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的周期性上漲軌跡,從來不會是一條朝向東北的直線
無論是生豬現貨價格,還是期貨價格,短期漲得多了,后面肯定會下來一些,然后再波動上行。道理很簡單,豬圈里的豬都還在,產能仍處于較高水平。
近期生豬期現貨價格漲幅稍微大了一些,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本來不打算再多做評論,因為形勢已經比較明朗,短期豬價波動的浪花可能會稍大一些,但不改周期性上漲的大趨勢。
在此前微文《本輪豬周期,有何不一樣?》(6月24日),筆者認為,在已經開始的新一輪豬周期,由于生豬產能仍較為充足,政府的逆周期跨周期調節機制基本建立,市場風險管理有了生豬期貨工具,這將使得本輪豬周期運行明顯不同于以往,生豬生產和價格波動幅度有望明顯低于前幾輪。
因為網絡上關于豬價的討論實在太多,筆者忍不住再簡單說幾句。主要觀點是,豬價的周期性上漲軌跡,從來都不會是一條朝向東北的直線(橫軸為時間,縱軸為價格,東北方向就是價格上漲的方向)。因為既然是市場形成的價格,在上漲的過程中,總免不了有波動,有時短期波動幅度可能還不小。
近期豬價就是這樣。由于一些企業壓欄惜售以及二次育肥推遲出欄,再加上消費階段性恢復,以及前期南方部分地區洪澇災害影響生豬調運,幾個因素疊加,導致生豬和豬肉價格短期漲幅較大。期貨價格由于預期改善,資金做多熱情增強,也出現了明顯上漲,在其他大宗商品下跌時更為受人關注。
實際上,短期的波動不需要過度擔憂。不管是壓欄惜售的生豬,還是二次育肥的生豬,都是臨時呆在豬圈里而已,過不了多久都會被送進屠宰場,走上老百姓的餐桌。
而期貨價格漲的幅度大一些,估計就有規模養豬企業先在期貨市場上賣出,鎖定養殖利潤,從容擴大產能,反而有利于未來一個時期生豬供應的增加。
無論是生豬現貨價格,還是期貨價格,短期漲得多了,后面肯定會下來一些,然后再波動上行。道理很簡單,豬圈里的豬都還在,產能仍處于較高水平。
市場機制是套復雜而又精密的機制,無數個主體相互博弈,資金面、情緒面相互交織、相互作用,使得短期價格變化無法準確把握,也沒有必要去掌控,而稍微拉長一點兒時間,價格又會回到供需基本面上。
但對于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囤積居奇、哄抬價格以及資本惡意炒作等違法違規行為,需要依法嚴厲打擊,因為這破壞了市場運行的良序。同時,政府通過凍肉的輪出輪入,也能適當緩解豬價的短缺波動。