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企扭虧大決戰
一季度由于生豬價格持續下跌,養豬利潤也開始縮水,隨后我們從上市豬企的報表中可以看出,業績是出現了明顯的分化。近期,從各大上市豬企披露的5月份生豬銷售簡報來看,分化持續加劇。不置可否,成本管控能力是養豬企業抵御豬周期價格波動的核心競爭力。無論規模多大、擴張力度多么強悍,都需過“成本”這一關,持續穩定的成本控制能力關系到豬企是否具備真正燙平周期波動的能力。
豬企巨頭比拼成本控制
據農業農村部最新公布的數據,2022年4月份散養生豬成本為2010元/頭,規模養殖生豬成本為1933元/頭。規模場在成本控制上的優勢逐漸體現,比散養戶減少了約80元/頭。而2022年4月末能繁母豬存欄為4177萬頭,環比下降0.2%,同比下降4.3%。這體現出,能繁母豬存欄從去年6月的4564萬頭一路減少了近400萬頭!
但值得關注的是,散養戶去年4月的成本高達2811 元/頭,規模場去年4月成本為2772 元/頭,經過一年的努力,散養戶養殖成本降低了800元/頭,規模場降低了約840元/頭!
無論散養戶,還是規模場,這一年來在降本增效上都取得了卓越成效。各大豬企更是在成本控制上不遺余力地作斗爭。
目前,生豬價格已跨過理想中的盈虧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5月23日—5月29日,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生豬平均收購價格為16.46元/公斤,環比上漲1.0%,同比下降13.2%。白條肉平均出廠價格為21.62元/公斤,環比上漲0.9%,同比下降13.1%。
對于盈利,頭部豬企面前有兩條路。
第一條是優化成本。牧原股份在業績溝通會上披露,其 4 月份養殖完全成本較一季度已有所下降,略低于 16 元/kg。“目前將成本下降的關注重點聚焦在保育、育肥等優化空間更大的養殖環節。持續梳理管理問題并強化一線生產的技術標準、措施的執行與落地;在核心團隊與關鍵崗位上實施更加嚴格的管理考核, 提升人員能力,優化人崗匹配程度 。”其稱。在生產成績上,牧原透露出集團的PSY在24左右,放眼整個行業,牧原的成績都屬于頂尖。
這意味著,眼下,行業頭部公司已具備盈利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16 元/kg是各家降本目標。新希望在股東大會上透露,年底,其養殖成本能控制在 16 元。一季度,新希望育肥豬完全成本在18.7 元/kg多。天邦股份也在4月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上披露,隨著淘汰母豬及豬舍舒適度改造完成后,爭取年底完全成本能降到16元/kg 左右。其在一季度育肥全成本為 18.68 元/kg。據溫氏股份披露,3 月份綜合成本略低于 18 元/kg, 正邦科技一季度養殖成本為 20 元/kg左右。
事實上,養豬成本下降與多種因素相關聯。但豬企們必須面對的,是飼料成本持續飛漲。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6月第1周,全國豆粕平均價格4.52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0.2%,同比上漲20.5%。育肥豬配合飼料平均價格3.86元/公斤,與前一周持平,同比上漲6.6%。
牧原股份表示,由于全球原糧價格自去年年初至今持續上漲,經過測算,與去年同期相比,飼料原材料價格上漲對養殖完全成本影響超過 1 元/kg。
溫氏股份稱,飼料原料價格上漲是整個養殖行業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但表示,相比于中小養殖戶而言,大型養殖企業在飼料成本控制方面往往具有優勢。其通過發揮飼料原料集采優勢和飼料營養配方技術等優勢,加大優勢原料使用規模,控制飼料成本。該公司 2022 年 1-2 月豬料生產成本同比上漲約 5%。
新周期要來了?
第二條盈利的路是走出本輪豬周期。眼下,豬企們依舊在周期底部煎熬。當期,牧原股份營收 182.78 億元,同比下滑9.30%;凈虧損51.80 億元,去年同期虧損69.63億元。溫氏股份營收145.86億元,同比下滑13.26%,凈虧損37.63億元。天邦股份營收16.40億元,同比下滑51.89% ;凈虧損6.74億元,同比下滑444.78% 。正邦科技一季度營收64.898億元,同比下滑48.92%;凈虧損24.33億元,同比下滑1249.73%。
有關數據顯示,4 月,豬糧比價為 4.55:1,比上月提高 0.18 個點。4 月份全國飼用玉米價格為每公斤 2.95 元,環比漲 1.0%,同比持平;育肥豬配合飼料價格為每公斤 3.86 元,環比漲1.6%,同比漲 7.8%。行業監測統計,自繁自養養殖戶出欄一頭 120 公斤的肥豬頭均虧損 400 元左右;外購仔豬養殖戶頭均虧損已超過 180 元。總的來看,豬價小幅波動上漲的可能性較大,但新冠肺炎疫情對豬肉市場供需帶來較大不確定性。
根據豬企發布的5月份生豬銷售簡報顯示多家豬企豬售價環比上漲超18%,生豬期貨也連日上漲、地方政府加大對豬產業的補貼力度,都透露了豬周期反轉開啟的訊號,不過具體情況還需結合市場適時調整。
由此看來,在各大龍頭豬企的帶動下,未來養豬業內卷將不斷加劇!“增效降本”在本輪豬周期被提出和重視,且在相當長時間都會是一場存亡較量,直到國內養殖場戶均達到較高水平,低效益的“產能”將不斷被淘汰。
一周熱點
- 2022-07-07【來千湖峰會,會生生不息】新華揚邀您共襄盛舉!
- 2022-07-07國際玉米重挫 國內玉米跌破年內低點
- 2022-07-06樹雄心 創偉業!大北農集團“十年聯合發展2億頭豬工程”正式啟動
- 2022-07-06共建現代產業學院!四川農業大學與大北農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 2022-07-06中牧股份與中國藥科大學簽署校企融合發展合作框架協議
- 2022-07-06下半年豆粕價格將持續承壓
- 2022-07-06上半年業績報告,超半數片區逆勢增長!從"產品價值"到"客戶價值"的價值創新
- 2022-07-05關于征求《直接飼喂微生物飼料添加劑和發酵制品類飼料添加劑生產菌株鑒定 第1部分:細菌菌種鑒定 分子生物學方法》農業行業標準(公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 2022-07-05王宗禮站長赴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調研
- 2022-07-05解析2022中、美家禽替抗后生產形勢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