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中國飼料工業信息網logo

治標和治本:豬價調控機制的政策選擇和建議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2-03-22

 

從提振豬價的實施路徑和效果來看,豬肉收儲和產能調控正是治標和治本的政策組合。前者是人為制造需求,提振市場信心,對市場實際供需關系的影響并不大,屬于應急響應;后者則是政府直接對接企業,指導其去產能,屬于長效管理。兩者殊途同歸而又相互配合:收儲活動通常在豬價最低迷時入場,提振市場信心,是在為產能調節長效機制的建立爭取時間;而產能調節機制建立和穩定運作以后,產能變化趨于理性和可控,收儲活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發出的信號不至于被過分放大,其副作用會被降到最低。我們建議,對收儲政策手段要慎用少用;在產能調控方面,結合數字化供應鏈建設,大力加強和改進生產數據報送工作;用好生產支持政策,引入懲戒機制等。既然是試圖建立一個長效的產能和價格調控機制,就不能指望立刻就收到效果,尤其不能被一時的豬價波動干擾決策,從這個角度講,進行生豬產能調控,比精準施策更重要的,可能是持之以恒、穩步推進的戰略定力。 

從提振豬價的實施路徑和效果來看,豬肉收儲和產能調控正是治標和治本的政策組合。前者是人為制造需求,提振市場信心,對市場實際供需關系的影響并不大,屬于應急響應;后者則是政府直接對接企業,指導其去產能,屬于長效管理。兩者殊途同歸而又相互配合:收儲活動通常在豬價最低迷時入場,提振市場信心,是在為產能調節長效機制的建立爭取時間;而產能調節機制建立和穩定運作以后,產能變化趨于理性和可控,收儲活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發出的信號不至于被過分放大,其副作用會被降到最低。 

我們建議,對收儲政策手段要慎用少用;在產能調控方面,結合數字化供應鏈建設,大力加強和改進生產數據報送工作;用好生產支持政策,引入懲戒機制等。既然是試圖建立一個長效的產能和價格調控機制,就不能指望立刻就收到效果,尤其不能被一時的豬價波動干擾決策,從這個角度講,進行生豬產能調控,比精準施策更重要的,可能是持之以恒、穩步推進的戰略定力。

 1. 政策救市? 

從2022年初至今,生豬行業還在虧損的泥潭苦苦掙扎。按照布瑞克農業數據庫的監測,3月中旬,外三元生豬價格已經跌至12元/公斤以下。而養殖成本卻居高不下,行業虧損面不斷擴大。其中,仔豬繁育環節,每頭虧損50-100元;自繁自養環節,每頭虧損400-500元;專業育肥環節,每頭虧損100-150元。

根據各頭部企業公布的信息數據,牧原股份現階段成本在15元/公斤左右,公司2022年成本下降的奮斗目標是完全成本階段性達成13元/公斤,這還是在剔除糧食價格變動影響的條件下;溫氏股份在2022年1月份完全成本是16-17元/公斤,加上淘汰母豬等其他盈虧,綜合成本18元/公斤左右,2022年養豬綜合成本目標為16-17元/公斤;新希望目前成本是19-20元/公斤,2022年目標是到6-7月份降到16元/公斤;大北農目前成本是每斤16元/公斤以上,2022年目標是降到16元以下。

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按當前豬價每斤六塊左右的水平,即便是上面這幾個頭部企業完成2022年降本增效目標,也還是虧損的。頭部企業尚且如此,其他多數從業者的成績更是不容樂觀。

 

圖片1

 

數據來源:布瑞克農業數據終端 

而且,這還沒有把因為俄烏戰爭導致的飼料原料價格暴漲的因素考慮進去。最近一個月以來,豆粕價格從3600元/噸上漲到5000元/噸,玉米價格從2600元/噸上漲到2750元/噸,飼料企業連續三次大范圍上調飼料價格。按當前豆粕和玉米價格推算,生豬飼料成本已達3500-3600元/噸,相比年初上漲了400-500元/噸。這意味著未來3-4個月的生豬養殖成本將繼續走高。如果價格上不去,虧損會更嚴重。 面對這樣低迷的行情和利潤狀況,政策如何調控和發力當然是市場關注的重點。過去一年多來,從中央到地方,各部門一直在講,要穩定生豬生產,防止豬價大起大落,也確實陸續出臺了不少措施,其中豬肉收儲和產能調節是最重要的兩項。

2. 治標的收儲和治本的產能調控
從提振豬價的實施路徑和效果來看,兩者正是治標和治本的政策組合。前者是人為制造需求,提振市場信心,對市場實際供需關系的影響并不大,屬于應急響應;后者則是政府直接對接企業,指導其去產能,屬于長效管理。兩者殊途同歸而又相互配合:收儲活動通常在豬價最低迷時入場,提振市場信心,是在為產能調節長效機制的建立爭取時間;而產能調節機制建立和穩定運作以后,產能變化趨于理性和可控,收儲活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發出的信號不至于被過分放大,其副作用會被降到最低。
我們分別看一下這兩項政策的實施和效果:
2月份豬糧比達到一級預警區間后,根據應急預案,凍豬肉收儲從地方到中央全面展開。除了湖北、四川、寧夏、廣東等省陸續開始地方收儲外,中央儲備庫也在3月份開啟了凍豬肉收儲,截止目前已經進行了兩輪,收儲總量7.8萬噸,本周將啟動第三輪收儲。
收儲的消息一出來,生豬期貨和上市豬企的股價應聲暴漲,可謂市場的一劑強心劑——不過也只有強心劑的作用,豬價現貨表現還是相當疲軟。道理很簡單,面對每月消費量在300-400萬噸規模的豬肉市場,中央和地方的豬肉收儲數量合計,按最大力度估算,每月也只有20-30萬噸。回顧歷史上的收儲活動,多數收儲之后的一兩個月,兩三個月內,豬價確實也出現了不同幅度回升,有的幅度還相當大。但是如果認為這是收儲導致的,邏輯就不通:區區十幾萬噸的收儲量,怎么可能拉動幾個月后的百萬噸乃至千萬噸級別的市場?
2009年以來至今,國家已經進行了23次收儲活動,收儲預案經歷了四個版本,相關的政策演變內容總結如下表。政策的頻繁調整,尤其是對盈虧平衡點判斷標準和收儲啟動信號的變化,反映出生豬市場在過去十幾年來,供需關系和養殖成本波動的劇烈程度,以及管理層在應對市場變化時,在穩產保供和防止豬價過快上漲之間所作的艱難權衡:
中國歷次凍豬肉收儲預案的對比

圖片2

數據來源:布瑞克農業數據終端


我們認為豬肉收儲對市場的提振作用主要體現在心理層面,當然心理作用也很重要,在市場低迷的時候,信心比黃金還貴,收儲的意義其實就是在為供需關系的改善爭取時間。但總的來說,豬價回暖的決定性因素還是能繁母豬存欄和凍品庫存的去化進度。

圖片3

數據來源:布瑞克農業數據終端

 再看產能調節政策。這個政策要追溯到2021年9月,當時農業農村部公布了《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暫行)》。在這個方案里,明確提出生豬產能的調控目標,就是能繁母豬正常保有量穩定在4100萬頭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3700萬頭。然后把這兩個指標分解到各省,對現有規模豬場(戶)進行全數備案,分級建立生豬產能調控基地,構建生豬生產逆周期動態管控機制。
近日全國多個省區公布了本省的生豬產能調控基地名單,表明這個政策在各省正在逐步落地和推進。其中,四川的名單包括了393個國家級基地和2500個省級基地;廣東的名單包括175個國家級基地和193個省級基地;江蘇的名單包括175個國家級基地和56個省級基地;河南對年出欄3000頭以上規模豬場掛牌建立省級以上基地;此外天津、吉林也公布了第一批基地名單。這些省份普遍都以年出欄萬頭以上作為國家級基地的標準,省級基地的規模標準則差別比較大,從3000頭到8000頭不等。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名單里的這些規模豬場,就是產能調控政策的真正著力點。

根據政策內容和各省的實施方案,產能調控的路徑主要是三個:
企業向政府部門定期報送自己的生產信息數據,讓政府部門對市場到底有多少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結構是什么樣子,未來出欄能力如何變化等項內容,有個大致準確的把握;
企業配合調控政策,進行自身的產能調節。市場過剩的時候去產能,市場緊張的時候擴產能。就目前而言,就是配合去產能;
優先享受相關生豬生產支持政策,可以理解為是第二條的配套措施,企業配合了政策,就要相應進行傾斜。生產支持政策,主要是貼息貸款,生豬保險,母豬補貼,還有在建設用地等方面的一些優惠。 應當說,這個產能調控實施方案相比之前的調控政策,是真正把握住了市場的痛點:將規模豬場全數備案,掌握市場真實數據,直接對接企業進行產能調控:產能控制住了,價格自然就能控制住。所以,直接調控產能才是治本的長效調控機制,是一個真正實現生豬產業穩定發展的可行方案。但這樣的方案,實施起來也還是會遇到種種困難,我們認為,這個產能調控執行方案要落地,長效調控機制要真正建立起來,就要解決好三種不同類型的博弈:
首先,豬場之間的博弈。調控實施方案中所涉及的這些豬場不是全部豬場,甚至也不是全部規模豬場,因為進入這個產能調控基地名單是自愿申報的。會不會出現一部分豬場按照調控政策去產能,另一部分豬場還在擴產的局面?畢竟豬價總會漲的,只要熬過目前的價格低迷階段,產能越大,盈利就越豐厚。這種零和博弈的局面曾經在歷史上反復出現。如果政府部門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指望所有從業者團結一致去產能,是不太現實的。
其次,地方之間的博弈。地方之間的協調也非常重要。主產省和主銷省之間,調入省和調出省之間,如果產能調控的力度和節奏不一致,也不容易起到效果。比如,廣東是發達省份,多年來一直傾向于壓縮生豬產能;而四川和河南是養豬大省,還承擔著生豬外調的任務,對生豬產能的調控是以保為主。這幾個省對產能調控基地規模的標準就不一樣。各省調控政策的差別可能會造成區域價差擴大,刺激生豬跨區域流通,但這又會加大生豬疫病分區防控管理的難度。
再次,企業和政府部門之間的博弈。即使不考慮散養戶,全國規模養殖場仍然超過10萬戶,數量過多,監管難度過大,虛報、瞞報情況不可避免。雖然進入了產能調控基地名單,但也可能出現企業不服從調控,或者不完全服從的情況。畢竟產能調控基地是一個個獨立經營獨立核算的生豬養殖實體,有自己的利益考量。政府也不好直接下命令去干預企業運作,還得輔之以其他政策手段吸引企業主動參與。優先享受生產支持政策就是其解決方案。問題在于,如果獎懲措施中,只有前者沒有后者,那對企業的約束就有限。 可見,產能調控實施方案雖然從政策設計上可圈可點,但具體實施上還是要面臨不少現實的困難,非常考驗管理者和從業者的智慧。當然,既然是試圖建立一個長效的產能和價格調控機制,就不能指望立刻就收到效果,尤其不能被一時的豬價波動干擾決策,從這個角度講,進行生豬產能調控,比精準施策更重要的,可能是持之以恒、穩步推進的戰略定力。
3. 對調控政策的建議
收儲政策要慎用少用。雖然按照應急響應預案,當豬價比處于5以下的時候,就應當啟動收儲,但收儲的節奏和數量,仍應當有精確的把握。從歷史上多次收儲的經驗來看,過分加大收儲力度會給市場釋放錯誤的信號,對部分養殖主體產生誤導,覺得豬價短期內回升有望,于是盲目壓欄補欄;甚至去賭一個所謂的“政策底”,這樣會拖慢了實際去產能的節奏,反而不利于豬價的真正回暖。我們建議,收儲在豬價確實已經處于底部,豬周期反轉在即的階段使用,實際收儲量也不可過高。而這又要歸結到產能調控方案上來:只有做好產能調控,才能準確判斷市場價格的變動趨勢,從而讓收儲的政策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結合數字化供應鏈建設,大力加強和改進生產數據報送工作。產能調控執行方案得以實施的前提和基礎,是政府部門必須切實掌握真實的市場數據,并在調控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公開和共享。我們建議,在進入產能調控基地名單的企業中,集成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試點建設政府和企業共享的生產數據輸入端口,進一步提升和改進生豬產業數據報送和發布內容、形式、頻次等,結合市場供需形勢變化,推動生豬產能調控政策落地。數據和信息公開是應對內部博弈最有效的緩沖劑。在此基礎上,檢測采集生豬生產、供應、流通等信息,逐步建立起政府監測、企業自主運營的數字化服務管理平臺。
用好生產支持政策,引入懲戒機制。生豬產業是政策導向最強的農業子行業之一,各級財政每年投入生豬養殖的各項常態化補貼以百億元計,此外還有貼息貸款、生豬保險、養殖用地優惠、銀行信貸支持等多種政策優惠。通過政策傾斜來保證產能調控方案的順利實施是必要的。但如何將生產支持政策和產能調控結合起來,確保國家的補貼和優惠能落到實處,并能有效推動產能調控,需要更精細的制度設計和實施方案。我們建議引入懲戒機制,對享受了政策支持但調控不力的企業,應有相應的措施。而這些措施,又高度依賴于相關部門對企業生產數據的準確掌握。
(作者:布瑞克農業大數據高級研究員 徐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