非洲豬瘟常態化防控,盡快恢復生豬產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019年以來,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銀保監會等多部門,出臺了19條政策措施,在基建投資、貸款貼息、養殖用地、綠色通道等多個方面加大了政策支持,打出政策組合拳。
“含金量之高,歷史少有。在落實責任方面,國家明確生豬穩產保供省負總責的要求,給各地下達了生豬產能恢復任務,進一步壓實了屬地責任。”楊振海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
三年行動方案也對各地生豬養殖布局提出了總體要求:東北、黃淮海、中南地區為生豬及產品調出區,要為全國穩產保供大局作出貢獻,實現穩產增產;東南沿海地區為主銷區,自給率要達到并保持在70%左右;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要通過跨區合作建立養殖基地等方式保證掌控豬源達到消費需求的70%;西南、西北等地區為產銷平衡區,要確保做到基本自給。根據這個要求,各地又將任務分解到市縣,并定期“查賬”,確保工作落實。
202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將上述政策措施作了進一步明確,要求繼續發揮跨部門協調機制的作用,在推動政策落實落地方面下功夫,加快建立現代生豬養殖體系、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和流通體系,促進綠色循環發展,推進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豬肉產品供應保障能力。
分析本輪生豬生產恢復較快的原因時,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對本刊記者表示,與前幾輪“豬周期”不同,本輪“豬周期”規模以上特別是龍頭企業產能恢復較快。2019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推出一系列空前優惠的政策,帶動產能自2020年2月份持續恢復,產能觸底到恢復到常態經歷了大約一年半時間。
豬肉價格出現企穩勢頭
一旦生豬生產恢復到正常年水平,也就意味著豬肉價格的明顯回落。
2019年四季度以來,以能繁母豬存欄量由降轉增為標志,生豬產能持續恢復,并于2020年三季度開始顯現為豬肉產量增長。
7月最后一周數據顯示,全國集貿市場豬肉價格每公斤25.9元,比今年1月份的高價位54.2元下降了一半還多。
而從養殖端的情況看,未來一段時間里,生豬生產將持續放量。
朱增勇告訴本刊記者,從供給來看,生豬存欄和母豬存欄分別可以判斷未來6個月內和未來12個月左右的生豬出欄。6月份生豬存欄4.39億頭,已經基本接近4.41億頭的常態存欄,能繁母豬存欄4564萬頭,已經高于2017年。這就意味著生豬供給未來一段時間還將同比明顯增加。從需求來說,受禽肉等肉類替代影響,豬肉消費需求則較2017年有所下降。
據了解,目前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正在密切監測生豬生產發展動態,抓緊研究穩定產能的措施,初步考慮建立生豬產能儲備制度,以能繁母豬存欄量為核心調控目標,以產銷大省、養殖大縣和大規模養殖企業為抓手,完善調控政策措施,協同有關部門開展逆周期調控,早研判早介入應對。
楊振海表示,往近了看,要防止這一輪生豬產能恢復到一定階段后出現產能過剩、養殖虧損、“豬賤傷農”;往遠了看,要防止豬價大起大落的現象重復上演,從根本上夯實生豬穩產保供基礎。
“這是一個中長期的過程,需要有力的、穩定連續的政策支持。”朱增勇認為,從保障生豬供給穩定的角度來說,在引導產能適度調減同時,還要保障母豬基礎產能在合理水平,同時要提升種豬效率,實現產業提質增效。
7月28日,國常會提出了三方面的保供應、穩價格舉措:
第一,穩定財政、金融、用地等長效性支持政策,保護生豬養殖場(戶)積極性。對養殖場(戶)和屠宰加工企業不得隨意限貸、抽貸、斷貸。不得違法違規擴大禁養區范圍。穩定規模豬場存量,幫扶中小養殖場(戶)提升養殖水平。
第二,建立生豬生產逆周期調控機制,當能繁母豬存欄量月度同比減少10%以上或生豬養殖連續嚴重虧損3個月時,各地可對規模養殖場(戶)給予一次性臨時救助。
第三,抓好重大疫病防控,加強豬肉儲備應急調節。
農業農村部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農業農村部將著力做好鞏固生豬生產恢復成果、加快建立穩定生豬產能的調控機制、促進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等三方面工作。其中,要進一步加強生產與市場的監測預警,特別是推動以能繁母豬存欄變化率為核心的調控指標,建立生豬生產逆周期調控的機制。
朱增勇認為,出臺“逆周期”產業調控政策有利于解決下跌周期內養殖主體資金和土地等問題,減少恐慌性拋售和清欄現象,有利于養殖戶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從而帶動產能在適度范圍內調減。同時保障基礎母豬產能,使供需逐漸達到平衡,有利于生豬產業穩定、保障豬肉供給和市場平穩。
避免投機性壓欄和恐慌性出欄
在受訪專家看來,這一輪豬肉價格變化對于養殖端的影響或將小于以往各輪“豬周期”。
本輪生豬養殖恢復過程中,規模養殖場和大型企業貢獻比較大,中小散戶的業態也隨形勢恢復。相較于中小散戶,規模養殖場和大型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強,對于價格形勢分析和調整能力強。因此本輪價格下行對行業的影響不會很大。
新世紀以來,在市場拉動和政策推動下,規?;i養殖發展勢頭加快。2020年,全國年出欄500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比重達到57%左右,規模場出欄上市的肥豬已成為我國豬肉市場供應的主體。
消費者和養殖端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是,本輪“逆周期”將持續到何時?豬肉價格是否已經見底?接下來是漲是跌?
對此朱增勇判斷,參考歐美“豬周期”變化,隨著規模化水平提升,“豬周期”都會呈現延長趨勢,一般會延長至5-6年,本輪“豬周期”自2018年6月開始,2020年9月進入下跌周期,預計2023年進入新一輪周期。
針對生豬產能恢復、豬肉價格不斷下降的局面,農業農村部連續發布預警信息,提醒養豬場戶避免投機性壓欄和恐慌性出欄,加快淘汰低產母豬。
“要認清形勢,把握好生產節奏,規避市場風險,該出欄出欄,不要盲目跟風惜售。”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農業農村部生豬產業監測預警首席專家王祖力提醒養殖戶,現在已進入豬周期的后半程,市場供應處于持續增長態勢,價格持續性的下跌是生豬產業發展的大趨勢。要優化生產結構,根據情況做產能縮減,減少后續出欄量。
朱增勇表示,對養殖主體來說,產業政策將保持穩定和連續性,后期主要任務是有效防控非洲豬瘟的同時將生產經營重點轉向提質增效。淘汰落后產能母豬,做好營養管理。
“對龍頭企業來說,在做好以上的同時,應當及時調整企業發展重點,提高產業所需科技的研發力度,為提升企業成本競爭力做好支撐。此外利用保險+期貨等金融風險工具,降低生產環節的市場風險。”朱增勇說。
一周熱點
- 2021-08-02中央高度重視,政策力度空前,豬肉價格還會繼續跌嗎?
- 2021-08-02當前玉米價格的探底走勢是否完結?
- 2021-08-02全球油籽市場一周要聞:北美降雨,降低了大豆和油菜籽的風險升水
- 2021-08-02歐盟委員會將2021/22年度玉米產量預測調高220萬噸
- 2021-08-02全球飼糧市場一周要聞:產量前景依然不定,玉米價格上漲
- 2021-08-02截至7月25日當周,2021/22年度歐盟谷物出口量為60萬噸
- 2021-08-022021年第29周美國大豆壓榨利潤比去年同期高出65%
- 2021-08-022021年7月30日世界主要期貨收盤價格一覽表
- 2021-08-02截至2021年7月30日當周國際糧油期貨漲跌一覽表
- 2021-08-022021年7月份國際糧油期貨漲跌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