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遇龍:“豬肉期貨”模式平抑豬周期 產銷兩端受益
在我國肉食品消費總量中,豬肉是重要的膳食蛋白來源,占肉食消費量的比例穩定在73%左右,是我國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因此,生豬產業既關系到人們衣食住行的民生大事,又關系到成百上千萬豬農的切身利益。
今年,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生豬的價格尤為動蕩,針對豬肉市場的價格波動,淘菜菜宣布使用“豬肉期貨”的模式直連產地,鎖貨保價。此舉受到中國工程院“養豬院士”印遇龍的肯定:“為養殖戶解決了生豬銷售的后顧之憂,讓消費者可以購買到實惠優質的豬肉,產銷兩頭都受益。”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今年1至10月份期間,生豬養殖前5個月盈利,后5個月虧損,出現了階段性過剩。在6月份及9月份,生豬價格一度“觸底”,跌破6元。11月份,因部分省份居民出現囤貨現象,南方部分地區進入腌臘季,帶動生豬需求,豬肉價格回升,而進入12月以來,豬價再次頻頻下跌,近日多地已跌破9元。
豬價波動影響CPI指數和人們的消費水平,對豬農的影響更大。致力于生豬生態健康養殖三十多年的印遇龍分析,“豬肉的價格往往呈現出周期性波動,當豬價高的時候人們就增加后備母豬的數量,當豬價低時人們就減少能繁母豬的數量,所以豬價往往表現出‘賺-平-虧’的周期性變化。”
然而,生豬的市場價格受供需關系、飼料原料價格等因素影響大,加之市場信息預警系統不健全,豬的生產周期使市場信息反應滯后,豬價變化雖有一定規律,但并不好預測,生豬養殖戶難以提前做好準備,往往只能根據市場情形做壓欄、出欄、補欄等決策。
因上半年豬價較高,養殖戶對市場的心理預期較好,紛紛增加仔豬生產。據農業農村部監測顯示,自今年3月以來,全國規模豬場仔豬生產量逐月增加,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更為明顯,而仔豬育肥通常6個月出欄上市,導致后續上市的肥豬勢必會逐月增加,造成供需錯位。鑒于此,農業農村部今年已多次鼓勵大家多買豬肉多吃豬肉,以緩解養豬戶經營困難。針對這種情況,印遇龍表示十分擔心豬價動蕩會造成“豬賤傷農”,他說道,“目前返鄉農民、新型職業農民和資深養殖戶具有一定資本積累和知識水平,他們是專業養殖戶和家庭農莊養殖模式的主要力量,其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就是養豬,所以豬價的周期性波動對這些豬農的生活影響很大,值得我們關注。”
針對豬肉市場價格波動,淘菜菜11月23日宣布用“豬肉期貨”模式緩解豬肉市場價格波動,通過提前鎖定130個養殖基地的生豬貨源,包銷其存欄生豬,確保價格猛跌時養殖基地的生豬不滯銷,同時,通過“直采直銷”模式,確保豬肉不因批發商逐級加價而導致市場終端價格飛漲。
淘菜菜直連基地,直采直銷的模式得到印遇龍的肯定,“一方面為養殖戶解決生豬銷售的后顧之憂,在這種模式下,他們只要用心養好豬就可以獲得預期利潤;另一方面可以助推養殖戶標準化生產,同時,這種模式直聯了生產基地和銷售終端,既減少了豬肉流通環節的成本,又可以直接溯源豬和豬肉的生產過程,從而讓消費者可以購買到實惠優質的豬肉,產銷兩頭都受益”。從市場行情動態來看,“期貨豬肉”發揮了期貨可在一定程度上穩定價格、規避風險的功能,幫助生豬養殖者通過期貨交易行情及時了解未來的生豬市場價格走勢,合理調整養殖規模和飼養周期,從而降低生產經營的盲目性,實現穩產增收。
印遇龍長期從事生豬養殖的研究,解決了畜禽養殖中濫用瘦肉精、抗生素和高銅高鋅重金屬等難題。開發的抗生素替代技術和非常規飼料原料打破了外資企業對我國飼料高端市場的壟斷。現在,印遇龍十分關注養殖與市場的聯接,“科學高效的銜接市場,是養殖的關鍵環節。相對于普通豬肉來說,高端、優質、特色的豬肉及其制品的客戶群體規模較小,主要分布于經濟發達的大中型城市,所以社區電商渠道是很重要的銷售板塊,為優質的地方豬拓展了經營途徑,這也是有利于國家鄉村振興事業的好事情。”
對于社區電商渠道帶來的豬肉銷售新變化,印遇龍持樂觀的心態,他評價道,“通過養殖基地與市場互聯,直接打通豬肉供給側與需求側的聯系,可以推動訂單式農業生產的發展,有利于避免‘賺-平-虧’的周期性大幅波動,促進產業良性發展,還將有利于豬肉產品質量體系建設、有利于豬農增效創收,這對生豬養殖業來說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